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是已故南斯拉夫總統狄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50年代中期,他們進行會談,提出不結盟主張,以後,又與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和加納總統恩克魯瑪會談,推動了這個運動的形成。1961年6月,在開羅召開了由20個國家發起的第一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籌備會議。同年9月,第一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舉行,25國出席了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原則
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化的宗旨和原則;支持各國人民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以及發展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的鬥爭;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和霸權主義;呼籲開發中國家加強團結;主張國際關係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在1995年10月舉行的第11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上,維護國家主權和穩定的呼聲強烈,明確提出應將維護髮展中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維護自身權益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
不結盟運動不設總部,無常設機構,無成文的章程。不結盟運動定期召開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全體外長會議、協調局外長會議及協調局會議等,還不定期召開過專業性的部長級會議,以及不結盟運動某些特設委員會的會議。首腦會議是最重要的會議。1970年起,首腦會議會期制度化,每三年舉行一次。不結盟運動各種會議均採取協商一致原則,遇有不同意見,各成員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向主席國正式提出保留,以示不受有關決議或檔案的約束。第一、第二次首腦會議主席由與會國首腦輪流擔任,第三次會議起由東道國首腦擔任,任期至下屆首腦會議。任職期間,為不結盟運動在國際講壇上的發言人。外長會議是僅次於首腦會議的重要會議,自1972年起,每3年舉行1次。1973年第4次不結盟國家外長會議決定成立不結盟國家協調局以監督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宣言和決議的實施情況,由17人組成。協調局一般每月召開一次會議,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召開會議。
1992年9月,中國正式成為不結盟運動觀察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