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池村

上池村

王安石故里位於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距離縣中心25公里,該村始建於北宋、迄今已逾千年,現在保存下來的建築主要是明清以來修建的。上池村1931年第八修《王氏宗譜》中有明故王輯撰《重建荊公橋記》,現碑刻石尚存,唯文字漫滅難認,僅存數十字,橋頭原另立有,“上池荊公橋”石刻碑,現已毀。上池村舊時一直成立有文會(即科甲舉子,秀才等組織的文人協會),每年正月初三日,學子們都雅集在世宦祠內,向伯祖考王安石的遺像瞻仰朝拜,以示後輩崇文尊祖之意,俗稱“尊學校”。

上池村

上池村上池村

省級風景名勝點,是展示中國明清建築藝術及其發展歷史的文物保護區,現存有100餘棟古代建築和十多處和王安石有關的遺蹟。1985年省人民政府將上池村王安石故里,列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點,並撥專款修復上池村王安石有關歷史遺蹟,作為王安石故里陳列室。

世宦祠

上池村上池村

為上池典型古代建築代表作,“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自古英豪軟卓識祖德可以師,學問可以傳,至今鄉里仰遺風。”這是懸掛在上池村“世宦祠”內的一幅讚頌王荊公的對聯。正大門還有一副對聯是“政治抗三代之隆,差讓伊皋伊旦。文章駕百家而上,殊超韓柳歐蘇。”橫聯:“俎祀光華”。舊時在上池村“世宦

祠”祠堂裡面,四壁掛了很多題贊上池村王氏先輩豐功偉業的名人字畫、木匾等。至今“世宦祠”還流傳有多幅讚頌王荊公的對聯。

上池村上池村

“世宦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宗祠,極其雄偉,磚、木、石結構,用料精良,宗祠內保存有許多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宗祠坐北朝南,三廳三開間,面寬12.2米,進深30.4米,高6米,占地面積366平方米,正大門石匾陰刻“世宦祠”三楷書,兩側大門上匾陰刻“登科”和“及第”字樣,筆鋒舒展,筆力遒勁,是難得一見的古代書法。三大門兩側各有一個石墩(欲稱三門六墩)。前廳進深7.65米,中廳進深12.3米,後廳進深6.9米,呈後高前低勢,中設兩天井,封火山牆,為典型的明代建築。以前世宦祠的夾牆內藏有王安石畫像,

每年的正月初一在祠堂內掛出,供村民祭拜

同時,還有歷代名家的畫亦同時掛出展覽。宋朝畫家畫的十八駿馬圖,一馬一圖,栩栩如生。還有宋朝大書法家米芾贈與王安石後裔的硯台,硯台呈綠色,長23厘米,寬14.55厘米,重8.25公斤,兩側刻有2條龍,側有一條盤龍,上方正中刻有“御賜之寶”四字,十分珍貴。硯底有米芾自刻銘文,如今此硯和夾牆裡取出的一些畫像均藏於東鄉縣博物館內。

“大夫第”古民宅

上池村上池村

坐落在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委會上池自然村南面,坐北朝南,磚、木、石結構,為上池王氏三十世行繁九一公王采蘭於同治元年(1862)所建。 王采蘭,字英賢,例贈奉直大夫,

生於清嘉慶辛未(1811年)五月,歿於光緒丙子(1876年)六月,長兄王觀蘭(1803—1860)字尚賢,學名夢祥,清太學生,三兄王谷蘭(1809—1883)字聚賢,學名夢槐,清太學生,長子德才(1836—1899)字義榮,從九品,次子王修才(1850—1919)字鶴洲,學名澍瀛,清太學生知州銜。例授奉直大夫,幼子王異才(1851—1902)從九品。 “大夫第”建宅主人王采蘭,中年時在湖南津市和大庸縣開有二家百貨批發行,並任湖北漢口江西會館館長,在館內設有“招武收院”。在上池於同治元年(1862年)始,花費三年時間,才將“大夫第”住宅建成。 王采蘭三兄弟為清太學生,父子俱贈授大夫,他們除在湖南有二個批發店面三幢住宅,在湖北漢口有一幢書院外,在上池老家村南面共建有五幢房屋,分主人住宅二幢,書屋一幢,雜工、僱工房二幢,以“大夫第”為中心主體建築。 主體建築面寬21米,進深30米,占地面約600平方米,設三廳,五大井,穿斗式梁架,中間側門通向偏房和廚房,正堂反廳上方橫木匾陽刻“松苞竹茂”四字行書,南向正大門和東大門上額匾各陽刻描金“大夫第”三字楷書。左側門上額匾陽刻描金“迎旭”二字行書。 原屋內雕樑畫棟,屋外石刻精美,門窗木刻,為典型徽雕,民宅內廳堂,正間、偏房、廂間、柴房、廚房、倉庫、天井、走廊、花園、養魚池,一應俱全,極具南方明清古建築特色。

“荊國世第”門樓

上池村上池村

位於上池村的南面,磚、木、石結構,坐北朝南,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

高7米,深3.2米,寬8.4米,門樓上額石匾陽刻“荊國世第”四楷字。 此門樓相傳為王安石弟王安上後裔在宋時所建,後歷遭火劫,民國元年(1911年)第五次重修,並立有煙火柴草禁牌刻石。清乾隆六年(1714年),上池王氏廿七世孫王校在《土地王氏重修族譜引》中道:“……初,文公與金溪周彥弼友善,道經今地上池。……丁內艱歸,乃築別墅於其中。……若將終於此也,然士人以文公舊基、若山、若陂、若橋仍以荊公名,志所自來也……” “荊國世第”門樓前有一方池塘,門樓與池塘間空地上,豎立有歷代上池王氏後裔登科及第者的旗桿石,“荊國世第”門樓對研究王安石故里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

“雙龍出水”古建築群民宅

座落在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委會上池自然村南,磚、木、石結構,由清乾隆年間金溪滸灣書鋪街印刷出版業“二儀堂”創始人王接雲所始建。 王接雲,名國康,諱文康,號南浦,清太學生誥贈奉直大夫,生於乾隆四十三年戊戍(1778)九月,歿於鹹豐三年癸丑(1853)七月。

王接雲是個真正的儒商,在江西省金谿縣滸灣鎮開創了全國聞名的印刷出版行“二儀堂”,並在吉安、樟樹、南昌等地開設有大書店。他在從事經商,教育事業的同時,更注重教育子孫從文習武,在上池老宅後構建“二龍出水”雙宅,並同時在“二龍出水”宅後構建了一幢書院,以供子孫讀書習武之所。

“雙龍出水”建築群以“雙龍出水”緊密相連、結構相同的雙宅為主體建築。

“雙龍出水”坐北朝南,進深16米,寬22米,兩大門前封有4米高的照牆,每幢均設上、下二廳一天井,兩屋中間設券門相通,連同前庭院,西庭院和東走廊,共占地約600平方米。

老住宅前照牆左邊設總大門,門上額匾陽刻“衍慶”二楷書,坐南朝北,與東邊書院並排而建,進深18米,寬25米,每幢均設二廳二天井,連同前庭院,西庭院,東走廊,共占地約600平方米。

靈柩宅進深20.5米,寬12.5米,設一大天井,一大靈堂,八靈房,占地約250平方米。

倉庫設一天井,六穀倉,占地約110不立米。

柴房三間占地約110平方米。

馬房一排占地約60平方米。

廚房一排三間占地約140平方米。

長工、僱工房工排四間占地約150平方米。

建築內弄巷一條長約45米。

以上“雙龍出水”建築群占地面積共約2000平方米,另有花園、水井、池塘、廁所等約占地面1000平方米。

“雙龍出水”建築群連同花園、水井、池塘、廁所等配套設施總共占地約3000平方米。

王接雲一家四世同堂,子孫文武雙全並善經營,經濟雄厚,故“雙龍出水”建築群占地龐大,結構恢宏,配套設施齊全,建築群內主人住宅、廳堂、正間、偏房、廂間、書院、僱工房、靈柩宅、倉庫、馬房、弄巷、天井、水井、花園、池塘等一應俱全,極具南方明清古建築特色。

荊公橋

上池村上池村

位於東鄉縣黎圩鎮上池自然村西

半公里處,據傳始建於宋,為紀念王荊公,故名“荊公橋”,又名“上池橋”(“上池橋”之稱在朝明嘉靖東鄉縣誌卷三第三百一十三頁有載)。清乾隆十二年山東知府鰲賓海氏作《上池王氏宗譜序》云:“螺峰之麓(羅家嶺)蜿延起伏,星羅棋布,比戶而連薨者,上池也,東盼鐵爐(北爐峰)雲霧如煙,南顧珠嶺(明珠峰)圓淨如璧,北望金峰,嵯峨萬丈,荊公夜宿之詩存焉,西瞻龍安,長崗迢遞,荊公送弟之句在焉,俯瞰流泉,瀧溪宛潭,荊公之橋名焉……”。上池村1931年第八修《王氏宗譜》中有明故王輯撰《重建荊公橋記》,現碑刻石尚存,唯文字漫滅難認,僅存數十字,橋頭原另立有,“上池荊公橋”石刻碑,現已毀。 “荊公橋”東西向,橫跨瀧溪港,橋為二墩三孔,花崗石構造,長10米,寬0.95米,“荊公橋”下為瀧溪港,宋王安石為之題詩《瀧溪晚煙》云:“筍興迢遞出瀧溪,草樹含煙路欲迷,繞屋好山看不盡,數聲啼鳥夕陽西”。 “荊公橋”為研究王安石在故里上池的活動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早已列入《東鄉古蹟》。

千年上池翰墨香

古謠說:“臨川才子金溪書”,上池王氏,自有史以來,人才輩出。舊屬臨川的上池村與金溪合市鎮、雙塘鎮接壤、山川鍾秀,人文薈萃,真正是人傑地靈,為“臨川才子”之名注入最深厚的內涵。

上池自王益,王安石,王雱祖孫三代舉 進士後,名聲大振,一門八進士。

王安石的叔祖王貫之,真宗鹹平三年登陳堯咨榜進士;

王安石的父親王益,祥符八年登蔡齊榜進士;

王安石的長兄王安仁,皇祐元年登馮京榜進士;

王安石本人,慶曆二年登楊寘榜進士;

王安石的四弟 王安禮,嘉祐六年登王俊民進士;

王安石的五弟 王安國,熙寧元年召試賜進士及第;

王安石六弟 王安上,歷慶六年登賈黯榜進士;

王安石的長子, 王雱治平四年登許世安榜進士;

從鹹平三年起,六十九年間,王安石祖父以下登進士者八人,從古至今,鮮有聞者。

文會

上池村舊時一直成立有文會(即科甲舉子,秀才等組織的文人協會),每年正月初三日,學子們都雅集在世宦祠內,向伯祖考王安石的遺像瞻仰朝拜,以示後輩崇文尊祖之意,俗稱“尊學校”。這種儀式,也是到解放後才停.

公共建築

上池村上池村

上池村建有很多公共建築。有眾多祠堂,如王氏大宗祠、安上公祠二棟,一棟為祠堂,一棟供族人娛樂,有戲台和看台,台柱上寫有一副對聯:裝幾個忠臣義士人間冷暖盡知,唱一聲

陽春白雪天地萬物皆空,以及睿二公祠(現存)、南池公祠、世宦祠。村中還有一棟兩層樓的書院,上、中、下三進,天井立中堂兩旁,共有28間房屋,周邊另有附屬房。

書院內有茶花樹一對,羅漢松一株,院外有池塘、竹園,有三棵參天樟樹,一株梅樹,環境十分幽靜秀麗,是讀書的好地方;樓上有一圓窗正對百葉陂,窗上一匾寫著“聽月樓”,夜闌人靜,憑窗觀月,十分醉人;池塘的屏牆上有一石刻,上書“浴雲池”,水連雲天,雲在水浴,十分和諧。此情此景有個教書先生寫了一副對聯:聽月樓台伴我圖書千古秀,浴雲池上宜人花鳥四時春。

山西省高平市三甲鎮下轄村

上池村位於唐王山腳下,是典型的山區小村。地理位置偏僻,經濟條件落後。全村共有140戶,400餘人,耕地540畝,村里東西走向。東西長約1.8華里。有豬場3個。

上池村支村委3人,黨員16人,村民代表6人。村委辦公條件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得到改善,房屋重新裝修,並配備了辦公桌椅,電視機,投影機等,有利於支村兩委辦公。

我村村民除了從事傳統種植業,大部分壯勞力在外從事建築業,收入可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