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19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托爾斯泰一起被譽為俄國文學的兩大柱石。1861年他創作長篇小說《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繼承了“小人物”的主題。
《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從流放地回到彼得堡後完成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登上文壇以來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作者前期一系列描寫“窮人”作品的頂峰。他以催人淚下的感人筆觸描繪了《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中的小人物。
作者簡介
作者:(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譯者:王英麗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他走的是一條極為艱辛、複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複雜、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他的創作獨具特色,在群星燦爛的19世紀俄國文壇上獨樹一幟,占有著十分特殊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窮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死屋手記》、《罪與罰》、《白痴》、《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圖書目錄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聲 最後的回憶
序言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19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托爾斯泰一起被譽為俄國文學的兩大柱石。高爾基稱他為“最偉大的天才”,“就藝術表現力而言,他的才華恐怕只有莎士比亞堪與媲美”。他的創作具有極其複雜、矛盾的特點。他是一位善於描寫人物心靈的偉大的藝術大師,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刻畫極為細膩、深刻,他將人的貪婪狡詐與無私忘我,時而向善與時而向惡的複雜多變性格,都表現在自,己的小說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於莫斯科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在七個孩子中排名老二。他的父親是一名退休軍醫,父親工作的醫院地處莫斯科的荒郊野嶺。雖然父母不允許,年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還是喜歡去醫院花園走走,看看那些曬太陽的病人,聽他們講故事。據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親對待孩子很粗暴,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他上班回來打盹時輪流替他驅趕蒼蠅,而且必須保持絕對安靜。1837年他媽媽死於肺結核,他和他弟弟被送入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1839年父親去世,死因不明。有人說是因為他醉酒後對農奴發脾氣,農奴被激怒將他制服,灌入伏特加後將他溺死,也有人認為是自然死亡,上述傳聞只是鄰近的地主為了把土地輕易拿到手而編造的故事。或許這個專制的父親給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大的影響,以至於他把父親的形象搬到了《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老卡拉馬佐夫這個“邪惡而感情脆弱的小丑”父親身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癲癇病,9歲首次發病,之後間或發作伴其一生。他後來創作的《白痴》中,梅什金公爵也患有癲癇,不能不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為之。在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讀書期間,他涉獵了莎士比亞、帕斯卡爾、維克多·雨果的文學作品。184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晉升為陸軍工程兵準尉,1843年畢業,留在軍事工程繪圖處工作。1844年他以陸軍中尉退役,從此投身文學創作。
184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發表處女作《窮人》,繼承並發展了普希金《驛站長》和果戈理《外套》寫“小人物”的傳統,對他們在物質、精神上備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慘遭遇表示深切同情。據說時任雜誌社主編的涅克拉索夫在讀完小說後興奮地衝進俄羅斯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的辦公室,大叫:“又一個果戈理出現了!”。別林斯基和他的追隨者看後都有相同的感覺,別林斯基更稱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俄羅斯文學的天才”。在俄國,最早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發表評論的是別林斯基,他從現實主義立場出發,突出了作家對小人物的同情,對小人物人格尊嚴的維護以及細緻的心理刻畫才能。
1861年他創作長篇小說《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繼承了“小人物”的主題。
《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從流放地回到彼得堡後完成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登上文壇以來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作者前期一系列描寫“窮人”作品的頂峰。他以催人淚下的感人筆觸描繪了《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中的小人物。
《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多線索小說:娜塔莎和阿遼沙的愛情,涅莉和斯密特的遭遇,萬尼亞的經歷和瓦爾科夫斯基公爵的活動。瓦爾科夫斯基是書中眾多人遭受痛苦的根源。他一切為了自己,身上集中體現了當時自私、貪婪和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的本性。他覬覦工廠主史密斯的財產,勾引他的女兒,而後又將她拋棄。誣陷管家伊赫緬涅夫。他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破壞兒子阿遼沙和娜塔莎的婚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有強烈的悲劇色彩,藉助災難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由此達到淨化人們心靈的目的。娜塔莎對萬尼亞說:“我只得繼續受苦才能換取未來的幸福,痛苦能洗淨一切。”忍受苦難可以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後期創作的基調。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中創造了兩種愛。一種是一心為了他人的無私的愛,如萬尼亞對娜塔莎的愛。在書中,萬尼亞不僅不恨自己的情敵阿遼沙,反而經常幫助他,同時也幫助一直愛著的娜塔莎及她的父母;一種是為了金錢的虛假的愛,如公爵瓦爾科夫斯基的醜惡行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裡,愛可以展示人的本質。他揭示了令人絕望的愛的悲劇因素,揭示了在生活道路上不能實現的愛。小說的結局“我”與娜塔莎仍舊沒有結合。通常,陀思妥耶夫斯基給讀者展示的正是這種沒有結果的愛情,愛是絕對的悲劇,是人的分裂。
有人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類靈魂的探索者、心靈劇場的劇作家,人類絕望處境和極端矛盾的追問者,應該是很恰當的,他不愧是19世紀文學史上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