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關係
1971年11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72年2月,中國在秘設使館;同年3月,秘在華設使館。2002年5月,秘在上海設總領事館。
建交以來,雙邊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兩國高層互訪頻繁,經貿合作不斷擴大,文化、科技、教育、旅遊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增多。在國際事務中,雙方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在台灣問題上,秘歷屆政府均堅持一個中國政策。2008年11月胡錦濤主席訪秘期間,中秘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3年4月,秘魯總統烏馬拉訪華期間,兩國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秘方主要來訪有:托萊多總統(2001年10月、2005年6月),加西亞總統(2008年3月)、第一副總統詹彼得里(2009年4月、2010年9月)、外長加西亞(2010年3月)、外長龍卡利奧洛(2013年2月)、烏馬拉總統(2013年4月)、國會第二副主席埃古倫(2013年5月)、國會主席奧塔羅拉(2014年1月)、烏馬拉總統(2014年11月)訪華。
中方主要去訪有:國家副主席曾慶紅(200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2007年3月)、胡錦濤主席(2008年11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009年11月)、回良玉副總理(2011年9月)、全國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杜青林(2012年3月)、中共中央委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2012年5月)、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2012年11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201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2015年5月)等。
1998年以來,兩國元首經常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晤。2011年11月,胡錦濤主席在夏威夷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同烏馬拉總統舉行雙邊會晤。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對巴西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與烏馬拉總統舉行雙邊會見。
兩國外交部於1992年建立政治磋商制度,迄今已舉行九次政治磋商。
經貿關係
中國是秘魯全球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秘魯是我在拉美第六大貿易夥伴。2015年,雙邊貿易總額144.7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63.5億美元,進口81.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1.6%、4.2%和-0.3%。2016年1-5月,中秘雙邊貿易額60.24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2.89億美元,進口37.3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9%、-7.0%和25.8%。中方主要出口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紡織品、服裝等,主要進口魚粉和銅、鐵等礦產品。
2009年4月,中秘簽署自貿協定。2010年3月1日,兩國自貿協定正式生效。
中秘經濟合作發展較快,秘是中國在拉美主要投資對象國之一,主要涉及礦產、石油資源開發等領域。
其它關係
(一)文化、教育、科技和旅遊交流
建交以來,兩國文化交往頻繁。中國文化、教育、新聞、體育和藝術等60多個團組相繼訪秘。1986年11月,兩國簽署文化合作協定,目前已制定2013-2018年執行計畫。1997年11月,簽署人才交流與合作協定。2000年3月,簽署保護和收復文化財產協定。
2005年6月,中秘簽署《關於支持在秘魯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諒解備忘錄》。2007年12月,中國國家漢辦與秘利馬天主教大學、阿雷基帕大學和皮烏拉大學、里卡多·帕爾瑪大學分別簽署設立孔子學院的協定。
中秘兩國自1988年簽署科學技術合作基礎協定以來,在農業、林業、礦業、水產養殖、中醫針灸等領域開展了專家和技術交流。1995年,兩國簽署《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秘魯國家科學技術理事會科技合作項目計畫諒解備忘錄》。1990年至今,已舉行過2次科技混委會。
國務院於2004年4月批准開放秘魯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2005年1月,兩國簽署《關於中國旅遊團隊赴秘魯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同年9月15日,中國公民組團赴秘的旅遊業務正式開展。
(二)軍事交往
建交以來,秘多位國防部長、聯指主席、陸軍司令、空軍司令等訪華;中方訪秘的主要有:總參謀長傅全有(1998年10月)、副總參謀長張黎(2002年)、空軍政委鄧昌友(2006年4月)、蘭州軍區司令李乾元(2006年9月)、總參謀長陳炳德(2010年11月)、二炮司令靖志遠(2011年8月)等。2008年2月,秘魯海軍“莫延多”號訓練艦訪問上海並在香港停靠。2009年12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秘魯。2010年11月,兩軍在秘魯舉行代號“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作業。2015年,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赴秘執行“和諧使命—2015”任務,進行了為期7天的友好訪問和免費醫療與人道主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