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
丘成桐VS北大交鋒大事記
2004年,丘成桐和北大就有了第一輪交火。
2004年的3月,丘成桐兩個演講和訪談中,對他以前的一個學生,而且是MIT的名教授等等,做了一些負面的批評。而這個學生就是北大的特聘教授田剛。
2005年 1月17日,丘成桐在《中華讀書報》表示,“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在數學上是二流,到國內要拿高薪” 。
2005年 8月9日,丘成桐指責田剛抄襲其文章。
2005年10月14日,針對丘的說法,丁偉岳和項武義(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兼職教授)在北大數學學院召開了反擊丘成桐講話。
新一輪唇槍舌戰始於今年7月,《南方人物周刊》對丘成桐的專訪。此次丘對於北大人才引進提出了質疑。
2006年7月底,北大新聞發言人對此進行公開回應。
8月,丘成桐再次接受專訪:“北大說自己沒問題,為什麼不公布名單呢?”
9月1日,丁偉岳《龐加萊的困惑》的部落格正式出爐。
各方態度
“局外人”不想摻和“丘-北之爭”
作為論戰當事雙方,北大與丘成桐各執一詞。這時,第三方的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但記者在調查過程中,不論是從中國數學會還是其他高校的數學教授那裡,都感受到極大的阻力。所有人都在極力使自己儘量遠離這場鬥爭,似乎很怕一不小心就卷了進去。
中國數學會:丘說的是事實
中國數學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覺得(丘成桐的說法)不是在抨擊,他說的都是一些事實。但是國內現狀就是這樣,我們目前沒法改變。”
但是當記者追問下去時,她立刻拒絕再透露詳情。
而在秘書長辦公室一位女士在電話里意味深長地對記者說:“我勸你還是不要採訪,這對你,對我們,對丘成桐都不好。誰是誰非都說不清楚,也都不好說。大家都不提了,讓這事就這么淡下去。”
港大教授:慶幸香港學術界好氛圍
在學術上,港、澳、台與大陸並不是“一體”,都有自己的數學協會。他們是否看得清這場爭論?
有網上資料稱香港大學教授辛卓平也參加了2002年的ICM,但當記者與辛卓平通話時,他卻說很多年沒有來過大陸,更沒有參加過那次大會。
當問到丘成桐和中國數學界的紛爭,辛卓平表示並不了解丘成桐和大陸數學界,不願意對此發表評論。
在辛卓平的推薦下,記者與另一名據說與大陸數學界交流密切的港大教授莫毅明取得聯繫。
莫毅明有些猶豫地告訴記者,他每次來內地都只是參加會議,和內地數學家沒有私交,對他們也不了解。
“我很幸運,香港的學術氛圍非常好,大學間相互合作,不牽扯到任何人際糾紛。”莫毅明說,在香港,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數學界會議,各個大學都很清楚哪些人在哪個領域有代表性。
他強調,香港學術界很希望年輕學者有機會作演講,他也從來沒聽說過這樣的人際糾紛。
清華教授:也許我是漁翁得利
蕭樹鐵教授已經離休10年。他告訴記者,他對名利沒興趣,遠離了那些人際紛爭。
2002年的ICM,蕭老在會上作了關於數學教育方面的報告。對於其他發言的數學家的成就,蕭樹鐵只說作完報告就離開,不知道其他作報告的人是誰。
蕭樹鐵老師說自己對被選擇在會上發言毫不知情,“可能是河蚌相爭,漁翁得利吧,如果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利’。”
談到“派系”,蕭樹鐵有些激動:“中國數學界風氣一直都不好,不是現在才壞的,解放前就是幫派林立,這種思想沒辦法杜絕。”
有更多教授則拒絕對此發表意見。
網路時代的學術爭鳴淪為口水大戰
除了與爭論相關的北大、丘成桐、學術界之外,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辯還有另外兩個主角:媒體和網路。從來沒有一個學術問題像“丘-北之爭”一樣如此引發關注。在網路的催化下,加入公共意見的學術討論似乎越來越偏離學術爭鳴的範疇,真理,也似乎愈辯愈“不明”了。
媒體插手數學家家事?
當記者在內地學術界試圖尋求中國數學界的人際糾紛真相時,許多受訪者勸記者打消念頭,甚至直接攻擊媒體。
清華大學老教授蕭樹鐵對記者說:“你們記者要去了解這些,肯定是自找麻煩,找不到答案。”
洪家興是復旦大學數學系教授,也是2002年ICM發言人之一。在網上流傳的派系表中他屬於唯一能跟北大叫板的“復旦派”。提到丘成桐和中國數學界的紛爭,洪家興顯得很生氣:“都是媒體挑的事兒!”洪家興認為,數學界人士有什麼言論,是他們內部的事情,而媒體刻意歪曲放大這些爭論,干擾學術界的家務事,唯恐天下不亂。
媒體該為爭論澄清?
但丁偉岳看來,很多媒體人現在不敢站出來說話。
“我給新聞界朋友提出了個難題。其實在龐加萊這個問題上,媒體很多人是知情的,現在他們也不出來說話。
到底有什麼很複雜的原因,我也不清楚。我在部落格上點名點到新華社頭上,他也不說話。因為最開始這些違背事實的報導都是他們發的,現在他們當沒事一樣了。”
記者連續數日致電丘成桐在美國哈佛大學的辦公室,總是無人接聽;給丘成桐的電子郵件也沒有回音。對北大此次的回應,丘成桐的聲音缺失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朱熹平自己是否覺得自己被打壓?是否認為沒受邀參加2002ICM是不公正待遇?
記者曾通過數學家和媒體同行試圖輾轉聯繫朱熹平,都未能如願。截至發稿時止,朱熹平家的電話仍然處於無人接聽的狀態。
網友激辯辯出了什麼?
在百度貼吧之“丘成桐吧”,最早的2篇帖子發於去年6月。之後貼吧沉寂,直到今年2月15日,一位在京網友貼出媒體對丘成桐的訪問《國內學術風氣堪憂》之後,大量有關“丘-北之爭”的轉帖、評論越來越多。到現在“丘成桐吧”帖子總數已達到997條。
在百度貼吧,丘成桐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幾乎勢成水火。支持者們將反對者稱為“北大狗”,而反對者則將幾個經常出現的支持者IP“點名”,質疑其在貼吧發帖的動機:“就是不知它(們)拿的是丘教授的美元工資還是某報社的人民幣?”
記者採訪中,北大一位數學家說:“學術是需要清靜的,不像文學藝術那樣需要熱鬧。公眾的爭吵會擾亂真正在判斷這件事的人,妨礙他們做出正確的結論。”
但在有關部門沒有調查出新的事實和給出結論以前,網友的“口水戰”似乎會一直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