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到2010年底,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8.6畝(其中:水田165.1畝,旱地93.5畝),人均耕地0.76畝,主要種植水稻、茶葉、柑桔等作物;擁有林地867.92畝,其中經濟林果面積5畝,人均擁有經濟林果面積0.01畝,主要種植柑桔經濟林果,有水面面積25畝,其中養殖面積12畝;荒山荒地面積215.8畝,其他面積642.1畝;有石料、江沙等資源。基礎設施
截至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93戶通自來水,有93戶的飲水水質未達標;有9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52戶,有30戶通有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8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8戶;該村到鄉道路為砂石路,交通方便;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擁有農用運輸車1輛,有拖拉機3輛,機車66輛;全村建有沼氣池的農戶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1戶,裝有太陽能1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10畝,有效灌溉率為42.5%,其中有高穩農田66畝,人均有高穩農田0.18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截至2010年,政策性住房改造5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7.8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23萬元,占總收入的43%;畜牧業收入25.42萬元,占總收入的17%(年內出欄肉豬369頭,肉牛9頭,雞1471隻);漁業收入0.91萬元,占總收入的0.6%;林業收入4.88萬元,占總收入的4.3%;第二、三產業收入10.06萬元占總收入的6.8%;工資性收入17.03萬元,占總收入的11.6%;農民人均純收入35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03萬元,其中外出務工人數38人,占勞動力的20%,在雲南省內務工34人,到省外務工4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產品主要銷往騰衝縣;2010年以茶葉等主產業為主的銷售收入35.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8%;該村發展柑桔、紅花油茶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柑桔;擁有企業4個。
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93戶,共有鄉村人口381人,其中男性194人,女性187人;農業人口381人,勞動力186人,從事第一產業12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3人,其中景頗族3人;全村人口按教育程度,大專以上5人,中學166人和國小88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4人,占人口總數和15.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93戶,共381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人數12人,五保人數1戶;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27戶,占農戶總數的30.7%。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於團田中學,該村距離國小3公里,距離中學4公里;到2010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人,其中小學生45人,中學生1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8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2.4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880個,勞均5個,年末村集體總收入1.56萬元,有固定資產2.0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2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和召開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入、支出、結餘。
基層組織
到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共有黨員8人,黨員中男性7人,女性1人;該村團支部設在村委會,有團員2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脆弱,人畜飲水困難,村內道路不暢,民眾就醫較遠;請求上級給予幫助解決的主要項目:曼竹水庫的除險加固,山腳壩農用灌溉溝渠的新修,全村88戶村民的人畜飲水,三條進村道路的整修(白虎山、新老寨子、松園)。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認真抓好糧食作物的同時,重點發展茶葉產業,及以家庭養豬為主的畜牧業生產;計畫人均1畝茶,共355畝,產值達到53.25萬元,發展養豬355頭,產值17.7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