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陂村[湖北省安陸市洑水鎮下轄村]

三陂村[湖北省安陸市洑水鎮下轄村]
三陂村[湖北省安陸市洑水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陸市位於鄂東北丘陵與江漢平原的交匯處,漢十高速,107、316 國道,漢丹鐵路從境內穿過,距武漢僅80公里,交通便利。該村地處安陸北邊,316國道,漢丹鐵路與小村成“川”字型,交通比較發達。

基本信息

村情介紹

全村有人口154戶,664人;水田213畝,其中集體機動田60畝,旱地1500畝;年人均純收入5290元。該村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寬鬆的移民環境和優厚的移民安置政策。一是保證有土安置。全村有集體空閒土地60畝,可接納安置移民40戶140人,移民戶平可種1.5畝水田,水田不需另外交錢,所划水田一律辦理二輪延包證,並享受國家土地直補政策。二是移民住房價格優惠。磚混結構房屋每平米600元以內,並辦理一切房產手續,同時保證水、電、路三通。三是移民子女就近入學,不收其任何附加費用。四是醫療條件方便,衛生設施齊全。五是移民戶口遷入不另行收費,由村委會全部負責,所有移民入住後享受當地村民同等待遇。

建制沿革

洑水、三陂一帶多次出土西周、春秋時期的青銅鼎、青銅劍等文物,附近有餘家崗新時期古文化遺址、板橋姚家塆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址,為鄖國故都的可能性很大。孝感市原博物館長宋煥文《安陸新考》一文認為古鄖國都在今安陸縣北,即三陂港至江家竹林一帶。

地理環境

《三國志·魏志·王基傳》記載:“安陸左右,陂池沃衍”。因附近有數條小河匯入府河,處於河汊交匯之處,三陂港因此得名。三陂古鎮在安陸城北數十里地,是府河古老河港集鎮,風景秀麗、山水相擁,富有歷史文化特色。

歷史文化

三陂村[湖北省安陸市洑水鎮下轄村] 三陂村[湖北省安陸市洑水鎮下轄村]

明代中後葉,商業經濟開始繁榮,溳水航運興旺,三陂港成為漢口至隨州、襄陽間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轉站。晚清民國時期,三陂港和安陸縣城、洑水港、巡檢司、青龍潭為安陸境內五大水運碼頭。三陂港水深岸峻,夏秋汛期帆檣雲集,商賈往來,一派繁華。古街經濟繁榮,店鋪林立,商賈絡繹,糧行、油坊、粉坊、槽坊、榨坊、藥鋪、茶館、酒館、醫館俱備,熱鬧異常。老街呈“一”字形南北展開,寬不過5米,鋪著斑駁的石板路,街兩邊布列黑瓦白牆的房舍。有人賦詩“朝觀碧山巍巍立,夕聞溳水孱孱流”,讚美昔日三陂港盛景。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溳水航運式微,三陂港逐漸冷落。尤其316國道通車後,居民陸續搬遷到交通便利的三陂新街,老街的商鋪、古街、碼頭漸漸殘缺,河道上也不復再見艄公棹歌、裝卸呼喝的盛況,只有三三兩兩的打漁小船、漁鷹“划子”,仍能激起人們的懷舊思緒,緬懷河港小鎮的別樣風情。

這裡民風古樸淳厚,人們悠閒地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夏日初秋的傍晚,漁人趕著鸕鶿下河捕魚;夕陽映紅河面,漁夫歡快撒網;河岸邊洗衣服的、挑水的、洗菜的、釣魚的、游泳的,各得其樂。河中碧水翻著細浪,渡船來往穿梭……遠處,群峰如簇,倒映水中,碧波萬頃,波光粼粼,氣勢宏闊,風景如畫。泛舟踏浪,享受徐來清風;月夜垂釣,遙想詩仙情懷。夜漁燈光,納涼閒談,盡顯寧靜古樸的安謐生活。作為鄂中古鎮,三陂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打造成為華中歷史古鎮、濱河商埠的標本,成為璀璨的旅遊明珠。

風景名勝

三陂老街 三陂老街

古鎮依山傍水,殘存的古街布局整齊,殘破的民居多為木架磚混結構,屋頂防火牆、馬頭牆規整。斗拱飛檐,雕花圖案,青石板路,古韻盎然。甚至一些小地方,如排水系統,也看出古人匠心。排水溝全部以紫石條打磨成槽,嵌在古民居的屋基邊。還有鼓皮、石砌的屋坡、河邊的紫頁岩石階,以及殘存的碼頭、護坡、漁排、抬網等,不啻於明清鄂中民居博物館,令遊客穿越時空,發思古之幽情。

著名人物

張篤倫(1894—1958),號伯常,湖北安陸縣三陂港人。自幼入塾就讀。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考入湖北陸軍國小。中國國民黨陸軍中將。早年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加入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時,任滬軍都督府警衛司令;同年10月返武漢,任鄂軍總司令部參謀,參加攻打漢口。1945年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1958年10月2日病逝於台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