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三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三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創辦於1999年,是三江學院重點建設和發展的系科之一 。2002年三江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該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首批本科專業之一,並於當年招收本科生。2007年11月,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在電子工程系的基礎上成立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概況

三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前身——電子信息工程系創辦於1999年,是三江學院重點建設和發展的系科之一。2002年三江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該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首批本科專業之一,並於當年招收本科生。2007年11月,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在電子工程系的基礎上成立了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現擁有四個本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學),一個工程碩士專業(積體電路工程) 。全院本科學生已達到1000餘人。教職工37人,其中教師21人,行政人員2人,實驗員6人,輔導員8人。現已建成3000多平方米校內實驗室,其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建三江學院-華為聯合通信實訓基地、三江學院-飛思卡爾(MCU/DSP)聯合實驗中心、三江學院-同惠電子儀器儀表實驗室、三江學院-愛迪爾公司聯合指紋實驗中心、三江學院-友達電子聯合積體電路分析室、奧利傑積體電路設計中心、三江學院-中電電氣(南京)光伏公司校外實踐基地等多個實訓基地。

三江學院 三江學院

該院長期堅持並落實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以生為本,德育優先,規範管理,以質取勝”的辦學理念,結合學院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改革課程體系,緊抓學風建設,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強基礎,高素質,重實踐,力創新,激發學生內在潛力,構建產學研合作辦學教學模式。已與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無錫友達電子有限公司、江蘇東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電電氣(南京)光伏公司等13家單位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定。採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專業基礎理論課與專業課並重的教學思想,深化教學改革,實現“4+1”模組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成為基礎紮實、專業知識寬廣、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發展後勁的電子技術人才。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鄭有炓教授為學院名譽教授,東南大學光電集成研究所所長、博導王志功教授和華潤微電子集團總工程師滕敬信教授分別為學院專業委員會正、副主任;FREESCALL電子有限公司中國大學合作項目部經理金功久博士、深圳大學EDA中心主任朱明程教授和中電電氣(南京)光伏公司總經理趙建華博士分別受聘為學院客座教授,共同指導學院專業建設。

院長簡介

三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三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朱明程,深圳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首批《積體電路工程》工程碩士領域深圳大學學科帶頭人,日本東京創價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先後擔任深圳中國科技開發院創業孵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項目評審專家、全國積體電路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歷屆命題評審委員、中國單片機專委會理事、深圳市專家委員會專家、深圳市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化基地特聘專家、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編委、電子學報等多家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的論文評審員。中國FPGA技術及其套用的最早引進人之一,編著國內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關於“FPGA技術套用”的專用書,而後多年主持編著出版該方向技術用書共8部。2005年以來,先後獲深圳市科技創新獎3次,獲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金獎3次,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申報或獲取中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體著作權登記10餘項。

2004年起,在地區政府的支持下,組織技術團隊,先後研發並推出中國首個手持移動多媒體終端,發明了全球首個MP5、實現了中國奧運“手持數位電視看奧運”零的突破 。

師資力量

目前該院有專職教師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講師8人,外聘教師12人。師資隊伍專業背景較好、學歷層次、年齡、職稱結構較合理。教師每年有大量的省級及以上的教改和科研項目,獲得了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該院教師的培養方向是“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備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較高的教學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所以教師不僅要能講授2門以上課程,建設實驗室,指導相應的實驗課,還應當在相關學科中進行科學研究,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並融入教學過程,使教學水平得到提高,教學內容得到充實和豐富,這樣,課才能夠講好、講深、講透、講活。

夏漢初,男,原解放軍理工大學理學院電子技術實驗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在各種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1篇被IEE收錄EI檢索, 完成科研和教改項目十三項,其中總參課題三項,空軍二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校、院優秀教學成果獎七項, 優秀教員一次,榮立三等功一次 。

花懷海,男, 副教授,1985年7月畢業於海軍工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有線通信工程專業。原海軍電子工程學院有線通信教研室教員。在部隊工作期間,曾主持和參與過多項軍隊科研項目,並於1998年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010年6月進入三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任副教授。

曲麗榮,女,高級工程師,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曾在企業從事技術管理、項目研發工作,擔任過企業總工程師。曾獲市級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四等獎兩項;2012年被評為省科技先進個人。

蔣榴英,女,副教授,1983年本科畢業於東南大學無線電技術專業,同年分配到空軍氣象學院(現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任教。2008年1月到三江學院工作,長期從事通信、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的基礎課教學與研究工作。

王光榮,男,副教授,曾任海軍工程大學教員,熱愛黨的高等教育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從教以來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先後參加多項科研項目,其中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一項排名第二,一項排名第三。

林健,男,講師,2007年斯蒂文斯理工學院研究生畢業,同年9月到三江學院工作。主要研究凝聚態物理、光學、光電子學等學科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康廣荃,碩士,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2004年進入三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任教,2012年經江蘇省教育廳評審取得副教授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為數位訊號處理、EDA技術。任職以來公開發表論文6篇,其中1篇被EI收錄;參編教材三本;參加“十一五”國家重點課題“校企合作辦學及高校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王芳,女,講師,2008年南京林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同年到三江學院任教。2009年獲得三江學院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二等獎,指導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飛思卡爾杯智慧型車大賽和江蘇省大學生創新項目

孫肖林,女,講師,2008年東南大學微電子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次年2月到三江學院任教。曾參與多項數字晶片的研發工作,積累了深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孫小羊,男,講師,東南大學碩士,現任三江學院微電子工程與套用研究院副院長,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實驗室主任/對外服務助理。

學院發展

2016年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國際合作教學項目正式啟動,本學期荷蘭SAXION 套用科技大學兩名學生來學院作交換生。2016年3月3日上午,電子學院舉行了交換生見面會,國際合作與交流處黃克明處長、電子學院朱明程院長及相關教師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對交換生本學期的學習做了詳細安排,並對相關指導老師作了分工與要求。會議通過和海外學生的交流溝通,增強相互了解,相信與海外學生的交流,也會促進本院學生的學習向上氛圍和教師的教學視野與經驗,為未來國際化合作辦學積累經驗。

2016年5月20日,三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與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正式簽約。三江學院成為江蘇省內與IET合作的第一所高校,也是國內與IET合作的第一所套用型高校。IET教育合作夥伴協定的簽署,意味著我校相關工科院系將會享受IET金牌合作的各項服務,並且IET將對我院教師申報國際註冊工程師以及工程類專業進行IET國際工程認證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課程、在校活動及線上學習資源等各項服務,為工程專業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提供國際交流平台。

辦學定位

人才培養定位

堅持“加強基礎,增強能力,學用結合,服務社會”的人才培養思路,培養基礎紮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套用型人才。

層次與模式定位

立足江蘇,面向市場,服務地方,從社會對電子信息類人才需要出發,培養出適應信息產業發展的人才。

學科專業定位

以套用學科為主,構建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需要、緊扣地方產業結構的學科專業體系。

專業設定

電子信息工程

培養通信、信息處理、控制、消費電子、計算機套用等近代電子信息領域的套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畢業生具有電子學、信息系統、計算機等學科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工程實踐技能。

專業主幹課程:電路分析基礎、低頻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數字電路與系統、信號與線性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基礎、C語言程式設計、微機系統與接口技術、通信原理。

主要實踐環節:電子技術認識實習、電工電子實驗、電子線路實驗、C語言程式設計、數電/模電綜合課程設計、EDA技術及實踐、生產實習、軟體設計、通信綜合技術實踐、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該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電信、移動通信、廣播與電視系統、網路工程公司、金融等部門及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運行和技術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信息傳輸與處理、設計、分析、套用、研製、開發、教學和管理工作。

電子科學與技術

培養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光電子技術等方面的套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專業主幹課程:電類平台課、半導體物理、微電子器件、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功率器件、感測器原理、單片機、DSP器件原理與套用、電磁場與微波器件原理與工藝、光電子技術、太陽能電池原理與工藝、微電子器件與電路可靠性。

主要實踐環節:電子技術認識實習、積體電路測試分析、大學物理實驗、電工電子實驗、數電-模電綜合設計、電子線路實驗、積體電路CAD、綜合電子設計、數字/模擬積體電路課程設計、微電子電路生產實習、畢業設計。

就業方向:該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電子器件、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高新科技企、事業單位工作,可從事微電子電路和新型器件的設計、分析,積體電路和器件的製造,積體電路測試與套用等工作,也可進行電子設備與系統研製、生產、套用、安全防範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等。

通信工程

以培養通信工程、信息技術領域內的套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為目標。培養具有較好專業基礎知識,具備較強電子與通信系統設計和開發能力的人才。

專業主幹課程:電路分析基礎、低頻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線性系統、數字電路與系統、通信原理、移動通信系統、現代交換技術、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基礎、微機系統與接口技術、C語言程式設計。

主要實踐環節:電子技術認識實習、電工電子實驗、電子線路實驗、C語言程式設計、數電/模電綜合課程設計、EDA技術及實踐、軟體設計、生產實習、通信綜合技術實踐、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到通信系統、高科技開發公司、科研院所、設計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網路、系統、設備及信息交換、傳輸和處理方面的研究、設計、開發、施工、維護和管理等工作。

微電子學

培養微電子學、信息技術、光電子技術及光電子器件等方面的套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專業主幹課程:專業物理、半導體物理 半導體器件、光電子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微電子器件與電路可靠性、微波器件原理與工藝、通信原理與系統、單片機、功率器件、半導體材料、太陽能電池原理與工藝、感測器原理。

主要實踐環節:電子技術認識實習、積體電路測試分析、大學物理實驗、電工電子實驗、數電-模電綜合設計、電子線路實驗、積體電路CAD、綜合電子設計、數字/模擬積體電路課程設計、微電子電路生產實習、畢業設計。

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到太陽電池、LED、LD、晶圓、半導體材料、電子元器件以及集成光電子電路等大中型企業、科研所工作,可從事積體電路及光電器件開發設計、製造和測試、套用等工作,也可從事相應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特色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江蘇省特色專業、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類建設點)

通信工程專業(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類建設點)

教學成果與就業

該院歷來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有相對穩定的就業渠道。現已向社會輸送多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近100%,學院多次被評為校“就業先進集體”。畢業生具備了較強適應性、較高專業技能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及發展後勁,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該院一貫重視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工作,近幾年部分獲獎情況如下:

2008年於蘇霞等同學獲得第三屆“飛思卡爾”杯智慧型車大賽華東賽區二等獎;

2008年劉為勇等同學獲得第三屆“飛思卡爾”杯智慧型車大賽華東賽區三等獎;

2009年該院教改項目《民辦高校電氣信息類專業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0年學院學生獲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第十屆高等數學競賽三等獎4項;

2011年學院學生獲第四屆江蘇省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

2012年學院學生獲第十一屆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非理科專業高等數學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2013年學院學生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江蘇賽區三等獎1項;

學生獲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慧型車競賽華東賽區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優勝獎1項;

2014年學院學生獲第十二屆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高等數學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

學生獲首屆全國生物醫學電子創新設計競賽三等獎3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