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鄉,原名“三股流”。系因境內有3條小河匯流而得名。中華民國時期,隸屬珠河縣第四區。東北淪陷後,1938年設三股流村,後因境內移入日本國茨城縣的日本移民建立開拓團,改稱“茨城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烏吉密區。1950年12月,隸屬第二區。1956年5月,設定三陽鄉。1958年初,並人聯合鄉,同年7月又將聯合鄉併入烏吉密鄉,9月改稱烏吉密人民公社。1961年從烏吉密公社劃出,增設三陽公社。1984年初,改為三陽鄉。
三陽鄉全境地勢大部為丘陵低山區,西部為河谷平川。抗日戰爭時期是抗日游擊區之一,珠河反滿抗日游擊隊(抗聯第三軍前身)誕生地,珠河中心縣委也曾設在這裡。全鄉總面積337平方公里,在大石頭河支流建有三股流水庫。耕地面積4.4萬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大豆。鄉辦工業有農機修配廠、化工廠、木器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1072萬元。全鄉共
轄泰來、明德、英山、龍頭、十號、張家灣、機械化、三股、朝興、青山、紅聯、農場、五保、八保、六棵楊、朝陽等16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1.16萬人。鄉政府駐地泰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