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踏沙灘

三月三,踏沙灘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體現了民眾性、參與性、遊樂觀光的特色,並以規模大,活動項目多,投入少,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對外影響大,社會效益佳而蜚聲海內外,成為借民俗文化活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打造海洋觀光旅遊的新亮點。2009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神秘美妙的由來:

三月三,踏沙灘 三月三,踏沙灘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關於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有一種說法跟南宋大臣陸秀夫有關。傳說南宋末年,石浦沙灘附近有一美麗善良的漁家姑娘,以拾辣螺為生,人們稱她為“辣螺姑娘”。一次,“辣螺姑娘”在沙灘拾螺時發現一外地受傷男子,遂將他救起,並帶回家中悉心照料,那男子就是南宋大臣陸秀夫。在療傷期間,陸秀夫和“辣螺姑娘”漸漸地互生愛慕之心。傷愈後,由於陸秀夫國事在身,匆匆告別,臨行之前許諾功成之後娶“辣螺姑娘”為妻。不幸的是,陸秀夫走後,“辣螺姑娘”被當地漁霸看中,欲強迫成親。娶親當日,“辣螺姑娘”以死相拼,投海身亡,這一日恰為農曆三月初三。以身殉情的“辣螺姑娘”冤魂不散,每年此日都會爬上沙灘,翹首北望,等候情人歸來踐約。後來,善良的村民每年三月初三會趕到沙灘,紀念這對忠貞不渝的戀人,最後漸漸衍化成民間傳統活動。

三月三,踏沙灘 三月三,踏沙灘

三月三是我們的親人出海打漁而逝去未歸的親人從海洋魂歸故里的日子。他們不想看到你哭哭啼啼的樣子,而是想看見你和你的家人與親人一起手牽手高興的在沙灘上嬉戲,漫步幸福生活的樣子。這其實就是我們象山海祭親人隱喻的文化。

三月三,踏沙灘 三月三,踏沙灘

也有人稱“三月三、踏沙灘”的由來與生產勞動有關。象山的歷史上本無“三月三、踏沙灘”的民間文化活動,有的只是紅紅火火的生產勞動。沿海一帶歷來廣泛流傳著這樣兩句俗語:“三月三、辣螺爬沙灘”,“三月三、螺子螺孫爬上灘”。按農事在三月初三前後,地溫、水溫開始升高,真可謂“淺海辣螺先知暖”,到了這時節,螺們便不顧死活地爬上灘頭,這一爬正合了漁家、農家之意,人們便在這個季節相繼去沙灘拾撮。當地百姓說,踏過三月三的浪,一年裡會手腳輕健,不長瘡癤。“三月三、踏沙灘”的民俗也隨之形成。

如今,雖然灘頭資源逐漸枯竭,當地老人仍耐不住在這個日子帶著晚輩趕沙灘,重溫昔日拾螺的場面。“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也逐漸形成一個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動。

源遠流長的發展:

1998年,當地政府和文化部門在繼承民間傳統“石浦三月三”的基礎上,進行策劃引導,使活動主題更加明確,活動內容更加豐富,活動形式更加多樣,從而使原來的自發性、無序性、鬆散型的活動變成有組織、有領導、有計畫的沙灘廣場民俗文化活動,活動項目從原來的8項發展到現在的20多項。觀者多時,達十幾萬人,成為象山民俗文化活動的一項品牌。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灘”,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以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為主體,以體育、漁業競技項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雜技節目為陪襯的特點。其中的文藝表演多種多樣,除了跑馬燈、舞龍燈、彩閣巡遊等,還有據《辣螺姑娘招親》等民間故事改編的越劇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拋彩球”在觀眾中招親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具有民俗性、民眾性、參與性和娛樂性等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