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簡介
三江口鎮地處遼寧、吉林、內蒙三省交接處,全鎮區域面積3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3萬畝,人口3萬,其中農業人口2.4萬,轄12個村,3個居民委。幾年來,三江口鎮除大力發展玉米等傳統農業外,對黃煙、蔬菜等產業進行開發。已逐步形成“南菜北煙”的農業規模。2007三江口鎮黃煙種植面積達6500畝、種植戶達242戶、水稻種植面積1700畝、蔬菜3700畝。全鎮人均收入達4187元,鎮工農業總產值2.1億元。鎮財政收入達310萬元。具體特色產業:劉塘坊村的棚種黃瓜、三江村的蒜苗、劉胡村和莊稼窖村的黃煙、寶龍的花生、海豐和大力的水稻都已經打開市場,創出品牌。2007年,引進了“大連松源玉米深加工項目”投資近5億元。三江口
歷史沿革
三江口鎮原地名後大明屯。據查1889年(光緒十五年)因大雨東遼河泛濫,洪水淹沒右岸良田和房屋,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後旗的三江口地區嚴重受災。無家可歸的三江口人紛紛渡河到東遼河左岸後大明屯定居。由於三江口的住戶居多,有些手工業業主、經商戶重操舊業,故後大明屯改為三江口。由於三江口鎮處於遼、吉、蒙三省交會的要衝之地,是東北軍事的要地,四平市的外圍。日偽統治時期,本鎮倫為日本帝國主義殘暴的法西斯統治之下,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三江口人民配合東北抗日義勇軍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日期,本鎮處於國民黨、八路軍兩軍相持的拼爭之地,當年的縣委副書記鞏紹英曾親自坐鎮三江口,指揮武工隊,配合八路軍作戰。在攻克四平的戰鬥中,本鎮人民配合主力部隊阻止南下應援的國民黨部隊,經過敵我雙方的反覆較量,境內於1947年獲得解放。解放後的50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項事業突飛猛進,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奏響了一曲曲壯麗的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