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2013年11月10日,“中國國民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未來將繼續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施政理念,實現“黃金十年”的願景。“創造兩岸互利,開展互惠關係”被列為十項政策綱領之一,位於綱領的第七條,內容包括八個方面。《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把落實2005年“連胡五項共同願景”列在“創造兩岸互利,開展互惠關係”的首位,期能持續推動兩岸交流,促進台海永久和平。
該《綱領》中,內容依次為推動兩岸ECFA後續協商與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處,實現兩岸互利共榮;促進兩岸藝文交流,推動簽署兩岸文化協定,共創中華文化新局;加強兩岸司法互助機制,落實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保障人民安全及提升人民權益;推動兩岸環保、綠能技術之交流合作及新能源之開發,協力因應未來能源需求之議題,及調適氣候變遷之影響;兩岸就周邊海域之資源開發及生態維護展開交流合作,促進海洋資源之永續利用;推動兩岸金融往來合作,發展兩岸特色之金融業務等。
《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前言中指,在兩岸關係方面,中國國民黨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兩岸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成效卓著,ECFA後續協商逐步完成,成果也漸次發酵,實質嘉惠兩岸台商並促進民間往來。
主要內容
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2009年10月17日)前言
中國國民黨是締造中華民國的政黨,有光榮的歷史傳統。國民黨不僅光復台灣、保衛台灣,並在長期執政期間擔負起建設台灣的責任,創造了經濟奇蹟,台灣因而曾躍為亞洲四小龍之首。1980年代後期,國民黨為因應國內外情勢變遷,推動台灣民主化,從威權過渡到民主,又締造了政治奇蹟。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後,西方民主國家領袖稱譽台灣是“亞洲民主的燈塔”。經歷八年在野後,國民黨重新執政,背負了人民兩項重要期待:第一,整飭貪腐;第二,振興台灣經濟。這兩項期待是民進黨執政的致命傷,國民黨執政必須從掃除貪腐、發展經濟開始,帶給人民新的希望。
執政一年多來,國民黨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施政理念,將“反貪除弊、振興經濟”列為核心任務;同時,我們也積極落實馬蕭競選期間對人民宣示的承諾,將四百餘項政見列管,轉化為政策,逐步施行,並定期向人民報告進度,以示負責。
過去十餘年,東亞經濟情勢產生了極大變化,一個個新興經濟體在台灣周邊快速竄起,台灣的競爭優勢正逐漸喪失。這次金融海嘯,更將加速全球與區域的經濟板塊位移,未來台灣一定要有正確的發展方向,強固的經濟優勢,這不僅是全國民眾的期待,也是執政的國民黨必須承擔的責任。
衡諸當前情勢,台灣別無選擇,唯一的活路就是加速改革步伐,以新的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台灣才能昂首闊步於國際。這也是為何從執政以來,我們積極推動幾項劃時代的變革,包括推動兩岸直航、洽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拓展活路外交、落實肅貪防弊、推行賦稅改革、實施國民年金制度、再造政府組織與推動縣市合併等,這一切都是為了促成台灣脫胎換骨的改變。如果借用經國先生的話講:“今天不做,明天將會後悔。”
台灣需要改變,國民黨更需要改變,不然無法承擔領航的責任。國民黨應勇於面對缺失,改進黨的體質,致力健全政黨政治,絕對不重蹈黨國不分與黑金政治的覆轍。沒有清廉與效能的執政黨,就不可能有清廉與效能的民主政治。國民黨的黨務革新,勢在必行,國民黨一定要成為引導台灣政黨政治往良性發展的中堅力量。
盱衡當前國內外形勢,體察台灣發展需要,國民黨改革與執政的方向如下:
第一,捍衛主權,發展精進自主的國防外交;
第二,掃除貪腐,實現廉潔效能的民主憲政;
第三,鬆綁開放,重振繁榮進步的台灣經濟;
第四,扶助弱勢,建立公平正義的安和社會;
第五,創造雙贏,開展互利互惠的兩岸關係;
第六,永續發展,落實治山防洪的災害防救;
第七,尊重差異,加強全體國民的人權保障;
第八,朝野和解,促進良性發展的政黨政治;
第九,黨務革新,強化多元民主的政黨力量;
第十,政府再造,打造靈活有力的政府組織;
未來中國國民黨的施政方向,將從國防外交、民主憲政、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兩岸關係、災害防救、人權保障、朝野和解、黨務革新、政府再造等各個面向繼續努力,務期使台灣經濟再創奇蹟,兩岸之間和平共榮,外交走出活路,國際空間得以拓展,讓每一位國民都享有繁榮富裕、安全優質的生活發展環境。
政策綱領
壹、捍衛主權,發展精進自主的國防外交1. 捍衛中華民國主權,維護台灣尊嚴與主體,貫徹“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施政理念。
2. 推展活路外交,擴大國際社會活動,拓展我國國際空間;鞏固固有邦誼,擴展與無邦交國之友誼,積極發展對外關係。
3. 善盡國際公民責任,參與國際和平與人道行動,促進國際社會繁榮發展。
4. 加強海外僑民聯繫與服務,團結全球華僑。
5. 全力推動國防建設,強化國軍體能戰技與裝備,建構優質國軍部隊,鞏固台灣安全。
貳、掃除貪腐,實現廉潔效能的民主憲政
1. 遵行現行憲法規範,行憲重於修憲,以穩固我國憲政發展秩序。
2. 建立廉能政府,強化人民對於政府的信賴。
3. 加強推動司法改革,落實人權保障,增加法官與檢察官數額,並提升其素質;維持獨立機關之公正、專業與自主。
4. 有效提升公務人員素質,落實縣市合併與升格改制,促進區域合作與發展,強化地方自治效能。
5. 鼓勵自主的公民社會蓬勃發展,積極排除人民團體活動之法令障礙,有效建立民主社會之草根基礎,鞏固我國民主體制。
叄、鬆綁開放,重振繁榮進步的台灣經濟
1. 促進六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服務業升級,提升我國各項產業競爭力。
2. 強化各項經濟基礎建設,吸引國內外投資,增加國人就業機會。
3. 健全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推動金融革新,穩健市場秩序。
4. 完善我國經濟發展環境,打造台灣成為創新研發中心。
5. 持續推動稅制改革,邁向賦稅公平,促進我國各項產業發展。
肆、扶助弱勢,建立公平正義的安和社會
1. 維護農民及勞工權益,促進就業並改善勞資關係,保障退休人員生活。
2. 協助青年購屋及創業,提供生育、育嬰、育幼照顧及補助,建構有利幼兒學習環境。
3. 推動醫療體系財務及制度改革,強化預防醫學研究,維護低收入者醫療權益。
4. 提供老人合理照護服務,照顧身心障礙者權益,防杜弱勢族群受到歧視;及早協助困難家庭,建立急難救助制度、輔導低收入戶脫貧,強化國民年金制度。
5. 強化就學安全網,打造公平教育制度,培育人格、知識、技能兼具之人才;保存傳統文化,發展創意產業,擴大與國際藝術文化之交流合作。
伍、創造雙贏,開展互利互惠的兩岸關係
1. 持續推動兩岸交流,落實“連胡五項願景”,促進台海永久和平。
2. 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 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保障台商權益,實現兩岸互利共榮。
3.促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共創中華文化新局。
4. 加強兩岸司法互助機制,落實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提升人民安全及權益。
5. 推動兩岸環保及綠色能源之開發與合作,協力因應氣候變遷影響。
6. 推動兩岸外交休兵,促進兩岸共同參與國際組織活動。
陸、永續發展,落實治山防洪的災害防救
1. 推動低碳施政,加強能源教育,建構潔淨能源經濟,推行全民減碳運動。
2. 規劃國土空間發展,強化國土保全與護復育,健全開發許可制度,確保國土永續發展。
3. 加速推動都市更新,辦理下水道建設,加強污染防治,創造城鄉新風貌。
4. 打擊社會犯罪,強化社會治安,建設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5. 加強公共安全管理,落實水患及土石流防治,成立災害防救專責單位,統籌運作災害防治機制,強化政府緊急應變能力,迅速有效執行救災及復原任務,安定災民及全國人心。
6. 貫徹執行“八八水災重建條例”,全面性規劃執行水利工程,有效解決水庫淤泥、淤沙問題,迅速進行重建災區、復興產業、恢復家園等災後重建工作。
柒、尊重差異,加強全體國民的人權保障
1. 促進民眾學習、生活、就業、發展機會平等,貫徹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2. 防止人民隱私及自由受侵犯,落實基本人權之維護,貫徹聯合國「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3. 維護各族群文化,促進族群平等,保障新移民之基本權益。
4. 協助原住民族克服結構性劣勢,推動原住民族自治配套法令,尊重其文化及制度特性,保障原住民族權益,協助其自主生存及繁榮。
5. 全力保障婦女人身安全及經濟地位,強化性別平等意識,維護婦女合理權益。
捌、朝野和解,促進良性發展的政黨政治
1. 強化政黨溝通協調機制,促進朝野政黨合作,推動各項國家政策,維護台灣人民的福祉。
2. 加強與在野力量的對話溝通,透過民主機制,凝聚國家發展共識。
3. 健全政黨體制,鼓勵政黨改造,活化政黨政策研究能量,穩固我國政黨政治民主價值。
4. 促進朝野各黨回歸民主政治的常軌,相互尊重,並以負責任的政見,在憲政軌道上,落實朝野政黨良性競爭,建立民主政黨競爭的典範。
5. 營造具互信基礎的政治競爭環境,打造和平理性的政治論述空間,使人民可以自由選擇政黨支持及政治價值。
玖、黨務革新,強化多元民主的政黨力量
1. 以“民主、清廉、效率”為主軸,落實黨務革新工作,精進組織改造,深耕基層服務。
2. 以黨輔政,落實黨政緊密合作,提升施政效能。
3. 提名“正派、清廉、勤政、愛民、有理想、講道義”的同志參選,使優秀人才可以施展抱負,服務人民,貢獻國家。
4. 從中央到地方,擴大發掘並培植青年領導幹部,為黨注入新血,為國家儲備人才。
5. 擴大內部參與,鼓勵多元討論,落實黨內民主機制,加強黨紀、黨德的考核,促進黨內的良性改革與創新發展。
拾、政府再造,打造靈活有力的政府組織
1. 修訂行政院組織法,依據行政組織基準法之方針,提升政府組織靈活度,強化各機關政策規劃及執行能力,以回應時代及民眾新需求。
2. 依“立法從寬,執法從嚴”的指針,鬆綁中央各項法規,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權責,簡化各項流程,以提升行政效率。
3. 改革文官體系,規劃設立國家文官學院,加強人才培訓,打造優秀文官團隊;改造政府企業文化,引進企業管理精神,提供民眾優質服務。
4. 改革文官人事制度,建立公務人員公正合理的晉用、獎懲及考績制度及退場機制,合理配置公務人力,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5. 落實執行行政中立法制,培養行政中立文化,促進文官體制及政黨政治間相輔相成,共謀全體國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