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行政人口
人口情況:總人口2870多。
行政管理:共分5個生產小組(上泉、焦葉壟、田心、正洞、山背)耕地面積1.2平方公里,林地面積56.6公頃,水域面積86公頃。全村黨員總數89人。
地形地貌
汝城縣盧陽鎮上泉村南嶺山脈屏於東南,東崗嶺海拔1479米。中部地勢較平坦,分布著南北長約12.5千米,東西寬約8千米的平原,是汝城最大的山間盆地。西北部多為丘陵和低山,海拔最低予樂灣為555米,鎮區海拔593米。境內土壤多為紅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黃壤。
境內河道屬湘江和贛江水系。其中九塘江為浙水支流從土橋入境,匯長塘水、津江、壽江、長河水注入浙水。陳濱江系贛江支流益將江的上遊河道,發源上聯村崩崗壠,匯孤山水、槽洞水注入益將江。境內河流8條,總長16.5千米,平均年徑流量5781萬立方米。
氣候
汝城縣境內山嶺陡峻,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變化和地域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立體氣候的特色,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主要特點是溫暖濕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暖多變,夏無酷熱,冬少嚴寒,無霜期長。
四季
汝城縣盧陽鎮上泉村,最遲入季日期為3月27日;夏季較長,平均有101天,平均氣溫24.4°C;秋季平均有68天,平均氣溫17.4°C;冬季時間最長,平均有117天,平均氣溫8.1°C。按照氣溫來劃分四季,其長短、遲早,各年均有變化。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春末稍暖;三伏始熱,立秋更烈;10月底天氣漸涼,立冬後時見冰霜。春節前後,一般有一、二場大雪。
日照
汝城縣盧陽鎮上泉村日照充足,光合潛力大,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731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39%。全年太陽總輻射113.12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資源較充足。
無霜期
無霜期多年平均為273天,但實際變化很大,最長達317天(1970年),最短僅232天(1969年、1974年),相差達85天。最早初霜出現在10月24日,最遲初霜出現在下年的元月2日。晚霜最遲出現在4月6日。
降水
汝城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多雨中心的附近,雨量充沛。縣城附近平均年降水量1547.1毫米;最多年份2303.6毫米;最少年份1051.9毫米。縣城平均降水日數183天。最多年為222天,最少年為156天。從降水的時間分布來看,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5-6月,另一個是8月。
主要災害性天氣:縣域內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三低冷害(春季低溫、五月低溫、秋季低溫)、暴雨洪澇、乾旱、大風冰雹、冬季冰凍。
香火龍傳統
汝城縣盧陽鎮上泉村香火龍是一種造型威武、結構精美、技藝精湛、場景壯觀、氣氛熱烈、獨具特色的漢族民俗綜合表演藝術活動,也是特定在元宵節期間舉辦的一項漢族民俗娛樂活動。
汝城舞香火龍有一套完整的程式:舞之前要到祠堂舉行祭祖儀式,設案、焚香、作揖、施叩禮,這時村民一臉虔誠鄭重,絕無一點嘈雜嬉鬧聲,儀式過後將龍抬起在祖祠前叩首三次,方可“舞龍”,沿街的人家要燃放爆竹謂之“接龍”,按規定的路線舞過後,又回到祖祠前,龍首居中,盤成三圈,村民扯香後,即燒龍謂“化龍”,“龍歸天”。次日清晨將龍灰倒入溪流中,寓“龍歸大海”之意。
千百年來,汝城人民以村為單位,年年都有舞龍的盛會,各村都有一整套的相關器具、一整套的鑼鼓點子和嗩吶牌子,大勢相同,卻各具特色、豐富多彩。
鄧氏家族古祠
汝城縣盧陽鎮上泉村被譽為“中國古祠堂之鄉村”,“古屋之村”歷史意義的鄧家姓氏古詞之村,保留著始於宋元、汝城縣盧陽鎮上泉村古祠堂分為總祠、宗祠、公祠、家族家祠私廳幾個等級。宗祠是某姓家族各分支房派的祠堂,多為某村祖先;公祠是宗祠之下的分祠;家祠是各小房祖祠,即私廳。
祠堂中還有眾多的文課會碑文,記載著津江“文課會”制度。整個宗族捐資設立文課會,訂立嚴格的定期考核、獎勵制度,從兒童開始抓教育,並將赴州、省、京趕考族人子弟的資助辦法形成族規。汝城鄧氏歷代人才輩出,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