中國巨觀經濟分析框架

圖書信息

作 者: 陳德勝李純青,文根第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ISBN:9787505867390齣版時間:2007-12-01版 次:1頁 數:244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經濟成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進行綜述的基礎上,對中國GDP的增長率、產業結構、匯率制度和外匯儲備、貨幣政策、價格水平、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體系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本研究的主要創新性工作和創新點如下: 一、最終消費需求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在50%左右,處於世界較低水平。資本投入對總產出的貢獻度達53.3%,超過了勞動、技術等要素之和。 二、國際比較分析表明:目前我國三大產業結構狀況大體相當於已開發國家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中國經濟成長已經從“輕工業”時期進入“重工業”時期。2006年我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77%、64.67%和25.66%,經濟成長對第二產業的依賴性過高。 三、運用改進的阿格沃爾模型對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進行測度。實證結果表明:從2005年7月匯率體制改革以來,截止到2007年6月,測度出的中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累計增加額大約為2620.32億美元左右,而在此期間,中國的實際外匯儲備已經累計增加了5998.92億美元。匯率制度隨著國家經濟規模的增大,逐漸由固定匯率制度向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最終向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發展。 四、我國的貨幣乘數有明顯持續上升的趨勢,2006年為4.64倍;外匯占款占基礎貨幣的比重在2006年達到了97%,成為貨幣供應的最主要驅動因素。鑒於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應選用M,作為貨幣擴張和通貨膨脹水平的評價指標。 五、1991—2006年期間、1995—2006年期間和2005年以來,我國股票市場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貢獻作用分別為0.0845、0.1337和0.1951;1993—2006年期間,我國股市市場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率為0.343;中國的股票價格指數與1年後的消費物價指數的相關性為21%;房地產價格指數與1年後的消費物價指數的相關性為13%。 六、依據社會保障水平測定模型,我們測度出:2006年的適度保障水平為[10.06%,11.93%],2010年的適度保障水平為[11.86%,13.73%]。 本書提出了提高勞動、技術等生產要素和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水平、控制官方外匯儲備過度增長和漸進增加匯率的浮動水平、構建包括M,的物價預警先行指標體系、大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漸進提高社會基本保障水平等政策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