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軍[古代軍事職官]

上將軍[古代軍事職官]
上將軍[古代軍事職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古代武將的官名。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謀元帥”,以郤縠將中軍,狐偃將上軍,欒枝將下軍,當為“將軍”名之始出。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於上卿,職掌為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漢末以後,將軍名號繁多,名稱素樸之前、後、左、右之類,遂漸廢棄。三國魏晉時只作為尊稱。唐宋時期上將軍官位復原。自唐以後,上將軍、大將軍、將軍,或為環衛官,或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將軍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稱將軍。北洋政府時期,上將軍為將軍府所設定的榮譽稱號;如能獲得“上將軍”稱號者,一般都是曾授為陸軍上將或海軍上將者。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上將軍 上將軍

上將軍,中國古代武將的官名。

唐朝官制,上將軍從二品,大將軍正三品,將軍從三品。上將軍是唐代十六衛的主官,大將軍為副手。

《新唐書·職官》: 左右衛,上將軍各一人,從二品;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各二人,從三品。掌宮禁宿衛,凡五府及外府皆總制焉。凡五府三衛及折衝府驍騎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職。皇帝御正殿,則守諸門及內廂宿衛仗。非上日,亦將軍一人押仗,將軍缺,以中郎將代將軍,掌貳上將軍之事。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左右金吾、左右監門衛上將軍以下,品同。

西漢時期

上將軍:呂后七年時以呂祿為之。

東漢時期

東漢的將軍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大將軍位在三公上,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在三公下。前、後、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下,不常置。東漢中期以後,太后臨朝稱制,外戚以大將軍執政,與太傅三公合稱為五府。

以上將軍均開府,府屬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御屬三十一人。將軍以本號領軍的,各有部曲、校尉。另有所謂雜號將軍,臨事設定,事畢即撤。唯度遼將軍因南匈奴所部時有內亂,自永平八年(65年)後常設。漢靈帝設西園八校尉,統率洛陽駐防軍隊,以宦官主之,這是後世宦官領兵的開端。

北洋政府時期

1914年6月30日,袁世凱頒令撤銷全國各省都督,在北京設立將軍府,直隸於大總統,為“軍事之最高顧問機關”,實際上是一個榮譽機構。將軍府統一授予將軍稱號。凡在一省做過都督而被解職來京者,其將軍稱號冠以“威”字;如段祺瑞是“建威上將軍”。凡在地方依舊管理軍事者,其將軍稱號冠以“武”字;如薑桂題是“昭武上將軍”(督理熱河軍務),馮國璋是“宣武上將軍”(督江蘇),段芝貴是“彰武上將軍”(督湖北),龍濟光是“振武上將軍”(督廣東)。

上將軍稱號是榮譽稱號,不是軍階系統的一級,並不等同於“陸軍上將”或“海軍上將”官階。如能獲得“上將軍”稱號者,一般都是曾授為陸軍上將或海軍上將者。

在京將軍府將軍月俸千元銀圓,當時一個巡警月薪僅8元銀圓。

1925年1月7日,明令廢止再任將軍銜,以往任命者仍有效。1926年6月復行任命。

1927年6月18日,將軍府被明令裁撤。

姓名稱號任命日期備註
段祺瑞建威上將軍1914年6月30日兼管理將軍府事務
張勛定武上將軍1914年6月30日兼長江巡閱使
張錫鑾鎮安上將軍1914年6月30日督理奉天軍務
彰武上將軍1915年8月22日改任,督理湖北軍務
振威上將軍1915年12月22日改任
馮國璋宣武上將軍1914年6月30日督理江蘇軍務
段芝貴彰武上將軍1914年6月30日督理湖北軍務
鎮安上將軍1915年8月22日改任,督理奉天軍務
輔威上將軍1917年8月11日改任
龍濟光振武上將軍1914年6月30日督理廣東軍務
隆威上將軍1921年1月1日改任
薑桂題昭武上將軍1914年6月30日兼熱河都統督理熱河軍務,1920年7月29日兼管理將軍府事務
陸榮廷耀武上將軍1915年3月23日
寧威上將軍1917年11月8日改任
曹錕虎威上將軍1920年1月1日
張作霖鎮威上將軍1920年10月10日
李純英威上將軍1920年10月10日
王占元壯威上將軍1921年2月16日
王士珍德威上將軍1922年1月20日兼管理將軍府事務
薩鎮冰肅威上將軍1922年5月25日
吳佩孚孚威上將軍1922年12月31日
蔭昌莊威上將軍1923年10月15日
張懷芝豐威上將軍1923年10月15日
劉冠雄熙威上將軍1923年10月15日
田中玉益威上將軍1923年10月15日
王懷慶靖武上將軍1923年11月14日
馮玉祥揚武上將軍1923年11月14日
王承斌匡武上將軍1923年11月14日
齊燮元寧武上將軍1923年11月14日
蕭耀南炳武上將軍1923年11月14日
閻錫山同武上將軍1923年11月14日
張紹曾樹威上將軍1924年1月12日
倪嗣沖安武上將軍1924年8月9日追贈
李鼎新曜威上將軍1926年6月22日
張宗昌義威上將軍1926年8月19日
孫傳芳恪威上將軍1926年10月9日

民國時期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漢族,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之一,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今長沙縣黃興鎮涼塘)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辛亥革命時期,以字黃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於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於湖南長沙嶽麓山。著作有《黃克強先生全集》、《黃興集》、《黃興未刊電稿》及《黃克強先生書翰墨績》刊行。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人。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蔡鍔曾經回響辛亥革命,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1916年8月經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於福岡大學醫院,年僅34歲。蔡公魂歸故里,國民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公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追封上將軍。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漢族,湖北黃陂人。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1888 年入海軍服役。1894年,參加中日甲午海戰。戰後投靠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袁世凱死後,由副總統繼任總統。1922年,他在直系軍閥支持下復任總統。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為腦溢血在天津去世。黎死後,以國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