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溪村[衢江區杜澤鎮下溪村]

杜澤鎮下溪村位於杜澤鎮東北部,23省道西側,距衢城28公里,距杜澤集鎮3公里,東部被民眾懷抱,西面有水庫,氣候涼爽。目前有4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487戶1597人,勞動力950人,長年外出務工有120人,其中低收入農戶有202人。 全村有土地9866畝,其中耕地1041畝,林地8825畝,林地中有茶子埂2200畝,部分杉木和毛竹,可發展毛竹種植的有5000畝。農戶主要經濟收入是外出務工、生豬養殖、種植柑桔、出售茶油等。

組織架構

村級組織建設:目前村兩委班子7人,支委3人,村委4人,黨員52人,村民代表52人,其中有8個黨員兼代表,治調、團(村委兼)、婦、兵幹部一名。

和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建設戰略,村兩委要用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正確理念引領村民把我村成為一個具備新型農民、發達農業的和諧新農村。

特色產品

生豬、絲瓜、椪柑

政策方向

下溪村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各級部門的幫助和關懷下,村黨支部、村委會發揮力量,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本村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總結以下幾個方面:
一、幹部團結:村黨支部黨性強,作風正,威信高,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全村共有黨員26名,團員56名,支委2名,村委2名,各線幹部6名,始終圍繞在村黨支部周圍,對工作一呼百應,堅固的基層組織推動了全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水利建設:下溪村水利條件一貫較差,古稱棕衣箬帽田,棕衣箬帽一放自流就斷,要放水就靠天,為改變這一水利落後面貌,在上級的幫助下,村兩委的努力下,將下溪的主堰官塘堰進行了改造,把主堰進行塊石漿砌化人工500多工,資金一萬餘元,同時疏通堰坑2000餘米,貫穿了三個畈,一條壠,提高了毗溪村、珠珠村的700餘畝水田的抗旱能力。另外,剩餘部分山邊田邊進行了改造,將原有的官塘、新塘、大塘三個塘進行了改造擴建、新挖,提高了畜水能力,確保了旱澇保收。這是本村的第一件大事、實事、好事。

三、調整產業結構:針對效益農業著手,全村50%以上的土地種上了經濟作物,如絲瓜200餘畝,蠶豆100餘畝,西瓜、花生、芝麻100餘畝菜及其它蔬菜作物。為提高經濟效益,全村組織8人專業販銷隊伍把所產的農產品運往衢州銷售,夏天旺季每天運往衢州三大汽車,雙方得到較好的收益。

四、對上級分配和下達的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費、水費、報費等均按鎮政府規定的時間內100%完成任務。

五、村兩委聯席辦公制度和村務公開制度從未放鬆過,聯席辦公每月一次,村里要搞大項目或有重大決議,首先主要村領導幹部碰頭,定出時間召開全體黨員或村民代表會議,一般達到預定的目的。村務公開工作按照鎮政府的格式要求張貼。發票一定有經手人、審批人、監督人簽字方可報銷,500元以上的發票要支部書記、村民主任兩人審批,同時每季的村務公開七個表格按時張貼在公開欄,接受民眾監督,基本上達到上級提出的各項要求,民眾感到滿意,杜絕了來信來訪現象。

六、計畫生育工作:全村共有育齡夫婦96對,全部採用避孕措施,個別外出打工人員也通過信息手段,得到對方醫院證明,避孕率達到100%。

七、社會治安環境較好,從未發生過聚眾賭博,民眾毆打現象,對發生的鄰里糾紛都消滅在基層中,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八、封山育林: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流失,全村封山面積580餘畝,新種省級生態林360餘畝,種上用材料200餘畝,經濟林100餘畝,基本上達到山青水秀的目的。

九、農網改造:為保證農民用電,原來一個變壓器的電源不夠用,去年再新漆一個,同時對全村所有的電線電桿進行更換,減少了自然損耗電量,另外為發展生豬生產,另新增了兩檔電線,解決了部分農戶生產性用房用電的需要。

十、村黨支部、村委會對抓好兩個文明建設,提高豐富村民文娛生活,全體180餘戶基本上裝上了有線電視,另外,上級免費每月來村放電影一次。

十一、公益事業建設:在上級的支持幫助下,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條從下付通往西六蓬自然村水泥路一條,總投資15餘萬元,本村民集資3萬餘元,在外人員捐資1萬餘元。

十二、全體村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積極投身於經濟建設之中,本村有代銷店4個,肥料農藥店1個,水泥模具廠2個,汽車修理廠1個,水晶廠1個,螺絲廠1個,柑桔經紀人4個,飼料經濟人3個,汽車運輸3人,販運蔬菜隊伍8人和來料加工婦女80餘人。

十三、全村村民遵紀守法,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呈現出一派安定團結、祥和發展的新氣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