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村[廣東省興寧市新陂鎮三新村]

三新村,隸屬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新陂鎮,位於新陂鎮西北。東鄰新元、家莊,西鄰葉塘河西,南連樂仙,北靠麻嶺河、上長嶺。北有麻嶺河,南有西山河,是一個雙河緊夾約1.5公里呈長方形的平原村莊,村委會距鎮政府3公里。全村有548戶2325人,水田953.68畝,旱地100餘畝。由樂善、亭高、上樓、下樓、莊上、塘肚裡、鄭屋七個自然村18個村民小組組成。有李、郭、宋、鄭、江、陳、王、賴八個姓氏居住。

歷史沿革

三新村莊上是李氏始祖屋,一九五三年民主建政時,由新群村、新星村、新元村各取一“新”字而稱為三新人民政府。一九五五年改為三新高級社。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時稱三新大隊,一九六一年三新大隊分為新群、新莊、新星、新聯四個大隊。一九六三年十月新群、新莊合併為新莊大隊(新星、新聯合為新聯大隊)。一九六八年八月稱新莊大隊革命委員會。一九八四年四月稱為三新鄉人民政府。一九八七年四月稱三新村民委員會。一九八九年九月為三新村管理區辦事處。一九九九年四月至今稱三新村村民委員會。

經濟發展

三新村根據習慣和自然條件,以種植水稻為主,早晚兩造。冬種蠶豆、小麥,一年三造可收。旱地種花生、黃豆等經濟作物。解放後興修水利、平整耕地,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改良品種,認真貫徹落實農業“八字”憲法。在水、土、種、肥、密、保、工、管上狠下工夫,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尤其實行承包責任制後,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積極回響政府號召,科學種田,實行塑盤育秧拋秧。取得水稻產量大幅度的增長,實現了畝產超千斤,其它農作物也取得不同程度的增長。

由於地少人多,村民一年兩造按季節種完水稻的同時,尋找工副業門路,爭取提高現金收入,在勞動力出路方面,大概分兩個時期。一是集體化時期(1955——1979年)由公社、大隊、生產隊統一安排,除集體出勤外,業餘時間在自留地、飼料地種些蔬菜和經濟作物,養雞、鴨等作為副業收入。二是實行承包責任制後(一九八零年)普遍是女人在家種田、養豬等,男人出外做工。有的農戶按自己的技能從事糧食加工、養魚種果,全村現有加工廠四間,紅磚廠一間。養魚專業戶十戶,水面百餘畝。種果專業戶十戶80多畝,農戶在政策引導下各顯其能。2005年全村人平收入3700元。由於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放寬了政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收入不斷地增加。農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目前全村家家戶戶建有新房,裝有電話、電視。據統計有六十八戶村民還在城市購置了新房。真正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隨著形勢的發展,交通工具也不斷的更新,腳踏車基本淘汰,大部分農戶購有一兩部機車,個別家庭已經買上小汽車。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工具更新,農村原有鄉道遠遠不適應時代的要求。路通財通,一九九四年下樓至鯉麻橋開闢了一條一公里長的泥沙公路連線興葉公路,一九九八年至二OO五年,得上級的支持和在外鄉賢募捐、村民自願捐款,籌集資金對道路進行改造、擴大,路兩邊砌石,路面實行水泥硬底化,目前全村水泥硬底化約六公里,七個自然村十八個村民小組之間可全面通行汽車。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解放後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開發塘肚裡,調整排灌系統,一九七七年對麻嶺河、西山河進行了改造,對河床比地面高出三米多的麻嶺河實行了230米兩面砌石,新建水閘三個。二OO二年用上級支持和民眾的捐款實行了山水田林路改造,由引仙溝至下樓砌石一千多米,由下樓至翻身樓兩千多米,由下樓至長嶺尾一千多米,由上樓至八角亭一千多米實行“三面光”工程。二OO三年冬,由嶺尾至井下西山河改造,莊上村民捐款四千多元,政府撥款兩萬多元,總計用款三萬多元。二OO四年,由樂善郭漢彬捐款一萬八千元對麻嶺河段清理掃障。二OO五年,“大禹杯”項目在三新村落實,由翻身樓至宋屋排灌溝一千五百米全線砌石,以上“三面光”工程的落實,提高了排灌能力,改善了農田耕作條件。

文化教育

一九四五年村里興建弦升國小(即現在新莊國小),學童依習慣分別在麻嶺國小、力行、友俊、慶華等國小讀書。解放前,念完國小畢業的人不多,中學的更少。解放後,適齡兒童百分百入學,現已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徹底消滅了文盲。一九八五年,上級政府支持,民眾自願捐款對新莊國小危房進行改造。

三新村[廣東省興寧市新陂鎮三新村] 三新村[廣東省興寧市新陂鎮三新村]

二OOO年春,香港同胞李立果先生捐款六十二萬元拆除舊校舍,興建一幢“念祖”教學大樓,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二OO五年,企業家鄭健兒的母親鄭炳英捐款一萬元,對學校的植物園、文化走廊進行綠化。現在的新莊國小是一間環境優美的新型學校。為國家培育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OO三年,村委對原有村址進行改造,建了一棟兩百五十多平方米的辦公樓。同年農村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全村百分之三十的村民加入。二OO四年至二OO五年全村百分之五十的村民加入,解決了民眾就醫難、因病返貧,使民眾得到了實惠。為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發展老齡事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1990年成立了老人協會,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百分之九十自願入會,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有一份熱發一份光。

實行計畫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多年來實行“三為主”的方針,宣傳教育民眾,民眾對計畫生育的認識和實行計畫生育的自覺性不斷提高,2006年出生16人,出生率6.91‰,計畫生育率87.5%,基本達到上級要求 。

名人鄉賢

李彩古,武藝超群,人們常說李彩古敢破壞人肚,好打抱不平,維護正義。使窮人得到他的正義支持而揚眉吐氣。還有一手治病的本領,對患病窮人免費治療。

李安定,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陸軍大學第二期畢業。曾任福建省保全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兼閩東保全司令。

李明,雲南講武學堂及陸軍大學畢業。歷任營、團、旅長、師長、副軍長。解放後先後任興梅專員公署副專員、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

李新俊,民國政府內政部常務次長、部長。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解放後在馬來西亞辦中學,培育學子,後居加拿大。

李則芬,是文武雙全的抗日將軍。先後在黃埔軍校、陸軍大學畢業。歷任師長、副軍長。到台灣後棄武從文,專心治史,卓有成就,著作頗豐。此外,另有譯著數百萬言。

李雲田,上樓人,曾任少將辦公室主任,為李振軍長新建部隊作過重要貢獻。

李佛雲,上樓人,上校軍械庫長。多次以槍枝彈藥支持游擊隊,對新中國解放事業有重要貢獻。

李覺宇,上樓人,上校科長,中山大學畢業,解放後在新陂中學任教,現住美國。

李浪佰,上樓人,上校,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畢業後留黃埔軍校任上校大隊長。

李真本,上樓人,縣參議長。解放前曾掩護地下工作者陳紫明等同志,為閩粵贛邊縱一支隊六團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李燼玉,下樓人,高級工程師。曾在廣東省建設委員會任職,是一位有名的橋樑工程專家,是設計廣州海印大橋、汕頭大橋、虎門大橋等的主要成員之一。

李煥良,莊上人,早年參加革命,曾任閩粵贛縱隊三團團長,為和平解放興寧起了重要作用。解放後任汕頭軍分區作戰科科長,後任汕頭地區公路局局長。

李華,莊上人。曾任連指導員。後任中山市小欖鎮黨委書記,中山縣副縣長,市人大常委主任。

李建生,莊上人,廣州市白雲區人民醫院外科主任、副院長,軍醫大學畢業,曾在解放軍一五七醫院主持施行脊柱後凸畸形矯正手術,獲全軍科技二等獎和三等獎。一九九一年曾參加國際脊柱外科研究會,其論文受到中外學者高度讚譽。

李定國,上樓人,武漢市軍區職工醫院副院長、內科主任。曾編寫《現代醫學診療進展》專著。

李巨川,上樓人,武漢大學副教授,1994年參加日本舉行的新建住宅設計競賽中,其論文《與一塊磚共同生活一星期》榮獲第三名。

李壽中,曾任江西省公路段段長,高級工程師。兩次赴科威特設計橋樑和路段建設,受到科威特政府的稱讚。

李立果,上樓人,企業家,現居香港,曾為新莊國小捐款六十二萬元建設教學樓,多次捐款支持老協會活動。

李啟中,上樓人,江西龍南工藝美術幹部。1994年榮獲國家科研功臣稱號。

李同坤,興寧市扶貧辦主任,曾任石馬鎮、崗背鎮黨委書記

李誠,井下人,興寧市地稅局長。

宋石苑,樂善圍宋屋人,興寧市國稅局長,

李清發,長嶺尾人,翁源縣府辦公室主任,政協主席,現已退休。

李訪梅,長嶺尾人,翁源縣委宣傳部長,現已退休。

郭威龍,樂善圍人,興寧籃球青年隊隊員。

郭偉健,樂善圍人,心夢緣服飾董事長

郭偉,樂善圍人,美偉服飾董事長、

郭啟發,樂善圍人,四望嶂留守處書記。

郭志海,樂善圍人,深圳市勞動局局長,現深圳市人才培訓中心主任。

郭志環,樂善圍人,廣梅汕鐵路醫院院長,省勞模。

郭興文,樂善圍人,企業家,海南沙珠島旅遊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鄭健兒,企業家,順興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省勞模。

鄭健雄,企業家,正興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領導機構

三新村現有黨員47人,村幹部六人。兩委幹部通過先進性教育,在上級黨委直接領導下及廣東漢劇院“十百千萬”駐村工作組和鎮駐村幹部的具體指導下,組織帶領全村村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群策群力。為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

歷任黨支部書記

丘惠蓮 1953年12月——1958年8月。

劉佛雲 1958年9月——1961年。

丘惠蓮 1961年5月——1963年10月。

肖俊梅 1965年1月——1972年12月。

李元泉 1971年1月——1972年12月(代書記)。

李維新 1972年12月——1975年7月。

李遠來 1975年8月——1980年9月。

李發巨 1980年10月——1984年3月。

李新祿 1984年3月——1998年3月。

郭欣梅 1998年3月——2001年

李勝強 2002年起任——

歷任村委主任(鄉長、大隊長、革委管委、主任)

丘惠蓮 1953年——1958年10月。

羅進娣 1956年12月——1957年12月。

劉玉英 1961年5月——1963年10月。

李杞新 1963年——1972年12月。

李則才 1970年——1972年12月。

李維新 1972年——1975年5月。

李遠來 1975年6月——1980年6月。

劉玉英 1975年5月——1980年6月。

郭欣梅 1980年6月——1998年3月。

李勝強 2002年起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