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祖像
昭王
京公
家族歷史
唐宣宗諱忱,生子十二,鄆王漼即懿宗居長,第九子李汭受封昭王。李汭生三子:嫡僼,次佑為饒州刺史,季即李佯。李佯,字伯柔,後改名李京。唐乾符三年丙申(876)年五月戊寅皇考崩,辛丑皇后崩,丙戌皇兄僼卒。戊戌(878)年,時任饒州刺史的嫡兄李佑又遭黃巢之亂而亡,李佯皇考喪事未畢,仲兄之訃音又聞,時“逢四方兵亂,不能南顧。幸宋威七月奏捷,方取裝南奔。不意,王仙芝、黃巢尚在大肆殺戮,道路不通。李佯乃變服御,改名京。涉歷萬苦,冬始抵饒。而仲兄佑之喪事,已賴歙州刺史季擢仰念宗室,移咨饒州顏標同代葬於鄱之昌水。”李佯聞,往歙州謝擢,因亂不能北返,遂留於歙。
己亥(879)年冬,黃巢起義軍又攻陷歙州,李佯聽說黃巢軍有“逢黃不殺”之語,遂避居歙州之黃墩。不久唐亡,又遷新安。李佯生於唐懿宗鹹通辛巳(公元861)年,母元妃陶氏。至廣明庚子(880)年,李佯年僅十九歲,因為戰亂,流離無所,又聞黃巢殺長安宗族無遺類,便斷了北歸之意,後擇地而居,因得“乾九二見田吉”之卜,遂卜遷江西饒州浮梁之界田。娶方氏,生子仲皋、仲安、仲亨。“仲皋補江西寨將,生子三:長子德鵬遷祁門之浮溪新田,次子德鸞遷婺源之嚴田,三子德鴻守舊土不遷,仍居界田。三田之析,一人之遺也。”,後世稱之為“三田李氏”。
書籍記載
據《源頭李氏宗譜》記載:高祖李淵其先西涼諱嵩之後,嵩生歆,歆生重耳,重耳生熙,熙生天賜,天賜生虎仕西魏,封隴西郡,公虎生八子,三諱昺是為世祖,仕後周封唐公,(註:昺公第四子淵公)第四子諱淵襲爵追封唐王,淵生二十八子,竇氏生次子諱世民,世民生十四子,文德氏生治,治生八子,武氏生旦,旦生六子,昭成氏生隆基,隆基生三十子,元獻氏生亨,亨生十四子,章敬氏生豫初名俶,俶生二十子,睿貞氏生適,適生十一子,昭德氏生誦,誦我太高祖也,生於上元二年辛丑九月,歿於元和元年丙戌正月癸酉,葬於七月壬寅,誦生二十七子,王氏生純,純我曾祖也,生於大曆十三年戊午正月,元和十五年庚子正月歿於逆陳宏志,葬於六月庚申,純生二十子,第十三子即我祖諱忱,母郭氏生於元和五年庚寅二月,歿於大中十三年己卯八月癸已,葬於鹹通二年甲申,生子十二漼居長,我考諱汭,第九母趙氏所生也,生於開成五年庚申正月丙子,母陶氏生三子,嫡僼,次佑為饒州刺史,季佯即我也,乾符三年丙申五月戊寅考歿,辛丑妣歿,丙戌兄僼又卒,我治喪事未畢,而仲兄之訃音又聞,時四方兵亂,不能南顧,幸宋威七月奏捷,方取裝南奔,不意王仙芝、黃巢尚在大肆屠戮,道路不通,我乃變服御,更名京,涉歷萬苦,冬始抵饒,而仲兄之喪已賴歙州刺史李櫂仰念宗族移咨饒州刺史顏一標同,代葬於鄱之昌水矣,我乃抵歙謝櫂,因亂不能北返,遂留寓焉,我考我妣之墳墓未治,日惟北望號慟而已,己亥冬巢陷歙州,聞有逢黃不殺之號,乃徙居黃墩以避之,廣明庚子(西元880年)復徙昌水娶方氏生三子,仲皋、仲安、仲亨。後聞黃巢殺長安宗族無遺類,韓建劉季述矯詔殺十一王於石堤谷,蔣元暉等殺諸王於九曲池,宗族淩夷如此之甚,無再北歸之志矣。天佑四年丁卯(西元907年)三月宰相張文蔚、楊涉奉冊寶禪位於梁,而我祖宗之業廢矣,嗚呼!時事如此,夫復何言,頓首泣血,謹書大略,以遺我之後人世世秘而藏之,以為家乘,不必使人知之,茲當改革之際,宗族之辱不及平民之榮,何足言哉,但恐以後遷徙無常,時移世變愈久愈遠,而愈不知其所自出為是,不得已而有言嗚呼痛哉!
時
龍德二年壬午(西元922年)正月甲子
裔孫佯字伯柔改名京,寓饒之昌水頓首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