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是一個遊戲,靈魂如何不迷失

世界就是一個遊戲,靈魂如何不迷失

作者通菜, 原名廖立忠。自由撰稿人。曾經以縣裡的理科高考狀元考入廈門大學,有紮實的文字、理論功底,起點中文網金牌書評人。天涯論壇知名寫手,冬粉天團神秘霸主,多位學者力推新銳。看透現象背後的本質,酷愛思考的草根思想者對宇宙、文明、社會、人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擬將其訴諸於文字,寫成4本書,這是第1冊。 本書先概括性介紹了宇宙大爆炸理論、進化論、量子論、愛因斯坦相對論,指出世界不可能是自然生成的,而應該是一種智慧設計。接著從《道德經》出發,指出“道”的意思是“創世程式”,老子認為世界是“道”這個程式運行後生成的。世界是由四維空間中的造物主編制了“創世程式”運行後逐漸演變而來的。而宇宙大爆炸相當於遊戲世界中地圖的突然產生;不確定性原理相當於是遊戲初始狀態的隨機性;物體只有在被觀測才真實存在,相當於遊戲中的地圖只有在把滑鼠移動過去才會出現在螢幕上;“量子”代表的是遊戲中螢幕顯示模式的最小像素。物種不是在漸變式地進化,而是在跳躍式地升級,不存在中間過渡物種;物質與精神是全然不同的兩個系統;時間是演變進程的刻度,絕對時間是存在的,而不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只存在相對時間。本書最後討論了空間的特性,通過心靈修煉,實現靈魂的升華,就有可能超越空間界限升入高層空間中去。並指出人類不能繼續走以物質為導向的發展之路,而應該實現精神的覺醒,建立一個以精神為導向的新文明。

內容

朋友約我為《世界就是一個遊戲靈魂如何才不迷失?》一書作序,自己的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如何推脫,因為我長期以來都不太願意做這種事,覺得寫序應該去拜託那些位高學厚之人。然而在見到了關於該書的《簡介》後,不知怎么卻馬上有了想說幾句話的興趣。看了全部書稿,更是感覺有必要說點什麼,朋友也認可我就說那么幾句想要說的話,便有了如下的文字。
書中探討的是“世界起源”和“人生意義”。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的學院派和非學院派人士為此“仰望星空”、“捫心道德”,以求“終極答案”。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芸芸眾生大都要為“兜中票子”而操勞,經濟學成為了“熱門專業”,畢業於經濟類專業、之後又長期從事經濟領域工作的本書作者,竟然可以沉下心來,歷經多年鑽研,構成一個宏大的體系,寫成洋洋灑灑數十萬字的大作,豈能不令人感嘆,也再次在耳邊響起賀拉斯的詩句:“鄉下佬等候在河邊,企望著河水流乾;而河水流啊、流啊,永遠流個不完。”(見:康德的《未來形上學導論》的“導言”)
關於世界起源問題,該書徑直點明,世界的誕生並不需要物質來做原材料。英文的materialism和idealism,在中文翻譯為“唯物論”及“唯心論”。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對它們的翻譯一直或多或少有點心存疑問,為何沒有將materialism翻譯成“材質論”、“材料論”抑或是其他類似的表述呢?我們知道,material是對應著有形的物質,而matter則是對於種種具體物質或材質的一個共性的概括。idealism有時也翻譯成“觀念論”,至於“理念論”,今天大多用來專指柏拉圖的學說了。在如今“標準”的“唯物論”和“唯心論”的表述中,有了“唯”字,語氣得以很大的加強,突顯出強烈的對立,依稀也銘刻著戰鬥性的時代或時代的戰鬥性。
作者在書中聲稱:“世界不是實在的,而是虛擬的。”因為之前曾經專門進行過cyberspace(賽博空間)和virtualreality(虛擬現實)兩個概念的一點辨析,作者的看法立即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們在《賽博空間的哲學探索》一書中進行了一番辨析後寫道:“虛擬現實可能導致一種前所未有的情境:真實實在與虛擬實在之間的界限模糊化,不依賴於原型的虛擬現實成為一種自我指涉實體,虛擬現實成為一種超真實存在;本來用以再現真正實在的虛擬現實變得比真實實在還真實,詞與物、能指與所指的再現關係不再有效。”現在看來,這裡也有了幾分“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有物混成”的境界了。
與何祚庥先生在國家社科基金當評審的共事期間,他曾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大意是,為什麼採用“實在”的提法,而不直接採用“物質”的提法呢?我談了自己一點不成熟的理解:如果採用“物質”概念,是走向“唯物一元論”,沒有留下其他路徑;而如果採用“實在”的表述,正如英文real(reality)在文學中大多翻譯成“現實”(現實性)而在哲學中翻譯成“實在”(實在性)所體現的,“現實”或“實在”背後是可以有不同的解釋路徑的,“實在”可以是“客觀實在”,會走向“物質論”;“現實”,有些“現象”、“表象”的意味,並不保證走向“物質論”,也可以走向“非物質的存在”。
在朋友發來的“作者簡介”中寫道:“作者曾看過朱清時老師的《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科學和佛學的宇宙本體》演講視頻,深受啟發。”記得當年朱清時先生髮表上述兩文的觀點時,曾經在網上引起了一定的爭鳴。眼下通過“中國知網”查詢也表明,朱先生語驚四座的觀點,主要是在網上進行的,極少進入到種種正式學術期刊中,也就談不上在學術期刊上的爭鳴了。這不能不說是某種遺憾。
在我看來,縱然把朱先生的觀點以及本書作者的觀點都歸入到“理念論”(“觀念論”、“唯心論”)的範疇,那么,“物質論”(唯物論)是否也應該有所反應才是?“物質論”與“理念論”的對立和爭鳴將長期存在,失去了爭鳴“對象”,兩種論點都將喪失其存在的前提;縱然要探索“克服對立”、實現“新的綜合”的“第三條路線”,也難以避開這兩者的關係。《世界就是一個遊戲靈魂如何才不迷失?》一書,恰恰可以引起我們的再度思考和爭鳴,這也是我認為本書值得而且應該出版、並希望它能夠引起人們關注的一個原因。
是為序。
曾國屏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部主任
曾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

前言

媽媽,
我覺得生命就像一場遊戲,
人死了,
你的遊戲就結束了。
在偶然聽到一個大約八九歲的男孩跟他媽媽說這番話時,我感到十分震驚。連這么小的孩子都在思考生命的真相,對於世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難道不讓我們這些整天沉迷於物慾之中、無暇思考宇宙人生的成年人感到汗顏嗎?
相信在許多人兒時的心中,都曾經萌生過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和幻想。我小時候就經常在夏日的夜晚,坐在屋前曬穀坪里乘涼,看那繁星點綴著夜空,縹緲的銀河像輕紗浮在蒼穹之上,心中充滿了這樣的疑惑:天上有些什麼?
仰望星空,在同樣的夜色下,不知古往今來有多少的詩人哲人,曾感嘆過天地的廣袤與生命的卑微,感傷過人生的短暫與時間的綿長,心中思索著那個亘古的疑問:
天地因何存在?人類從哪裡來?

目錄

01免費的午餐
02創世與演化
03沙丘中的危房
04智慧設計
05登山階
06骰子與蝴蝶
07水中花
08雨傘後的獵槍
09爛柯山
10創世程式
11造物之謎
12天若有情
13隨機性與升級論
14靈與肉
15虛擬與現實
16天外有天
17時間的真相
18生命的意義
19心領與升華
20精神的覺醒
後記
感謝

媒體評論

在人類的視野中,世界往往被囿於人類世界,世界起源也被局限至人類起源之後的解讀。人類從起源發展到當下,在人類統治的世界,我們自詡從野蠻走向了文明,卻不知是自然的血淚史。人類起源於世界起源是什麼關係呢?在這太陽系唯一的綠色星球上,我們其實一直在同其他微小的生命,用同樣高貴的尊嚴探究著世界起源。彷徨中,不妨讀讀此書,或許能有所啟迪!
——中國傳媒大學王雪野
本書從各個方面對世界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描述了作者對整個世界的獨特看法,有許多引人啟迪的敘述,提出了世界就是一個遊戲的觀點,還引申出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靈魂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不迷失的問題。讀完之後再深思其中道理,大有一種恍然的感覺。這是一本可以讓人走在虛幻與現實之間的書,一本會對世界觀產生影響的書,一本能給人們以啟發的書!
——著名網路作家、《凡人修仙傳》作者忘語
人類的終極問題也許只有兩個,一個是宇宙的實相,一個是生命的真諦,而本書作者深入思考和力圖回答的也正是這兩個問題。作者從思維與存在、物質與精神、時間與空間、科學與人文等多重角度對宇宙和生命進行了整體性的反思,雖然得出的也只是作者作為觀察者自己的結論,但已經足以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能引起人們的深思,這便是思想的價值!
——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名家、老子文化專家、吉林大學政策研究室主任於天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