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毗曇學派
毗曇學派,是中國佛教學派之一,亦稱毗曇宗,起於南北朝。以講習說一切有部阿毗曇義學而得名。毗曇學派是研習和傳播小乘說一切有部論書《阿毗曇》及其思想的佛學派...
基本介紹 詳細介紹 相關論著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雜阿毗曇心論
簡稱《雜心論》,十一卷,尊者法救造。劉宋時代天竺三藏僧伽跋摩於元嘉十二年(435)譯出,由寶雲傳語,慧觀筆受。在此譯之前,已經譯過兩次︰一是東晉安帝義熙...
作者 為何而作 論文內容 筆者論 說明 -
毗曇師
阿毗曇(梵文Abhidharma),簡稱毗曇,唐譯作阿毗達磨。意譯為對法、無比法、大法、論等。它是解說和論證佛經義理的一種體裁,啟發人們成就佛教智慧。
-
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
《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是為詳解迦多衍尼子的《阿毗達摩發智論》而造的釋論。唐玄奘以完全的底本譯重譯成《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二百卷,簡稱為《大毗婆沙論》或《...
概述 唐譯和涼譯 -
大毗婆沙論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梵文: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又稱《阿毗達磨發智大毗婆沙論》、《大毗婆沙論》、《鞞婆沙論》...
基本信息 歷史作用 流傳版本 -
六足論
六足論:六足論是《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阿毗達磨法蘊足論》、《阿毗達磨施設足論》、《阿毗達磨識身足論》、《阿毗達磨品類足論》、《阿毗達磨界身足論》六部...
小乘佛教 上述六部論的譯名 附 呂澄《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相關考證 其次出者為《施設論》 -
小乘論
在小乘佛教興起之後,各個部派對原始佛教的基本經典——阿含的教說進行了種種的注釋、整理和組織,進一步發揮了原始佛教的教義,出現很多阿毗達磨(即“法的研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
六識論
六識論,主張人間有情只有六個識,分別是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識和第六識意識,是從聲聞法的上座部中分裂出來的部派佛教裡面,由未證果的凡夫論師們所創造出來...
起源 種類及其特點 佛理略說 法義特徵 事相特點 -
地論學派
中國佛教學派。亦稱地論宗。以傳習、弘揚《十地經論》而得名。其學者稱地論師。從北魏到唐初,由於還沒有傳宗定祖之說,所以當時還不成為宗派。
基本概況 分派原因 兩派簡介 相關論著 代表人物 -
阿毗達摩俱舍論
《阿毗達摩俱舍論》(略稱《俱舍論》),是世親早年還未受“大乘”影響時的著作。世親為公元第五世紀頃北印度犍陀羅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時北印度一帶的有部學徒...
基本簡介 版本簡介 內容解析 國內傳譯 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