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產業研究所是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共同建設的以廣播傳媒行業政策、頻率專業化、節目製作與播出、廣告與多樣化經營、廣播人才開發以及廣播發展趨勢為研究重點的專業性科研機構。其宗旨是順應廣播媒介運營實際變革的需求,以理論研究推動中國廣播的健康發展,致力於研究廣播媒介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前沿課題,並直接服務於廣播媒介運營。研究所採取科研與媒介產業開發合二為一,以科研成果為目標,以開發經營為手段,努力實踐一種新的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堅持以理論創新、機制創新和服務創新的方針,以推動中國廣播發展為目標,在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的統一領導下,探索傳媒教育和傳媒研究的新機制,嘗試和完善科研和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及引進外智、全面提升科研和教學水平的新模式。
科研優勢
第一大優勢:頂尖專業的專家隊伍廣播產業發展研究機構依託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不僅具備一支高層次、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而且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他們知識結構合理,行業背景深厚,在廣播媒介競爭戰略、管理運營領域具有深刻地理解和體會,藉助中國傳媒大學已擁有的研究團隊,形成了廣播產業發展研究不可複製的知識優勢和理論研究的專業背景。
第二大優勢:豐富深厚的行業資源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是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直屬的行業協會,擁有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協會和38個專業委員會,廣泛地吸納和聯合了各級政府、視聽傳媒播出機構、傳媒企業單位的領導及專家。廣播產業發展研究機構可以依託中廣協會的行業資源優勢,以“套用主導、面向市場”的發展理念,加強與廣播業界的溝通與協作,及時交流信息,做好服務,推進中國廣播傳媒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大優勢:通暢高效的數據渠道和權威專業的媒體平台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各專門學部、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交通宣傳委員為廣播產業發展研究機構從事廣播傳媒行業和市場研究提供了通暢可靠的數據來源,同時與業內著名的賽迪顧問、央視-索福瑞、AC尼爾森等諮詢公司合作,使廣播媒體的數據採集在時間優先性和內容可靠性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研究機構還可以利用中廣協會旗下擁有的《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中廣協會通訊》、《廣播電視理論動態》、《中國交通廣播》等業內著名傳媒研究刊物及中廣協會網、中國交通廣播網等專業媒體網站,同時可以發揮中國傳媒大學的廣播媒介研究和節目製作的人才技術優勢,形成了以廣播媒介、平面媒介、電視媒介、網路媒介以及新技術載體於一體的強大專業傳媒群。
第四大優勢:政策優勢和成熟的條件
中國傳媒大學是國內唯一傳媒類大學,對媒介政策的研究和把握具有特殊優勢。在學術成果上,合作的各方擁有承擔各類研究項目的豐富經驗,出版和發表廣播媒介發展方面的著作、論文等多項研究成果。人才方面,合作各方擁有知名傳媒教授、廣播業界有影響的精英,高素質的研究團隊。同時中國傳媒大學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廣播電視行業教育基地,擁有國內領先的廣播節目製作機房,包括高標準的數位化廣播直播間和廣播非編實驗室以及一流的廣播教育和廣播技術隊伍,為廣播產業發展研究所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平台。
研究成果
科研項目
(1)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專項研究項目:《高新技術與廣播傳播方式變革》,該項目資助3萬人民幣,已出版專著;(2)2004年校級“211工程”:廣播新聞傳播理論與創新研究(人文社科)子項目:“現代傳播科技與廣播發展”的科研立項,資助3萬人民幣。已出版專著;
(3)《中國網路電台運營模式研究》(2010年與青島廣播電視台橫向合作項目),項目資金30萬元。
(4)《廣播產業運營模式及創新實踐研究》(2010年與太原人民廣播電台橫向合作項目)項目資金15萬元。
(5)《中國廣播經營與產業創新實踐》(2011年與楚天交通廣播橫向合作項目)項目資金20萬元。
(6)《京津冀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研究》(2010年與北京市橫向合作項目)項目資金43萬元。
(7)《地市廣播節目創新和產業運營實踐研究》(2011年與鄂爾多斯人民廣播電台橫向合作項目)項目資金20萬元。
著作
(1)潘力主編:《中國交通廣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0年4月出版 40萬字;(2)潘力主編:《廣播非線性編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30萬;
(3)潘力主編:《中國交通廣播2002》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002年4月出版25萬字;
(4)潘力主編:《高新技術與廣播傳播方式變革》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003年8月出版20萬字;
(5)潘力主編:《中國交通廣播2003》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003年8月出版25萬字;
(6)潘力主編:《中國交通廣播2004》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25萬字;
(7)潘力主編:《交通廣播精品戰略》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004年9月出版20萬字;
(8)潘力主編:《交通廣播總監啟示錄》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004年9月出版20萬字;
(9)潘力主編:《中國交通廣播2005》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25萬字;
(10)潘力主編:《最值得傾聽的聲音》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5年9月出版 20萬字;
(11)潘力主編:《現代傳播新技術與廣播發展》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25萬;
(12)潘力主編:《新廣播媒體經典案例剖析》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7年6月出版30萬字;
(13)潘力主編:《最值得傾聽的聲音》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30萬字;
(14)潘力主編:《中國交通廣播產業實踐與理論創新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30萬字;
(15)潘力主編:《探索 爭鳴 發展 創新——中國交通廣播2006-2011》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60萬字。
論文
(1)潘力:《重視對聽眾心理的研究》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2)潘力:《聽覺信道的流程效果與總體策劃——從新聞性(專題)主持人的節目操作想到的》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3)潘力:《論〈早餐前後〉節目特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第一作者);
(4)潘力:《深化改革振興廣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5)潘力:《新聞宣傳質量評估標準調研、設計與論證》廣播電台調研部分1998年1月中宣部(課題報告);
(6)潘力:《現代廣播生存形態與走勢》,《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9年第1期;
(7)潘力:《交通廣播可持續發展試析》,《中國廣播》1999年第12期;
(8)潘力:《傳統新聞教育邁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0年第3期;
(9)潘力:《e時代的廣播新寵》,《中國廣播》2004年第8期;
(10)潘力:《站在時代潮頭 眺望廣播前景》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11)潘力:《交通廣播的困惑和對策》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12)潘力:《2004交通廣播“迎來變革時代的又一年”》,《中國廣播影視雜誌》2004年第4期;
(13)潘力:《心有多大,天空就有多大》,《中國廣播》2005年第10期;
(14)潘力:《誰來維護記者的權益》,《北方傳媒研究》2005年第六期;
(15)潘力:《營造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培養有創新思維能力的合格人才》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16)潘力:《打造交廣品牌,創建精品工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17)潘力:《2005即將到來的變革》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18)潘力:《如何開闢廣播的生存空間》,《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年第10期;
(19)潘力:《中國交通廣播產業價值鏈的再思考》,《中國廣播》2006年第12期;
(20)潘力:《客群移動化到媒體移動化》,《中國記者》2007年第8期。
(21)潘力:《突發事件彰顯廣播魅力——從各地交通廣播參與冰凍雪災報導所想到的》,《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年第3期。
(22)潘力:《交通廣播成為突發事件應急主力軍——5.12汶川大地震中交通廣播表現的考量》,《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年第7期。
(23)潘力:《汶川地震凸顯廣播價值——重大災害報導之後的思考》,《現代傳播》2008年第4期。
(24)潘力:《延伸的廣播經營產業鏈——對自駕游運營模式與推廣的再思考》,《中國廣播》2008年第6期。
(25)汪湃 潘力:《新廣播 新媒體 新跨越——譜寫中國交通傳媒行業新樂章》,《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年第10期。
(26)潘力 賀燦凌:《汽車社會與廣播媒體發展》,《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0年第12期。
(27)潘力:《唱響廣播的主旋律——中國交通廣播20年發展的再思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年第12期。
(28)高永亮:《“第三極文化”命題、內涵及目標》,《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月第6期。
(29)高永亮:《“走轉改”的基層之旅》,《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年第10期。
(30)潘力:《從專業化走向多元化——中國交通廣播二十年的探索與實踐》,《傳媒》2011年第6期。
(31)潘力,周芳潔,李亦工:《上海世博報導中交通傳媒的整合傳播——以“暢行中國·一路暢通看世博”大型報導活動為例》,《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1年第1期。
學科建設
(1)完成北京市國家級傳媒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申報、評審、考察工作,創建國家級傳媒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完成部級97重點學科項目:新聞廣播數位化音頻教學體系一期工程建設;
(3)完成部級97重點學科項目:新聞廣播數位化音頻教學體系二期工程建設;
(4)完成部級98重點學科項目:北京廣播學院多媒體資料中心建設。
(5)獲批國內傳媒院校中第一個設立廣播經營學碩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