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從全國唯一一所專門獨立設定的醫療器械高等學校發展而來。目前是全國唯一一所獨立設定專門培養醫療器械、醫藥工程設備、食品工程及食品質量與安全等領域的高級工程和管理套用型專業人才的學院。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是從全國唯一一所專門獨立設定的醫療器械高等學校發展而來。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專業教師隊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 60 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 40 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專家王威琪教授擔任學院名譽院長;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著名低溫生物醫學技術專家華澤釗教授擔任學院首席教授。目前,學院已在精密醫療器械、生物系統熱科學及食品安全檢測、監控等研究領域內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近年來獲得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 勵。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主要培養醫療器械、醫藥工程設備、食品加工及食品安全質量監控等領域的高級工程和管理套用型人才,是上述領域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學院設有“生物醫學工程” ( 含醫用電子儀器和醫學信息技術方向 ) 、“醫療器械工程”(含精密醫療器械、醫療器械質量與安全、臨床工程和康復工程方向)、“藥物製劑” ( 屬藥劑設備與技術方向 ) 、“醫學影像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 10 個本科專業及方向。在校本科生達到 1800 人。 學院擁有“生物系統熱科學與技術”、“醫學生物流體力學及技術”和“生物醫學光學與視覺光學” 3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食品科學”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生物工程”工程碩士點, 2008 年開始招收醫療器械 MBA 。在校研究生達到 200 人。
學院實驗設施完備,擁有生物醫學工程、醫療器械工程、醫學影像工程和食品質量安全工程等 20 箇中心實驗室及專業實驗室,實驗室面積達到 3000 平方米,實驗設備固定資產 4000 萬元。
2005 年,“醫療器械工程”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本科教育被列為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設項目;同時獲得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建設項目。 2006 年,“現代微創醫療器械及技術”被列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的第一個。 2007 年,“醫學工程與食品安全”被列為上海理工大學六大學科群之一,是學校重點發展的學科。
學院將立足上海,服務全國,放眼世界,緊密依託上海理工大學的學科交叉、人才積聚的綜合優勢,努力建成國內一流的醫療器械與食品學科。
設定 “生物系統熱科學與技術 ”、 “醫學生物流體力學及技術 ”和 “生物醫學光學與視覺光學 ”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擁有 “生物醫學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 “食品科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 “生物工程”工程碩士點。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繼續深造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學院已在精密醫療器械、生物系統熱科學及食品安全檢測、監控等研究領域內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近年來獲得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2008 年開始招收醫療器械 MBA 。在校研究生達到 200 多人。
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專業教師隊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 32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 40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專家王威琪教授擔任學院名譽院長,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著名低溫生物醫學技術專家華澤釗教授擔任學院首席教授。學院常年聘請大批醫療器械產業和醫療器械監管領域的專家、名師、勞模與學校共同進行套用性人才培養。學院所屬的醫療器械與食品實驗中心設有各類公共和專業實驗室 20個,總面積達 4000平方米,實驗設備固定資產 4000 萬元。學院依託 “現代微創醫療器械及技術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在精密醫療器械、生物系統熱科學及食品安全檢測、監控等研究領域內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近年來獲得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2005 年,“醫療器械工程”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本科教育被列為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設項目;同時獲得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建設項目。 2006 年,“現代微創醫療器械及技術”被列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的第一個。 2007 年,“醫學工程與食品安全”被列為上海理工大學六大學科群之一,是學校重點發展的學科。
學院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相關企業、醫院和政府職能部門間的緊密合作關係,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與日本光電、德爾格等行業知名企業聯合共建實驗室。為鼓勵青年學子報考我院各個專業,立志成為醫療器械和食品安全領域的專門人才,上海西門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我院設立了高額獎學金, “微創勵志 ”獎學金總資助額度達到 200萬元人民幣。
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雋刻著學院發展的步步足跡。今後,學院的步子將會邁得更加踏實有力,立足上海,服務全國,放眼世界,緊密依託上海理工大學的學科交叉、人才積聚的綜合優勢,努力建成國內一流的醫療器械與食品學科。我們願承擔起生命守護神的社會重任,為中國的醫療器械發展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學院領導

名譽院長
王威琪,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9年5月30日生於上海市,祖籍江蘇省海門市。1961年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留校。現任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兼工程技術分學術委員會主席、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信息分委主任、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站長、國家醫療器械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聲學學會常務理事兼醫學超聲分會副主委、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兼醫療器械分會副事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副會長、上海發明協會副會長、儀器儀表學報副主編及其他十餘種學術刊物編委、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會委員。他在醫學超聲和醫學電子學的理論、技術和套用方面取得多項首創或優秀的成果,曾榮獲世界醫學生物超聲聯合會(WFUMB)的Pioneer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5次,教育部二、三等獎省部級獎10多項。他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20餘篇。應邀擔任東京工業大學等日本4所國立大學的客座教授和世界醫學生物超聲聯合會學報(UMB)榮譽編委。主要成果:基於超聲、心電、計算機的無創傷評估肺循環阻力系統,在無創傷檢測血流速度上有兩項發明創造,將現代理論(分形、數學形態提取、數量化理論、極點軌跡)首先引入圍產醫學,找到新參數對醫用都卜勒原理提出新解釋,研製成國內首套超聲血流速度校刻系統。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20餘篇,著作(合編)7本,發明專利2項,在國外作邀請報告30餘次。
王威琪教授科研成果豐碩,他在醫學超聲學和醫學電子學的理論、方法、技術和套用方面取得多項首創或優秀的成果,曾榮獲世界醫學生物超聲聯盟的Pioneer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5次),上海市優秀職務發明一等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和其他委部省市級獎10多項。他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20餘篇,著作(合編)7本,發明專利2項,在國外作邀請報告30餘次。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2年起擔任醫藥衛生工程學部常委。
首席教授華澤釗 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首席教授
1965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1980-1983年美國麻省工學院(MIT)健康科技中心訪問學者;1983年由美國MIT回國後,創辦了國內第一個的低溫生物醫學研究室,開始了低溫與生物、醫學相結合的學科研究。1986 由講師破格晉升為正教授;並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國內首批“低溫工程”博士生導師;作為國內開展最早的研究方向,他領導的低溫生物醫學工程在國內獨樹一幟,已承擔和完成1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目前正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面上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科研項目。曾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1997)、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2項,省部級三等獎6項;專著《低溫生物醫學技術》獲上海市教材一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曾三次被評為教育部和上海市勞動模範,2003年被評為全國首屆教學名師。
東方學者
宋成利簡介宋成利教授1996年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獲得生物電子學碩士學位,同年獲得英國政府海外研究獎學金赴英留學,2000年獲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機械工程系博士學位,其後一直在蘇格蘭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醫學院從事微創醫療器械及技術的研究,歷任博士後研究助理,榮譽講師和研究員。2008年獲聘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稱號,2009年6月回國任職於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主持教育部微創醫療器械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
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創醫療器械,包括形狀記憶合金的非線性力學性能及其在微創外科上的套用,胃腸吻合器,射頻消融器和內鏡縫合器械,其中多項技術已獲美國FDA和歐洲CE認證。宋教授的研究成果還多次獲得國際醫學科技界的獎勵,包括歐洲內鏡外科學會(EAES)最佳論文獎,科技進步獎提名兩次,國際生物力學會(ISB)臨床生物力學獎第二名等,並在國際一流科學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參編英文專著一部。
劉寶林簡介1996 年獲得博士學位, 2001-2004 美國MSU及UA訪問學者,從事低溫生物、食品冷藏、醫療器械熱科學的研究工作。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浦江學者等。負責國家、省市級課題近 20 項,發表論文 100 多篇,參編著作 2 部。曾獲上海市育才獎、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8年獲聘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稱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