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信息
【詞目】不偏不倚
【拼音】bù piān bù yǐ
【注音】ㄅㄨˋ ㄆㄧㄢ ㄅㄨˋ ㄧˇ
【基本解釋】不偏向任何一方。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表示公正、中立。
成語出處
宋·朱熹《中庸章句》題註:“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詞語辨析
【近義詞】: 公正無私、一視同仁、中庸之道
【反義詞】: 畸輕畸重、厚此薄彼、偏聽偏信
詳細解釋
【不偏不倚】
[do not make fish of one and flesh of another;even-handed;impartial]
倚:偏向。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公正或中立
例句:一般說來,法官們都誠摯地、熱切地希望不偏不倚和公正
陪審員們仍然不偏不倚
兒女講她父親的事,其忠實和不偏不倚的程度令人吃驚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現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引證解釋
1.《禮記·中庸》
宋朱熹題解:“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原謂中庸之道適得其中而無偏頗之弊,後常用於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魯迅《華蓋集續編·送灶日漫筆》:“在現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論,本來是一種夢想;即使是飯後的公評,酒後的宏議,也何嘗不可姑妄聽之呢。”
馬南邨《燕山夜話·王道和霸道》:“歷來也有一部分人,對於王道和霸道兩派之間的鬥爭,採取所謂不偏不倚的態度,企圖找到一條折衷的道路。”
2.指位置準確,沒有偏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那頂帽子,不偏不倚的恰好打在藩台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