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這本書從歷史的角度解讀了印刷字型,從形制、體制到印製的演進過程,以及對中國文化、經濟、科技和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還可以了解到一九四九年來中國政府對文字改革和字型設計的關注與投入,及全國僅有的做字單位 “一所三廠”不斷嘗試改革的成功與失敗。 本書更專業地陳述字型設計的藝術規律和知識,讓讀者認識到字型設計人,以及他們從事的藝術活動的價值,認知到文字的審美和功能套用,使人們對漢字之美有全新的理解。 通過對這十幾位字型設計師的採訪紀實,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作為個人,映襯出新中國印刷字型發展進程的歷史軌跡。讀過此書,才懂得感激文字,敬畏文字!瀏覽全書,可讓我們了解中國印刷造字活動近一百年的時間跨度,明白近代中國印刷文字創造的由來、現狀和發展進程。更讓我們有幸聆聽到像謝培元、錢震之等極少數國寶級字型設計大師的字韻遺音。他們以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審美素質,將漢字的 “筆形、結構、灰度”掌握得恰到好處,創造了新報宋、 清刻體、宋一體、華文楷體、華豐仿宋、小姚、楷體…… 廣泛套用於新中國成立後的《人民日報》《辭海》等各種文化載體,改變了中國這個漢字大國卻需從日本引進印刷字型的歷史。也讓我們認識了朱志偉、倪初萬、齊立、陸華平、柯熾堅等第二代字型設計人以及北大方正字型創作團隊,他們一方面對文字執著傳承,一方面不拘泥於固化模式,以字型美學認知和人性化的閱讀觀,設計出提高閱讀速度的新字型。朱志偉創作了適合大眾閱讀的“博雅宋”; 倪初萬的 “水柱體”, 以及他由生活經驗轉化為創作靈感,創作出個性生動的標題字等。文中的採訪,讓你感受到他們甘於寂寞,對文字充滿情感,忍受勞動價值不被認同,忘我的創作歷程。讀後我們不由得肅然起敬,充滿感激。
作者介紹
廖潔連女士獲紐約大學頒授碩士學位後,曾於美國與香港出任藝術總監及設計師,現為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廖潔連的設計作品多次在香港及海外作個人及團體展出,其平面設計及設計教學方面的卓越表現,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Presiden's Awards for Achievement in Research and Scholarly Activities 獎項,而立年獲頒發的設計獎項超逾四十個,其中包括一九九六年度WhitePaper兩項金獎及一九九九年度ThinkCLICK 兩項金獎,有關作品於idea,Tokyo,Type Directors Club,Art Directors Club,USA及Hong Kong Designers Association發表,並獲HK Heritage Museum 及Osaka City Museum收藏。近年,廖潔連專注於“中文字型設計”及“香港雜誌設計三十年的發展和變化”等研究項目。
作品目錄
前言——————————————廖潔連序一——————————————呂敬人
序二——————————————杉崎真之助
序三——————————————安尚秀
序四——————————————Uta Schneider
字型設計基本知識
新一代字型作品
中國字型設計人
60 朱志偉:“漢字字型有太多內涵,跟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社會風尚,以至人的內心世界,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每一位中國人都應為漢字感到自豪,我也時常為自己創作的字型感到驕傲。”
80 錢煥慶 :“先要練這三個手指頭的勁力,拿著一把刀,什麼草稿都沒有,
要刻出字來,那個字,就火柴棒大。”
92 謝培元 :“一個人每天只能設計四個字。一個人最少要設計幾年才完成。問題來了,第一天設計的和第一千天設計的,不統一了。”
110 余秉楠:“友誼體是當年東德送給中國一九五九年國慶十周年的禮物。這套字型的命運,是很慘的。”
126 柯熾堅 :“我相信,儷宋體是世界上第一套繁體漢字外框字,終於在香港研發成功!”
140 倪初萬:“我始終就是一個想法:字型更人性化一 些,就是對生命更加關注一些。”
156 齊立:“當設計師看到自己設計的字型出現在各種場合,逐漸
被大眾所接受、所運用,心中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快樂。”
168 鄒秀英:“字變得飛起來,感覺很活潑。那個點呢,我就用了一顆心,新鮮點嘛。”
182 徐學成:“我的宋體字,套用了仿宋寫法,風格飽滿,更加秀氣。”
192 周今才:“我們現在的情況很糟糕、很糟糕, 真的很糟糕!”
206 錢震之:“我是深感痛心。我這輩子跟字拜拜了,但還是很關心的。”
220 陸華平:“現在我們的感覺是有一點吃力不討好,字型設計的發展要看以後的市場趨勢,好一點的話,還有生存的空間。”
236 附錄
246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