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綱名 | Basidiomycetes | 拉丁目名 | Uredinales |
中文綱名 | 擔子菌綱 | 中文目名 | 鏽菌目 |
拉丁科名 | Pucciniaceae | 拉丁名 | Uromyces trifolii |
中文科名 | 柄銹科 | 中文名 | 三葉草單胞鏽菌 |
命名人 | (Hedw. f.) Lév. | 參考 | Pucciniaceae |
分布與危害
表現在紅三葉、白三葉、絳三葉(T.incarnatum)、地三葉(T.subterraneum)、雜三葉等各種三葉草,此病菌具有較強的寄主專化性。病狀
最明顯的症狀是夏孢子階段。夏孢子堆棕褐色,生於葉兩面、葉柄及莖上,包被於表皮下呈皰狀,或突破表皮呈粉狀。生長季節後期,病部出現暗褐色粉狀冬孢子堆。春季的新葉上有時可在背或葉上出現蜜黃色杯狀小點,即病原菌的銹子器,能使寄主病部扭曲畸形。病原
三葉草單胞鏽菌(Uromyces trifolii )Hedw.(Lev.),異名:(U.fallens(Desm.)Kern.)。長生活史單主寄生。性子器生葉正面,黃色;銹子器生於葉兩面,多生於葉背面,或葉柄上,聚生,杯狀,包被黃白色;銹孢子近球形至橢圓形,淺黃色,有細瘤,大小為14-24微米×12-20微米;夏孢子球形、橢圓形或卵圓形,淺褐色,具細刺,大小約22-30微米×20-26微米,有2-4(7)個芽孔;冬孢子卵形、橢圓形或球形,深褐色,壁光滑或具少數分散或排列成線狀的疣突,大小約為20-29微米×15-23微米,頂生芽孔覆無色乳突,柄無色,常在近孢子處斷裂。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危害寄主,造成病害流行。以冬孢子在病株及病殘體上越冬,有時也可以秋季冬孢子萌發產生的銹子器越冬。有些地區,此菌的生活史中沒有銹子器階段。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品種 如澳洲的地三葉中拉力薩(Larisa)、特里卡拉(Trikkala)、恩菲爾德(Enfield)等品種對鏽病有較高的抗性。我國貴州栽培的阿寧吞、逸生、巴東、哈米多利等紅三葉品種表現出抗銹性,可作為親本用於抗病品種的選育。2.合理利用和管理 秋季刈茬適當放低,並儘量清除刈後的病殘體,以減少越冬和初侵染源。
3.藥劑治療 科研地可選用粉銹寧、氧化萎銹靈、三唑醇等化學藥物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