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人性

不可不知的人性

一本洞悉人性的實用指南,全方位梳理人生的各種關係, 讓你知彼知己,實現自在人生。

內容簡介

我們常說: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就說明他內心越缺少什麼。一個人越在意什麼,那就是讓他倍感自卑的地方……人生如棋、如夢、如畫,人性曼妙有趣,人人不可不知。這是一部用智慧揭秘人性,用人性擁抱世界的“暖書”。人性的修煉是伴隨人一生的必修課,玄而又玄,眾妙之門。作者孫瑜博士在多年開展暖光培訓教育實戰成果的基礎上,從多個側面多種維度深入細膩地解析了人性的本質和玄妙,給人以夢想照進現實,又以現實關照未來的動力。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洞曉人性、覺知自身,知彼知己,實現自在人生。

作者簡介

孫瑜博士,北京暖光諮詢中心首席導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組織與員工促進中心(EAP)特約導師,中國SOS兒童村協會特別教育顧問。2016年,孫瑜導師榮獲“中國教練行業特別貢獻人物獎”。

本書特色

一本洞悉人性的實用指南,中國系統排列協會行政駐會會長孫瑜個案諮詢精華,全方位梳理人生的各種關係,讓你知彼知己,實現自在人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原北京青年報社社長、中國報刊協會駐會會長聯袂力薦

讀者對象

大學生、中學生、職場人士

編輯推薦

★本書是從系統排列角度剖析人性的實用指南。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個案諮詢經驗,層層遞進地分析了人與自我、人與家庭、人與社會、人與金錢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關係,希望人們不只要了解人性的“醜惡”,更能在“了解”之後有“諒解”,多寬容,少生氣。

★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洞悉人性,理順各種人際關係,活出自己的自由意志。同時面對人性的醜惡保有一顆慈悲之心,在愛的流動中創造豐盛、親密、綿長的人生體驗。

★原中華兒女報刊社社長、中國報刊協會駐會會長石國雄,著名媒體人、原北京青年報社長、北京娛樂信報社長崔恩卿,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博士聯袂作序推薦。

目錄

序一 暖光,和諧的光 石國雄 / 1

序二 人在畫中自在行 崔恩卿 / 4

序三 適合國情的心理教練 祝卓宏 / 6

自序 人性與善惡 / 7

第一章 我到底重要不重要? / 1

我們對自己來說永遠是重要的,但是在與他人的人際關係當中,就要另作別論。學會基本的尊重和耐心,等到別人需要你幫助時,跟對方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時彼此的重要性,才會產生良性循環。

第二章 你是活在愛里,還是活在認可里? / 19

人與人之間的認可,可以發生在行為、能力層面,也可以發生在身份層面,更可以發生在價值觀和信念層面。而愛,是對人各個層面的無分別認同,是有耐心,有立場地感召、支持對方在各個層面的合一。

第三章 人在做,家在看;人在做,天在看 / 33

家在看,是什麼?天在看,又是什麼?環顧我們的家,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愛人、孩子的照片,再來好好看看自己,他們每個人都像是你的鏡子,你也像是他們的鏡子。

第四章 有人為什麼會騙人,有人為什麼會被騙? / 51

——“騙人者的驅動力”和“受騙者的慣性模式”

人們多會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而出於自我保護,對別人的行為就不會像對待自己那般寬容。沒有人希望被騙,在要求別人對自己忠誠的時候,需做到自己對對方也能同樣地誠實守信。

第五章 遇到挫折 , 不是你缺乏知識,很可能是你缺乏常識! / 6 9

知識和常識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很多人學歷高,學習知識的能力強,但是現實生活中,卻顯示出常識不夠。當你已經不是孩子,那么作為公民,要知道哪些基本常識呢?

第六章 社會的外部規則與人的內在規條 / 89

規則是外部制定的,而規條是內部制定的。內部是怎樣製造規條的?規條服務於什麼?規條和外部規則間,是怎樣產生矛盾,又有可能實現統一的?只差一個字,卻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第七章 婚姻中的評判和體驗 / 105

婚姻是脫離原生態家庭,建立自己獨立家庭的開始。但很多人在心靈上並沒有離開原生態家庭,真正做到獨立。那么婚姻前後兩個人對各自家族的自動維護,將如何影響婚姻呢?

第八章 孩子與成人錯位現象的背後 / 115

為什麼有些親職教育導致孩子不像孩子,成人又不像成人?這一現象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思考呢?當你步入婚姻,你已經在重新創造一個家庭文化,要看清什麼是過去行不通的事情,什麼是過去優良的傳統。

第九章 有話好好說 / 131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溝 目錄即雙方認可的通道;通即通暢,雙方願意繼續下去。要實現溝通,就要有話好好說。

第十章 人際關係里的情商新解 / 145

情商有多重要,可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那么,你知道如何檢驗情商,如何在高情商下快樂生活嗎?

第十一章 人際關係緊張,可能源於什麼? / 161

人際關係錯綜複雜,不但影響著我們的家庭,更影響著我們和社會的關係。我們迫切需要知道人際關係有怎樣的規律。

第十二章 人際關係里的敵對情緒解析 / 169

什麼是反社會人格,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會產生什麼破壞性的影響?我們該如何正視和糾正呢?

第十三章 在人際關係里,你是用心還是用心計? / 183

有些人認為自己很用心,卻受到用心計的人的欺負;也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善意的謊言,卻遭到埋怨。我會用實例告訴大家很多真相。

第十四章 職場政治的背後 / 197

走入職場,就會發生很多人際關係互動。有下級與上級的、有下級與中級的、有中級與上級的,還有高管群體之間的……這些就是職場政治嗎?

第十五章 為啥好心不得好報? / 211

很多女性錯誤地認為:當自己為這個家庭,為這個男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奉獻更多的自我,就能得到對方更多的愛。實際上恰恰相反,越是更愛自己的女性越容易擁有一個更愛自己的伴侶與更美滿的婚姻生活。

第十六章 關於金錢 / 225

中國人,尤其熟人之間,都不太願意把金錢掛在嘴邊,因為那樣會讓別人看不起,感覺沒有人情味、膚淺。但我們又如何解釋“是金子,總會發光”,或是形容某人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呢?

第十七章 導師談心——微友問與答 / 237

我和初戀男友認識短短四個月;我明知道兒子在外打工挺好的;工作得不到成就感,很不快樂;我心情長期壓抑;工作中遇到一個女同事;走出婚姻後我又認識了一個男人;我有信仰……

後記 人性解密 / 282

出版致謝 / 285


媒體評論

★本書會對處在人生迷途、生活困境、心理困擾、人際糾結境遇的讀者大有裨益,能夠幫助讀者洞悉自我、覺察內心、啟發智慧、改善關係、提升幸福感。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祝卓宏博士

★我相信大家看過本書後,一定會感覺到暖光都折射在每一行文字里,在透過紙背的暖光人的微笑里。光瀉到身上,暖暖的,溫溫和和的,好像周圍的世界變得愜意多了。

——原中華兒女報刊社社長、中國報刊協會駐會會長 石國雄

★孫瑜女士著書立說,“修己安人”,我用下面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欽佩之情:

修身養性造化功,己所不欲化有容。

安得書苑閒情致,人在畫中自在行。

——著名媒體人,原北京青年報社社長、北京娛樂信報社社長 崔恩卿

精彩書摘

我重要嗎?

●一個人在什麼時間、什麼空間,對誰,什麼情況下,是重要的?

其實,這個話題,是人類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體驗。如果一定要給一個定義,那么就是:一個人在任何時間裡,任何情況下,任何維度空間裡,對自己都是重要的。任何一個人過度向外求父母的愛、求配偶的愛、求孩子的愛,只要你處於求別人給你什麼(物質、精神、力量、愛)的狀態,都有可能把自己處於“不能透過自己給予自己力量”的模式里,會有無力感。

之所以稱為“過度”,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本身,是可以相互給予的。

但無論什麼關係,只要給予和接受之間不能達成平衡,關係就會發生傷害。有些人喜歡過度給予,有些人喜歡過度索取。這兩種人看上去應該是天作之合,但現實是,從人的趨利避害本能出發,給予者不懂得界限,說明本身是有極大的回報需求的。當想要的回報遲遲不來,就會產生怨恨。恨誰?當然是恨索取者。而索取者被恨,也會產生新的怨恨,如此就會在人際關係里產生惡性循環。也就是說,索取者,或者說“自私者”本質上不認為自己重要,而是認為他人重要!因為,他自己的一切只能由他人給予,他會把自己的精神、物質、生活依賴在別人身上,甚至有寄生的表現。認為付出者是他“寄生”的棲息地,這樣的人怎么會認為自己重要呢?過度給予者,也不是因為認為自己重要,他只是透過無度給予別人來在他人身上拿回自己想要的。當得不到對方的回饋時,就覺得自己不重要,覺得自己的付出無價值,這就是自我價值降低的表現。焦點還是依賴在他人身上。

付出與索取的關係,重要與不重要的關係,大到國家、企業,小到家庭、人際關係,都是相似的,都值得我們反思。在我們進行心靈成長的課程時,不能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當一個人說自己重要或者不重要的時候,要以身份為界限,問問自己“你是誰”。如果你是國家領袖,你對國家、人民的責任是什麼?如果你是企業的領導,你對員工、社會的責任又是什麼?作為公民,在進行心靈成長之前,我們是否懂得一個公民應該履行的責任、權利?如果對這些都不清晰,那么也許你真的從來沒認為自己重要過。

●“重要”與否無大小

從小的方面來說,比如親子關係。中國有句古話:“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切溝通交流的前提。當父母誤以為自己過往的經驗很重要,把這些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並強迫孩子遵照我們規劃的道路前行時,親子關係往往出現問題,而家庭的和諧也遭到破壞。實際上,這恰恰是父母內在力量不足的表現,從恐懼出發,從不要什麼出發造成的親子誤區。表面上看,是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實質上,卻是因為家長自己內在的最大力量,是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其實,在保持良好關係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才容易收到效果。父母自身真正的重要,體現在與孩子“關係大於教育,關係先於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先改善親子關係。

改善關係不是去討好孩子、一味地認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分開,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父母的親密關係是兩回事,不要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就不是我的兒子”。

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表達的都是對父母的憤怒。孩子對和自己的親密關係不滿意,所以會逆反。孩子在與父母的關係有疑問時,父母越讓孩子好好讀書,他越不讀。只有和孩子結成彼此非常信賴的共情關係,父母的引導才會順利地實現。

父母和孩子的親密關係是一條隱蔽的信息鏈,雖然是潛在的,卻是重要的。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作為父母,不要拿當年自己學習好和現在孩子學習不好來對比。孩子學習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照射出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父母與孩子間關係的問題。父母的內在力量不足,總是覺得對錯重要,孩子的成績重要,是因為父母總是在無意間看到那個受傷的自己,那個不被接納的自己,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他們不饒恕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看見”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療愈。在系統排列中,最重要的就是“看見”的能力。當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時,愛的能量也就慢慢地流動了,愛,原來只是允許自己做自己。最重要的療愈,就是懂得接納自己的完美。允許自己做自己,才能允許孩子做孩子。

一個人,如果在事件中,總可以看見自己從根源上能做出點什麼讓整個事件有所不同,這個人的重要性就已經最大化地體現了。比如,作為國家領導人,知道自己很重要,在國家治理上做點什麼,讓國家和民族有所不同。家庭的領袖——父母,在這個家庭中做點什麼,讓夫妻間的關係有所不同,知道家庭中父母是平等的領袖、重要的領袖、合作型的領袖,這樣的夫妻關係領導出來的孩子一定會很好。夫妻間最好的關係,才是讓孩子能夠高度集中的根源。所以說,領袖很重要。

無論是國家領袖還是家庭領袖,知道自己很重要,就知道做點什麼,讓自己所領導的國家、家庭整體有所不同。人人都是領袖,人人都很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