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華職業學校

上海市中華職業學校

中華職業學校,簡稱“中華職校”,位於上海市打浦路303弄16號(200023),創辦於解放前,繫上海市中華職業教育社舉辦,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民主革命先驅者著名的教育家黃炎培先生親手創辦,至今已有九十多年歷史,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在上海乃至全國聲名遠揚,1984年成立上海市虹口區中華職業進修學校,至今已在全市有多家“中華”系列學校。

基本信息

概述

中華職業學校,簡稱“中華職校”抄,位於上海市打浦路303弄16號(200023),創辦於解放前自,繫上海市中華職業教育社舉辦,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互、民主革命先驅者著名的教育家黃炎培先生親手創辦,至今已有九十多年歷史動,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在上海乃至全國聲名遠揚,1984年成立上海市虹口區中華職業進修學校,至今已在全市有多家“中華”系列學校。

設施

由盧灣區教育局投資3100多萬(基建投資2330萬,一期設備投資800萬),建造了一幢占地2400平方米的6層教學大樓,於1999年底竣工。地下是學生餐廳、健身房、車庫,地面一層是烹飪和旅遊專業實訓場所,有模擬大堂、客房、餐廳、點烹操作實訓室等設施,還有形體訓練房。2--5層為標準教室、多功能會議中心、圖書館、閱覽室、書畫鑑賞室、美術室、模擬商場、家電原理演示室、廣告設計製作室等,6層有電視演播廳、收銀操作室、電腦教室、語音視聽室等,每層還配有教師辦公室多間。大樓總面積約13000平方米。校園面積八千多平方米。有綜合樓、教學樓、辦公樓、總務樓、學生宿舍等。新建的校園網設施,在本市職校系統居於領先水平。學校已被納入市教委重點發展的百所職業學校之一。

特色

在黃炎培先生“雙手萬能,手腦並用”辦學宗旨指導下,於1996年,學校獲得國家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市教育局、市勞動局、市成人教育辦,市總工會等十佳單位命名的“學知識、學文化、學技術”光榮稱號,簡稱“三學”先進集體。  學校舉辦了多屆的日語全日制班,業餘班的培訓,以及多種專業和技能培訓。其中和日本振興財團合作的日語IT培訓班,為日資企業及其他外資企業輸送了多批外語專職人員。學校堅持不懈努力工作,至今學校辦學管理嚴格、教學質量優異,具有一流的硬體設施。  學校用前瞻性的眼光全面規劃專業設定,努力開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新專業,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學校現有藝術、交通、管理、旅遊四大類12個專業(專門化),其中烹飪、文秘(空乘)都是上海市重點專業,現代軌道交通、計算機、會展服務與管理、影像與影視藝術為學校的主幹專業。學校教育教學突出專業實踐技能、創新精神和敬業精神,注重學生人文精神和技能素質發展,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學生畢業推薦率達100%,就業率穩定在97%以上,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

校史

1917年5月,黃炎培聯絡教育界和實業界知名人士蔡元培、張謇、嚴修、沈恩孚、蔣夢鹿、穆藕初等48人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作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研究、倡導、實施職業教育的全國性的教育團體。職教社成立伊始,就開始積極籌建職業學校。1918年9月,職教社在上海南市陸家浜附近租到一塊七畝半的荒蕪土地,建造校舍,創辦了中華職業學校,作主一所主要為工商業界培養中級技術、管理人才的全日制職業中學,先後開設了鐵工、木工、搪瓷、鈕扣、留學勤式儉學、商業、機械、石油機械等科,提出了“勞工神聖”、“雙手萬能”、“手腦並用”等口號、原則。在教學中,採取半工半讀、工讀結合的學制,既注重學生職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培養,又強調學生優良職業道德的養成,要求學生具有“金的人格,鐵的紀律”。抗日戰爭時期,學校分設滬渝兩校,滬校一度改名為工商學藝所,抗戰勝利後,恢復中華職業學校校名。1952所學校由中央輕工業部接管,改為部屬學校。1953年起機械、土木、商科、石油各科等遷到南京、天津、西安各校,上海改名為食品工業學校,中華職業學校校名使用到1952年底。期間,畢業、肄業學生達萬餘人,遍布海內外。1986年,中華職業學校在上海重新復校。

演講

李大釗為紀念"國際少年日"發表演講1922年9月3日,李大釗為紀念"國際少年日",應青年星期講演會邀請(8、9月間,李大釗曾有滬杭之行)在中華職業學校發表講演。李大釗在演講中,著重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勉勵青年要注重政治,做社會革命好先鋒。沈雁冰、楊賢江、高尚德、張國濤、張占剛等相繼發表演說。

榮譽

學校是成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上海百所職校重點建設工程合格學校、上海市中等職校行為規範示範校、上海市中等職校先進集體、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並連續多次被評為“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師資力量堅實,教學設施齊全先進,各專業都有高水準的專業實訓室。滿足學生職業技能實訓的需要,滿足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