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在中-新元古代和古生代廣泛發育陸表海。在陸表海的邊緣沉積中,潮汐沉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碎屑岩和碳酸鹽岩的潮汐沉積在地層記錄中都其為普遍。就碎屑潮汐沉積而言,以潮坪沉積最為發育,其次是潮控三角洲。潮流沙脊和席狀砂則罕有報導。潮坪是障壁島沉積的一個組成部分,常與潟湖沉積密切共生。在物源充足時,潟湖常過渡為潮坪環境,在古代沉積物中將二者準確地區分有時相當困難,可統稱之為潮坪-潟湖沉積。
中-新元古界潮坪沉積
華北地台的中一新元古代沉積地層中潮坪沉積十分發育。串嶺溝組和團山子組屬潟湖-潮坪沉積。串嶺溝組的岩性為頁岩、粉砂岩和細砂岩,無碳酸鹽岩沉積,屬於渾水環境。團山子組和大紅峪組以碳酸鹽岩為主,夾有少量陸源碎屑沉積,是以清水為主、清渾水交替的沉積環境。長城系的高於莊組以及整個薊縣系(洪水莊組除外)都是以碳酸鹽潮坪為主的沉積環境(趙震,1988),洪水莊組的岩性為灰綠色紙片狀鈣質、粉砂質頁岩,粉砂岩含黃鐵礦小晶粒,黑色水雲母頁岩夾白雲岩透鏡體。水平紋層平直穩定,為靜水滯留環境,可能是封閉的潟湖或海灣。
華北地區下寒武統潮汐沉積
華北地區下寒武統的長清群是位於寒武系底部的不整合面之上、九龍群張夏石灰岩之下的一套以陸源碎屑沉積為主的一個岩石地層單位,屬濱海及潮坪沉積。下部為李官組砂岩和頁岩,中部為硃砂洞組碳酸鹽岩和頁岩,上部為饅頭組頁岩及碳酸鹽岩。
障壁島沉積之上的硃砂洞組餘糧村頁岩段為肝紫色砂質頁岩、頁岩夾鈣質粉砂岩、黃綠色頁岩和層狀、透鏡狀鮞粒灰岩、白雲岩等,常見乾裂構造。屬於潮上一潮間帶粉砂質潮坪沉積。上灰岩段底部為泥晶灰岩、雲斑灰岩,中部為含白雲質條帶的微晶灰岩,上部為紋層狀泥灰岩及白雲岩。丁家莊白雲岩段為灰白色厚層含燧石結核或條帶的白雲岩夾薄層泥質、灰質白雲岩、藻紋白雲岩及白雲質灰岩等。具水平層理和平緩的波狀層理。上灰岩段和丁家莊白雲岩段為陸源碎屑供應不足時形成的碳酸鹽潮坪沉積。整個硃砂洞組沉積形成於陸源碎屑潮坪和碳酸鹽潮坪互動的環境。
晚古生代潮汐沉積
晚古生代,華北地區海水進退頻繁,潮汐沉積非常發育,形成了上石炭統太原組的含煤沉積,其中的煤層形成於潮坪環境的泥炭坪,這種泥炭坪形成在潮上帶、潮間帶,基至一部分潮下淺水帶和潮溝內(劉煥傑等,1992)。華南地區上二疊統龍潭組煤系地層也是潮坪-潟湖沉積(趙師慶等,1994)。這類煤層的環境特點是水介質為海水或半鹹水,成煤植物則是適宜生長在海水裡的紅樹林之類的適鹽植物,在適宜的條件下形成大面積的泥炭堆積。潮汐是泥炭坪的主要水動力,以水流的周期性、水流方向的往復性、水位變化的頻繁性和潮汐水流能量的脈動性而區別於沼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