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下交湯帝廟位於縣城西南15公里下交村北的山崗上,座北面南,一進兩院。前院狹窄,內院開闊。由土殿、獻殿、耳殿、舞樓、神祠、山門等主體建築構成。
下交湯帝廟始建於金大安三年(1211),元明兩代各有增修、重修,基本定形於明代嘉靖年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背施琉璃。明嘉靖年間曾落架重修,尚有元代建築遺風。大殿東側為黃龍殿、佛祖殿各三間;西側為關帝殿三間,神庫兩間。均為硬山屋頂,有引廊。
獻殿,面闊三楹,進深三楹,單檐歇山頂,背施琉璃。始建於金大安三年(1211),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落架重修,其形制、構件未曾,過多改動或改換,可視為金代遺構。占地面積113平方米,僅此於澤城湯廟獻殿(約150平方米),為縣境內第二大獻殿。殿內現存各種碑刻10餘通,多為邑內名人所撰。
舞樓,通闊三間,進深約5.5米,單檐歇山頂,琉璃施背,實砌台基,台高約1.5米,東西雙層耳房各一間,上為化妝間,下為田前院,通往後院的通道,即東、西華門。
舞樓正南為山門,建於高台之上,台前設台階,供人上下出入。門樓三開間,懸山頂,間群門,門隔板書有“桑林遺擇”宇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