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中國哲學簡史》是2012年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馮友蘭,譯者是塗又光,趙復三。 該書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學史專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其中充滿睿智與哲人洞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各種版本的《中國哲學簡史》 各種版本的《中國哲學簡史》

當代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於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受聘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後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1948年由美國著名出版公司麥克米蘭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其後又有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譯本出版。五十多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響很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此書沒有中文版本。直到20世紀80年代,本書才由馮友蘭先生的學生第一次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大暢銷書。201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再版,並做了軟精裝,內容和品質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說,本書是了解中國哲學的首選讀本,也是影響大眾一生的經典著作。

本書是馮友蘭先生哲學與思想融鑄的結晶。以一本哲學學生專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其中充滿睿智與哲人洞見。特別是作者對現實問題的關懷,頗具“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大家風範。

《中國哲學簡史》以20萬字的文字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理解。因為它最初是講義,所以它的語言極其流暢;因為它是由英文翻譯過來的,所以它的文字極其符合當代人的閱讀。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種譯本,一直是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的入門書。它對當今的讀者有極大的意義,不失為一部可以影響一生的文化經典。

作品目錄

自序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

第六章 道家第一階段:楊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派:孟子

第八章名家

第九章 道家第二階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第三階段:莊子

第十一章 後期墨家

第十二章陰陽家和先秦的宇宙發生論

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實主義派:荀子

第十四章韓非和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學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學

第十七章 將漢帝國理論化的哲學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的獨尊和道家的復興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禪宗:靜默的哲學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發生論者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學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學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人

第二十八章 中國哲學在現代世界

作品鑑賞

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的生命燈塔的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
——韓國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朴槿惠

中國人了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著名國際問題專家李慎之

中國哲學裡,我推薦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部頭很小,講中國哲學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問題。它本來是寫給美國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對於所學專業不是哲學的學生是最基本的。在世界上還沒有見過第二本這樣的書。
——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是非常重要的書。
——全國政協前新聞發言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趙啟正

作品前言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節略,姓名、學派之清單也。譬猶畫圖,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唯其如是,讀其書者,乃覺擇焉雖精而語焉猶詳也。

歷稽載籍,良史必有三長:才、學、識。學者,史料精熟也;識者,選材精當也;才者,文筆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學,而其識其才,較之學術巨著尤為需要。

余著此書,於史料選材,亦既勉竭綿薄矣,復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 Bodde)之文才,何幸如之。西方讀者,倘覺此書易曉,娓娓可讀,博士與有力焉;選材編排,博士亦每有建議。

本書小史耳,研究中國哲學,以為導引可也。欲知其詳,尚有拙著大《中國哲學史》②,亦承布德博士英譯;又有近作《新原道》③,已承牛津大學休士先生(E.R Hughes)英譯;可供參閱。本書所引中國原著,每亦借用二君之英譯文,書此志謝。

作者簡介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52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20世紀30年代初出版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肯定了傳統儒學的價值。40年代寫《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學結合新實在論,構建其“新理學”體系。建國後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等,論著編為《三松堂全集》。

他畢生的事業可以概括為“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他以《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小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和“貞元六書”等著作,成為中國近代以來能夠建立哲學體系的哲學家之一。他是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傑出學者,也是影響巨大的思想家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