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內環境問題日益顯現。上海交通大學在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的感召下,充分發揮了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全面介入了環境領域教研活動,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環境工程跨系委員會”,並在環境系統工程、環境規劃、環境質量評價、廢水處理、大氣污染防治、環境生態工程、固體廢氣物處理與處置、人居建築環境、河口海岸整治、噪聲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控制、核污染控制、電磁污染控制以及在綠色工藝、綠色能源與產品開發、節能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多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級或省部級的重大獎項。

辦學歷史

1926年-1952年,交通大學在土木工程系設立市政工程專業(1952年後調整至同濟大學),培養了顧康樂(1923屆校友)、顧夏聲(1941屆校友)、胡家駿(1941屆校友)、徐曉白(1948屆校友)等環境領域傑出人才。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內環境問題日益顯現。上海交通大學在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的感召下,充分發揮了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全面介入了環境領域教研活動,在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等設有環境工程學科的研究方向,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環境工程跨系委員會”,並在環境系統工程、環境規劃、環境質量評價、廢水處理、大氣污染防治、環境生態工程、固體廢氣物處理與處置、人居建築環境、河口海岸整治、噪聲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控制、核污染控制、電磁污染控制以及在綠色工藝、綠色能源與產品開發、節能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多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級或省部級的重大獎項。

為夯實學校在環境領域教學研究的基礎,並在環境領域形成特色,九十年代學校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百年校慶,在江澤民總書記“繼往開來,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指示的鼓舞下、在多年成果積累的基礎上,環境科學與工程被我校確定為優先發展的重點學科。1999年“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隆重成立,並被學校列入985 一期工程建設計畫,大大增強了我校發展環境學科的實力。

學院簡介

為夯實學校在環境領域教學研究的基礎,並在環境領域形成特色,九十年代學校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百年校慶,在江澤民總書記“繼往開來,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指示的鼓舞下、在多年成果積累的基礎上,環境科學與工程被我校確定為優先發展的重點學科。 1999年“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隆重成立,並被學校列入985 一期工程建設計畫,大大增強了我校發展環境學科的實力。

進入新世紀,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人為本、以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學院目標、以學科建設為突破口,在世界範圍內廣納賢才共濟大業。我院現已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環境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環境工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現有教職工61人,其中專任教師47人,柔性引進院士1名,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名,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學、科研的骨幹隊伍。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有在讀博士研究生109人、碩士研究生109人、工程碩士研究生33人、本科生214人;學每年將招收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本科生兩個班(約50~60人)。為使學科建設能有良好的硬體設施支撐,作為我院985計畫一期重點建設項目的5800M2 環境科學樓已投入使用,並有近二千萬元資金用於學科建設購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

學院現狀

學院在數年發展的基礎上,經整合、凝鍊,確定如下主幹研究方向: 水體污染控制與修復;大氣污染控制與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環境化學與毒理學;環境監測、評價與管理學;環境功能材料與現代環保裝備。學院在發展自己重點優勢學科的同時,密切關注本領域的學術動向,注重吸收國際先進理論與技術,多方位開展國際交往,至今已經與美國、日本、德國、丹麥、比利時、以色列、新加坡、韓國、泰國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或互派研究人員;與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簽訂共同合作研究協定;與 日本筑波大學 共同召開了專題研討會,並參加了環境工程中日大學群研究計畫。學院將進一步擴大國際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借鑑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堅持與國際名校、名所(實驗室)、名企合作,堅持走國際化辦學的道路,最終實現建設世界一流環境學院的目標。

學術研究

20世紀70年代初,上海交通大學即全面介入環境領域,在機動、化工、生命科學、土木等學院設立環境工程學科方向。自1999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建院以來,學院瞄準科學前沿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學科研究工作直接對接國家/地方重大需求。

近五年來,學院學科牽頭承擔一批環保部、科技部和地方政府研究項目,包括國家“水專項”洱海項目1項,科技支撐計畫/863計畫項目16項、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6項,其中洱海項目被列為國家水專項中期督查標誌性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5年來,共獲得省部級獎勵9項。

主要研究方向:

1、流域水污染控制與修復;

2、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

3、環境功能材料與環保裝備開發;

4、工業廢氣處理與區域空氣品質模擬;

5、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復;

6、環境管理。

學院學科依託共建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建設,在流域水污染控制與修復、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環境功能材料與環保裝備開發、工業廢氣處理與區域空氣品質模擬、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復、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等方向形成特色,本學科總體水平處於國內高校環境學科前10%。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6-2009年《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上海交大環境學科在全國環境學科SCI論文排名中列全國高校前5。2011年,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入圍ESI全球前1%學科行列(位列上海高校第2名),並有5篇ESI高被引論文。而且本學科的研究成果大都發表在本學科一流國際期刊,包括27篇ES&T(2009-2011年間),併合作發表Science和PNAs論文3篇,研究結果被多家權威機構正面報導和評述,在國際環境科學界形成重要影響。

學科人員有著很高的國際影響力,多位教師擔任國際國內重要學術團體中的重要職務,國際頂級期刊編委,受邀為國際著名期刊編寫綜述,並擔任國際重大研究計畫負責人,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