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文化發展促進會

二.構建和諧社會,共圓中國夢,開展積極有意義的佛教文化交流活動。 四.拍攝製作適應社會發展,突出中國佛教傳統文化,展現佛教正能量的影視作品。 通過發展佛教文化產業、佛農產業、佛茶素食產業等資生事業,來踐行人間佛教。

由此,中國佛教文化發展促進會的成立緣源自關愛佛教發展的各位大德、各界人士的支持。中國佛教文化發展促進會是以繼承、弘揚傳統佛教文化,並以增進佛教文化交流為宗旨,弘揚佛教的包容與博愛的精神,推動佛教文化具有學術、教育和科學、智慧的傳播,使佛教文化達到藝術化、生活化和現代化的社會影響。開展佛教文化慈善工作,正確地引導信眾,分辯及反對宗教極端勢力和邪教活動,維護社會穩定,創建和諧社會。
中國佛教文化發展促進會誠請有緣人士共同參與,討論佛教與人生、佛教與養生、佛教文化與各界文化的關係,創造一個發展佛教文化的良好的社會平台。
中國佛教文化發展促進會工作宗旨 :
一.組織社會力量開展舍利保護及舍利文化宣傳活動:
佛祖真身舍利是釋迦牟尼佛精神的實化,是佛陀留在人間永不涅槃的法的傳承。是印證佛陀在世間,佛法在人間,“人間佛教”是佛陀本懷最神聖有力的聖物。組織社會力量開展舍利保護及舍利文化宣傳活動對推廣踐行“人間佛教”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
二.構建和諧社會,共圓中國夢,開展積極有意義的佛教文化交流活動。
通過組織出訪、寺院法會、佛教文物巡展,開辦佛教文化論壇、佛教文化節、佛教書畫會等各種交流形式。促進佛教居士信眾增進交流和互動,通過佛教淨化心靈,通過文化提高素質。踐行“人間佛教”,共圓中國夢。開展兩岸三地佛教友好組織、國際宗教和平組織的交往與合作,加強文化互鑒,增進相互了解,促進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祈願世界和平。
三.開展居士聯誼活動增進教內外人士團結合作,共同抵制迷信、極端和邪教。
以中華居士聯誼會為載體,廣泛聯繫教內外人士,通過團體內部的聯誼及對外的交流活動。團結信眾,共同抵制迷信、極端和邪教,促進教內安定,教外和睦,團結熱愛中華民族及傳統文化的海內外同胞,加強聯繫,增進友誼,促進合作。
四.拍攝製作適應社會發展,突出中國佛教傳統文化,展現佛教正能量的影視作品。
通過影視作品,最直觀的展示中國佛教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佛教慈悲喜舍,利樂有情的精神,展現特色的中國佛教文化。挖掘佛教文化中的正能量,即可豐富人們的文化需求,也讓更多的人能夠全面正確的了解中國佛教傳統文化。
五.開展佛教文物、文化整理、研究和保護工作。開展佛教文化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和諧社會建設的巡迴講座及專題展覽活動。
佛教的眾緣和合思想及慈善文化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佛教中的:淨心覺悟、明因識果、輕拒暴惡、祟重賢善、知恩報恩、求智修善、平等慈悲、中道圓融等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一致,深入探討並發掘佛學和諧理論;組織整理、研究、保護我國古代佛教文化珍品及珍貴文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意義重大。聘請國際知名佛學專家,與國內外有關團體合作,開展佛教文物、文化及和諧社會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巡迴講座及專題展覽活動,倡導“人間佛教”,引導學習正法佛學,維護社會的和平、穩定、團結、和諧。
l六.發展佛教文化產業、佛農產業、佛茶素食產業等民生利人的資生事業。倡導在工作中,崗位上以身踐行,知行合一,弘揚中國佛教慈悲喜舍,利樂有情的精神,推動和發揚佛教慈善。
《大智度論》中說:一切資生事業皆是佛道。人間佛教的意義也在於人間實踐。通過發展佛教文化產業、佛農產業、佛茶素食產業等資生事業,來踐行人間佛教。既能保障資生事業良心正規,健康有序,利益眾生。也能通過資生產業回歸佛教慈善,回報社會,回向眾生。倡導在工作中,崗位上以身踐行,知行合一,弘揚中國佛教慈悲喜舍,利樂有情的精神,推動和發揚佛教慈善。
七.整理、編撰、出版佛教文化書籍及刊物、畫冊、光碟等:。
在佛教文化交流及佛學論壇的基礎上,秉承“人間佛教”思想,和愛國愛教傳統,發動各界佛學愛好者及高僧大德,編撰出版各種積極向上的刊物、畫冊及光碟等,作為佛學文化宣傳資料在寺院及信眾間發行和贈閱。
八.發展、推動、整合佛教養生和素食文化。倡導綠色、低碳食素生活,開展學佛及禪修體驗活動。
發展、推動、整合佛教養生和素食文化,既有利於中國傳統的中醫養生理論發展,也有利於綠色、低碳環保生活理念的推廣,對豐富和改善居士信眾生活有著積極作用和意義。開展學佛及禪修體驗活動對對治全民心理健康,調節心態,淨化心靈,安穩心理,疏導心情等有著積極作用。
九.專項創作和推廣中國佛教音樂及佛教藝術事業:
佛教音樂和藝術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載體,佛教音樂能夠洗滌心靈,給人帶來和諧、親切、舒適、寧靜。佛教藝術,能夠讓人看了賞心悅目,歡喜讚嘆。對淨心導善、陶冶情操、提高素養等有著積極的作用。中國佛教音樂和藝術多由中國傳統的樂器演奏及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組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代表。對佛教音樂和藝術進行更加完整的整理、發掘、包裝、宣傳、創作和推廣,對凝聚善心,淨化世風,發揮慈善,促進和推動佛教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和意義。
十.推動佛教臨終關懷和佛教養老。
佛教非常注重臨終關懷,力求使世人擺脫面臨死亡時候的痛苦和恐懼。佛教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臨終關懷精神資源,並且有許多具體的臨終關懷的操作。推動佛教臨終關懷,有益社會和諧。佛教文化對養老事業有著很強的指導性,其中“慈悲感恩,喜舍無私”等精神對推動養老事業有著先天的適合性。通過佛教養老,既豐富了老年生活,落實佛教慈悲關愛,也促進和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美德。
[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