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草假盤菌褐斑病

病菌以子囊盤在枯葉上越冬,次春放射出子囊孢子對新葉進行初侵染。 帶有子囊盤的病殘體混雜在種子中間可進行遠距離傳播。 三葉草假盤菌褐斑病又稱三葉草普通葉斑病。

症狀

此病可發生於整個生長季節,但秋季往往較嚴重。病斑生於葉兩面,呈褐色近圓形小斑點狀,直徑約1-3毫米,病斑邊緣呈細齒狀或波浪狀,中部具暗色小突起,即病源的子囊盤。此病可造成葉片大量乾枯脫落,降低鮮草產量,影響種子生產。

病原特徵

三葉草假盤菌(Pseudopodia trifolii(Biv.-Bern.)Fckl.)。子囊盤生於葉兩面,初埋生於表皮下,成熟後突破表皮外露,子囊盤碟形,黃褐色至黑褐色,無柄,直徑約0.3-1.5毫米,子囊盤上生有由子囊和側絲組成的子實層,子囊無色,棍棒狀,大小為60-80微米×10-14微米,內生8個子囊孢子,側絲稍長於子囊,頂端膨大。子囊孢子單胞,無色,卵圓形至橢圓形,兩端各具一小油球,大小10-14微米×5-6微米。

寄主範圍

寄生於紅、白、雜、絳、草莓、兔足、間三葉等多種三葉草上,但存在多種不同的專化型。

發生規律

病菌以子囊盤在枯葉上越冬,次春放射出子囊孢子對新葉進行初侵染。在生長季節內可產生幾代子囊孢子,重複侵染造成流行,子囊孢子借雨水或昆蟲傳播。帶有子囊盤的病殘體混雜在種子中間可進行遠距離傳播。發病適溫為18-20℃,多濕條件有利於發病。鉬、錳、銅、硼、鉀等元素可增加寄主抗病性。已知四倍體的三葉草品種如切羅巴(Teroba)、匈芽利波里(Hungaripoli)和R34比二倍體品種感病。

分布與危害

三葉草假盤菌褐斑病又稱三葉草普通葉斑病。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有時造成嚴重危害;前蘇聯、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也常發生。在我國已知分布於貴州、吉林等省。

防治方法

選育抗病品種;認真清選種子;適當提早刈割以最大程度減輕葉片損失,減少田間侵染源;科研地可選用有機硫殺菌劑、苯並咪唑等進行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