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凡例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篇工程勘察與岩土工程
第二篇民用與公共建築設計
第三篇工業建設工程設計
第四篇市政、交通工程設計
第五篇行業管理
第六篇人物
附錄 編後記
編審人員名單
著作權頁
工程勘察與岩土工程
概述
工程勘察包括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鑿井、工程測量和工程物探等專業,在基本建設中居先行地位。勘察成果為工程建設的規劃、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環境保護等,提供地形、工程水文地質及環境地質方面的技術資料,並作出工程評價,是工程項目決策的依據之一。
上海地區從事勘察業務,始於19世紀。清鹹豐十年(1860年),英商在黃浦江畔旗昌洋行開鑿了第一口深井,井深76.8米(252英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在黃浦江、長江口一帶進行了地質普查鑽探和簡易土質分類試驗,並於民國10年(1921年)發表了《上海港勘察》專冊。工程勘察業形成一支獨立的技術隊伍,是在新中國建立後。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務局在其下屬材料試驗所內,建立土工試驗室和鑽探隊,為最早的勘察隊伍。1953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和鎮規劃所需的地形測量、工程地質和地下水資源勘測等工作,均由城市建設部統一組織有關部門分工進行”的決定,相繼組建了中央部屬和市屬的勘察機構,主要有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簡稱上海民用院)勘察隊、華東工業部建築設計公司勘察室(後發展為上海勘察院,現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簡稱上海勘察院)、一機部船舶工業局上海勘測隊(現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勘察研究院,簡稱中船勘察院)、燃料工業部電業管理總局華東設計分局勘察室(現電力工業部華東電力設計院勘察處,簡稱華東電力院勘察處)等,總人數200餘人。各勘察單位的體制、技術理論、技術裝備和測試手段基本是沿用蘇聯的經驗。隨著國家基本建設的發展,工程勘察的地位日趨重要,勘察隊伍逐步壯大,有的從設計院內獨立出來,成立了專業勘察單位,到1958年底,上海地方的和部屬在滬的勘察單位有16家,總人數逾千人。60年代初,因機構變動、外遷,勘察單位及人員大為減少。進入80年代後,上海的改革、開放力度加大,工程勘察單位迅速增加,1989年,已發展到70家,總人數達4000餘人。1990年以來,上海建築市場更加活躍,外省市進滬勘察單位逐年增多,截止1994年底,在滬註冊的有33家,在滬從事工程勘察的單位總數已逾百家,人數突破6000人。
岩土工程是工程勘察的延伸與深化,貫穿於建設項目的全過程,是土木建築工程中的一個自成系統的新專業。它研究的對象是土體與岩體,研究方法是成因分析、力學計算和比擬判斷。岩土工程的工作內容是研究岩土體的整治改造與利用問題,最終為建設工程提供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最佳化方案及成果,其理論基礎是土力學、岩石力學、工程水文地質學和地基基礎工程學。60年代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在歐美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經形成。80年代初上海引入岩土工程體制,當時,經過30年工程實踐的勘察單位感到蘇聯技術模式在功能上的狹窄性、研究程度上的膚淺性是個問題,迫切要求革新工程勘察機制,仿效岩土工程體制,利用自身熟悉岩土特性的技術優勢及擁有的技術裝備,深入掌握岩土特性,結合工程要求,研究岩土整治和利用方案,開展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治理、監測與監理,堅持岩土工程的整體性、連貫性、綜合性。1986年,國家計畫委員會(簡稱國家計委)發文要求全國工程勘察單位逐步推廣岩土工程體制。1987年上海市建設委員會(簡稱市建委)批准上海勘察院進行岩土工程試點。其他多數勘察單位,先後設立了岩土工程機構(隊、科、處、公司)。截止1992年底,有44家勘察單位以不同形式、不同工作深度,推行了岩土工程體制。上海的岩土工程經過10年的探索與實踐,隊伍不斷壯大,技術不斷創新,使岩土條件和工程結構相統一,為上海以至全國的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服務。
城市與工程建設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有力地推動了勘察與岩土工程技術的發展。技術標準從無到有,60年代初編制的《上海市地基基礎設計規範》,經1975年修訂,1989年再修訂出版,總結了上海地區勘察設計科研單位豐富的實踐經驗,反映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研究成果。1994年編制的《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規範》,已經頒布執行。勘察手段與方法,從單一的鑽探取土試驗,發展為測試占主要比重的綜合勘察,手段多種,方法多樣,能適應國內外建築設計、施工技術的需要。80年代以來,各項原位測試精度提高,深度增大,標準貫入試驗170米,靜力觸探試驗80米,旁壓試驗140米,跨孔波速試驗逾100米,靜力樁載試驗達1500噸級,評價水資源有電模擬,研究土體強度及變形特徵有土工離心模擬試驗機等。儀器設備不斷更新換代,由手工操作、人力鑽進,發展到半機械化、電子化,結合原位測試及施工監測,逐步採用微機技術,對試驗數據進行自動採集、處理,並繪製曲線、列印成果報告。在標準化和系列化方面正向國際標準靠攏,測量和物探儀器更新加快,向輕便、耐用、精密、先進的方向發展,進入90年代後,測量全站儀、衛星定位系統(GPS)技術迅速得到套用。岩土資料資料庫初步形成。技術成果評價,從定性為主發展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量為主,對地基基礎設計施工方案的建議有針對性、可行性。業務範圍大為擴展,從地下到地上;從提供地形地質資料,到場地岩土體的整治、服務於工程建設項目的全過程;從岩土評價利用、到環境災害治理,為人們創造安居樂業的優質環境。
40多年來,隨著上海建設事業的發展,工程勘察單位完成了數以萬計的項目,覆蓋於各行各業,代表性的有: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簡稱石化總廠),寶山鋼鐵總廠(簡稱寶鋼);中國首座地面衛星接收站、秦山核電廠;一大批星級賓館、商廈、辦公樓及高層住宅群;大跨度、多功能的影劇院、體育館;內環線高架、捷運、世界一流的3座雙塔雙索麵迭合斜拉橋(最大主跨602米);468米高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等。這些高、重、大工程的樁基礎,深達40~50米,最深達80餘米。建築基坑大到1~2萬平方米,深達20米。其中獲得優秀工程勘察國家金質獎3項,銀質獎9項,銅質獎4項,部、省市級一、二等獎29項。取得了一大批新設備、新技術的研究成果,其中有3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有18項獲得市、部級科技進步獎。上海勘察院、中船勘察院、上海民用院勘察處、華東電力院勘察處等4家於1992年被評為全國工程勘察先進單位,上海勘察院被評為1992年度中國勘察設計單位綜合實力百強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