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臨港產業區

上海臨港產業區

上海臨港產業區位於上海東南角,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的交匯處,規劃面積近247平方公里(含保稅港區),包括臨港產業區、物流園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奉賢園區、主產業區及綜合園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運、鐵路、高速公路、內河運輸等五種交通功能於一體的區域 。區域由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包括洋山保稅港陸域部分)、綜合產業園區、三新園區以及臨港奉賢分區五大區域組成。已經基本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製造基地。 2010年臨港產業區獲得國家工信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裝備產業、航空產業)兩塊授牌,被認定為“上海市品牌園區”。

基本信息

產業區概況

上海臨港產業區位於上海東南角,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的交匯處,規劃面積近247平方公里(含保稅港區),包括臨港產業區、物流園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奉賢園區、主產業區及綜合園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運、鐵路、高速公路、內河運輸等五種交通功能於一體的區域。

按照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與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上海臨港產業區建成集先進重大裝備、民用航空製造、現代物流、海洋科技、研發服務、出口加工、教育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上海臨港產業區面積241平方公里,主要分為重裝備區、物流園區、主產業區、綜合園區、奉賢園區五大功能區塊。

上海臨港產業區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1高速公路─奉賢浦東新區界─浦東鐵路四團站(平安站)預控制用地─三團港接規劃兩港大道接中港,東、南至規劃海岸線圍合區域接北護城河至人民塘接S2高速公路至順翔路接規劃E1路河至杭州灣。

上海臨港產業區已經基本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製造基地。物流園區依託洋山保稅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作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保稅物流和非保稅物流。隨著臨港裝備製造產業與現代物流業的集聚效應和聯動發展,啟動開發建設航空產業園區和臨港奉賢園區,將為臨港產業區進一步提升裝備產業和供應鏈能級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上海臨港產業區因其高起點規劃、政策聚焦、立體交通、配套功能完善等優越條件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大型製造和物流產業集團的認可和青睞,成為他們建設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的首選之地,中船集團、中集集團、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中航工業集團、上海電氣、上海汽車、卡特彼勒、西門子、沃爾沃、蒂森克虜伯伯爾克、卡哥特科、瓦錫蘭、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馬士基、敦豪國際(DHL)、聯合包裹集團(UPS)、施潔、豐樹、葉水福物流、日本郵船、川崎汽船、東方海外、怡亞通供應鏈等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產業集團和物流企業,已經入駐臨港產業區。

目前臨港產業區已成為全國最大最先進、成套最全的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之一,全國最大最先進、成套最全的船用柴油機製造基地之一,全國最大最先進的挖掘機製造基地之一,全國最先進的精密工具機製造基地之一。未來還將成為全國最大最先進的民用航空發動機製造基地之一,全國最大、產業鏈最全的LED照明設備製造基地之一,全國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汽車和機電產品再製造基地之一。臨港產業區先後誕生:首台上海製造的自主品牌的高中級汽車和發動機、全國首台(套)百萬千瓦級的各類核電主設備、全國首台百萬千瓦級的超超臨界汽輪機、全國首台6兆瓦海上風電機艙、全國最長的58米的風電複合材料葉片、世界最大的350噸汽輪機轉子高速動平衡試驗站、世界最大的缸徑980毫米的低速大功率柴油機以及配套船用曲軸、世界最先進的JU2000E型自升式鑽井平台、全國最先進的50伏高壓LED晶片、全國最大的液壓式履帶挖掘機。 臨港產業區未來還將誕生: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919大飛機發動機、中國最大的精密工具機單體工廠之一、世界先進的110伏高壓LED晶片、中國先進的核級柴油發電機組、世界先進的光纖預製棒、世界先進的3D光伏組件印表機和銀漿技術、世界先進的膨脹發電機組。

產業布局

臨港產業區致力於建設支撐我國能源、交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乘用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民用航空產業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基地以及支撐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工程機械、物流機械、精密工具機等製造基地。臨港產業區重點發展的產業完全符合國發[2006]8號文的要求,8號文要求我國重點突破的16個裝備製造業發展領域,臨港產業區的項目已涉及到8個。特別是乘用車整車、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配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等自主創新型裝備製造業基地的發展框架已經基本形成。
在乘用車整車製造基地方面,上汽集團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整車及發動機基地已經建成投產,主要生產自主智慧財產權KV4、KV6系列發動機、自主品牌“榮威550”整車,形成年產30萬台各型發動機和22.5萬輛整車的能力;到2010年形成五個生產平台、30款車型的規模。

上海臨港產業區 上海臨港產業區

上海臨港產業區在船舶關鍵件製造基地方面,中船三井項目、中船重工瓦錫蘭項目

、沃爾沃遍達項目覆蓋了低、中、高速全系列船用發動機,各類船用設備配套企業開始集聚。特別是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機項目一期已達產,具備年產柴油機170萬馬力的能力,二期已開工,達產後最終形成年產400萬馬力的能力;該基地主要製造汽缸直徑600毫米以上的大功率低速柴油發動機,同時可製造理論上最大的汽缸直徑1080毫米的柴油機,現已批量製造世界最大的缸徑900毫米的柴油機。該基地是全國最大最先進的船用柴油機生產基地。電氣船用曲軸項目年產160根曲軸,已可生產為缸徑900毫米柴油機配套的曲軸,使我國成為日韓等國之後掌握該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這些項目都有力地改變了我國船舶製造“中國殼、外國心”、“船等機、機等軸”的舊局面。
在發電及輸變電設備製造基地方面,生產百萬千瓦等級核電主設備、生產百萬千瓦等級核電主設備、重型燃氣輪機、具有極端(特大、重型、超限)重型裝備製造能力的電氣重裝聯合廠房,以及具有1400噸吊裝能力、5000噸泊位條件的電氣重件碼頭已建成投產,年產核島常規島主設備2.5套。一工具機公司核電內堆件項目即將建成,年產核電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4.5套,是全國唯一具有此生產能力的企業。核電起重運輸項目將於明年完工,年產核電成套起重運輸、重型起重運輸等設備4.9萬噸。今年7月,長21米、最大直徑4.4米、重3350噸的60萬千瓦核電機組蒸發器已下線並運往秦山核電站,我國已成為繼美國、法國、日本、韓國之後能製造該設備的少數國家之一。這些裝備項目將為我國實現核電設備的基本國產化奠定基礎。另外,特高壓交流重型輸變電設備和直流輸電設備項目正在抓緊建設中,上海電氣、華儀電氣兩大兆瓦級風電設備項目都即將開工,產業區還將引進機電自控儀表等項目,積極爭取中外其他領先風電製造項目。未來臨港產業區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高端發電及相關設備製造基地。
在海洋工程設備製造基地方面,中船集團已開工建設具有世界一流的大型海洋工程與船舶製造專業配套基地,其中專用產業碼頭兩座,年產海洋工程平台4座,海洋工程生活模組或船用生活模組30個(最多可建造50個)。其中超深水半潛式平台屬國際第六代海上深水鑽井平台,配有雙井架,屬完全智慧型化鑽井,最大作業水深為3000米,最大鑽井深度12000米。是我國首座深水特大型裝備,代表著鑽井平台的世界先進水平。
在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方面,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工業集團已在臨港產業區設立上海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吸引國家航空產業配套項目,發展發動機、航電、機電、環控、新材料和航空物流產業。首批啟動項目為航空發動機項目,由中航工業集團和上海市為主出資組建中國商用飛機發動機公司,註冊資本60億元。
在工程機械等其他製造基地方面,港口和物流機械為主,中集貨櫃製造及維修、卡爾瑪港口機械、科尼(KONE)港口機械、振中樁機等項目已經建成投產並將擴建。隨著田中雷射機械、阿特拉斯空壓機、開山空壓機、蒂森克虜伯工程機械、希爾博裝卸機械、希斯莊明工具機、大型煤礦液壓支架、履帶挖掘機等項目的建成和落地,該基地涵蓋的領域將更加豐富。

在物流配套方面,以實現“增強綜合增值物流功能、對接洋山港和裝備產業基地、實現保稅物流基地、非保稅物流基地、大型物流企業自營樞紐物流基地聯動發展”為目標,加快建設保稅和非保稅物流倉庫,已經引進馬士基、中遠、中海、中儲、中特物流、上海交運、DHL、德國全球貨運、川崎汽船、卡特彼勒物流、普洛斯、嘉里-塔克、世天威、葉水福、迅通(CWT)、怡亞通、馬來西亞綜合物流、飛利浦物流等國內外領先的物流運營商和配套供應商,切實增強了裝備製造業基地整合國際國內供應鏈的能力,有效降低了裝備製造業的運輸和採購成本。下一階段,還將重點建設物流園區奉賢分區,為發展港口物流、產業物流、區域物流和需要岸線的裝備製造業項目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產業服務配套方面,依託臨港物流服務中心、保稅港管理服務中心等功能性設施,大力吸引國內外優秀的專業服務商入駐,實現生產性服務業在空間的集聚,為製造業企業提供各類生產性服務和一體化解決方案。

開發政策

上海市在臨港產業區實施“雙特政策”(特別機制和實行特殊政策),並出台30條細則。30條實施細則重點關注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產業功能的集聚,重點扶持高端製造業發展,提供資金、金融等支持;對現代服務業、生活服務業的發展,也同步予以扶持;在人才引進方面,則加強了對人才戶籍政策的傾斜及獎勵,並提供住房和養老保障等優惠政策。而在土地成本方面,臨港將通過30條實施細則,確保臨港地區打造上海土地成本窪地,同時注重綠化平衡;在綜合配套環境方面,將通過完善捷運短駁公交、規劃有軌電車,為中高端人才提供子女入學方面和本人就醫的綠色通道等,加快完善臨港地區生活配套設施,實現產城融合。

財政金融政策。加大專項發展資金支持力度,擴大臨港專項發展資金規模,拓展專項發展資金用途。加大土地出讓金支持力度。浦東新區、奉賢區加大對臨港地區支持力度。研究加強對招商引資工作的支持力度。創新投融資政策機制,研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政策。針對新城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的特點,探索創新金融工具或將已有的相關金融工具延伸拓展到臨港地區。

土地政策。實行臨港地區土地指標單列和耕地占補平衡全市統籌。推行臨港地區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推行項目用地帶方案出讓,允許臨港地區內的工業及重大功能性項目等用地實行帶方案出讓。推廣綠化最佳化政策試點。加快圍墾土地轉化為產業用地,臨港地區已圍墾成陸並確定為建設用地的灘涂用地,可以按照規劃轉化為產業用地。

產業政策。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本市承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優先在臨港地區布局,支持相關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向臨港地區集聚,支持臨港地區企業建立科研技術開發機構。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重點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企業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等各類產業支持專項資金向臨港地區傾斜力度。加大吸引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力度,對符合臨港地區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產業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對在臨港地區開辦創新型、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過程服務,對在臨港地區創新創業的人才和中小企業給予資金支持,支持在工業用地上建設孵化器和公共服務平台。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力度,增強臨港集團等開發主體的融資能力,在地方債發行募集中優先安排臨港地區項目,為在臨港地區創新創業的企業創造更加寬鬆的融資環境。推動重大功能性政策在臨港地區實施,積極爭取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政策拓展到臨港地區,支持臨港地區承接保稅區功能拓展,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爭取免稅購物政策試點。

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對各類人才在直接落戶、申辦人才居住證和居住證積分管理制度中,給予政策支持。加強人才住房保障,在臨港地區實行“雙定雙限房”和公共租賃房“先租後售”政策,擴大政策受益對象範圍,完善各類人才和就業人員的居住政策,鼓勵人才集聚並穩定居住。實施人才財政獎勵和津貼。

服務配套政策。加大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支持力度,降低交通等基礎設施使用成本。加快建設和完善教育、文化、醫療、商業等生活配套設施。支持臨港地區舉辦重大活動,凡適合在臨港地區舉辦的重大賽事、會展、旅遊等大型活動,優先安排在臨港地區。

2010年臨港產業區獲得國家工信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裝備產業、航空產業)兩塊授牌,被認定為“上海市品牌園區”。2012年,國務院批覆臨港產業區口岸開放;上海綜合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和臨港產業區獲批全國入境再利用產業檢驗檢疫示範區;臨港產業區獲批國家機電產品再製造產業示範園、國家進口廢汽車壓件集中拆解利用示範園區;漕河涇開發區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所屬漕河涇開發區總公司榮獲上海市企業管理質量金獎,漕河涇科創中心榮獲亞洲最佳孵化器稱號;繼“漕河涇”之後,“臨港”被市工商管理局評定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14年,上海臨港產業區被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認定為“上海市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