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廟[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管轄村]

三官廟村位於膠州市舊城河頭源門外西南部,南關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1公里處,東鄰丁家莊,北依中雲街道辦事處的南臥龍莊,西隔河緊靠中雲街道辦事處的苗家村和南關街道辦事處的趙家小莊,南接法家大村和城子村。全村原有耕地592畝,現有175畝。共360戶,1338口人。

村莊由來

三官廟 三官廟

膠州 三官廟村以廟得名。據《紀氏族譜》記載,紀氏始遷祖紀元,於明永樂2年(1405)由青州遷移,來到膠治西南三里許,墾田業農。後生齒日繁,成為村落,建三官廟,稱紀家廟。(目前本村有張姓、萬姓、紀姓、王姓、劉姓、修性、蘭性、李姓等幾大性) 清武功將軍趙涵吉於道光12年(1833)重修三官廟,名聲大振,遂改紀家廟為三官廟。沿用至今。

經濟狀況

三官廟村地處三里河、雲溪河沖積平原西部,西高東低,土質屬沙質棕色壤土,鬆軟保墒,肥沃異常,適宜於小麥、玉米、大豆等各種作物的生長。上世紀八十年代前,以農業生產為主,生產大隊在大力抓好小麥、玉米、高粱等高產作物的同時,大面積種植大白菜、蘿蔔等蔬菜,以增加集體收入。社員的零花錢,除集體分配外,主要靠自留地小菜園補貼。改革開放後,土地承包到戶,社員除種足夠自己吃和應交公糧的糧食作物外,大力發展蔬菜生產,尤其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發展蔬菜大棚種植以來,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供應膠城市場,因此,村民逐漸富裕起來。 三官廟村歷屆黨支部,都能利用距膠城近的優勢,在抓好農業的同時,努力抓好工副業生產。1961——1975年,由本村創建了青島裝卸隊,赴青開展裝卸業務,為集體創收。1975——1987年,除發展壯大了青島裝卸隊外,還創建了村橡膠廠,壯大了集體經濟。1987——2004年,抓住機遇,搞好招商引資,先後引進“東成元有限公司”、“青島丕承電子有限公司”、“青島天元皮革製品有限公司”和“青島信永印花有限公司”、“中日合資地之源環境科技,五家外資企業;引進青島海風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等內資企業。這些內外資企業為村集體創造了二百多萬元的財富,因此有財力為集體辦實事,辦好事。在這期間,硬化了全村的道路,免費為村民拉上自來水,沿東街建商業網點房60家。 三官廟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村東是梧州路,村前是北京路,村後是揚州路,西臨南關工業園,各種建設用去大量土地,現全村僅剩175畝土地,人均耕地只有0.16畝。現任黨支部和村委會,針對這一實際,除協助抓好以前引進的內外資企業外,又引進“環宇加油站”、“科信達鋼結構有限公司”、“繽繽服裝有限公司”、“九龍大酒店”、青島福德服裝有限公司、青島恆祥駕校、青島寶運來農資公司11家內資企業,並積極鼓勵支持小五金、小餐飲、小百貨等60多家個體企業,增加了集體收入,擴大了稅收來源。現在村集體年收入30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6000元。

社會事業

三官廟風景及人文 三官廟風景及人文

三官廟村,自紀氏立村始,就注重以耕讀教子孫,因此,學館從未間斷過。 民國晚期,本村文士金耀譜設館收徒近20人,湧現出張文杰等一批能文善寫之仕,他待徒弟寬厚仁慈,諄諄教誨,甚得學生和家長的愛戴。解放後1949年春復學,為教學方便,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不同的國小就讀。當時的初小學生,有的到苗家村,有的到趙家小莊,有的到城子國小上學。1966年村里辦了民辦國小,四年級以下的學生可以在本村就讀。1987年與丁家莊、城子等10個村集資在村前修建了當時全縣最高標準的完全國小,共18個班,53個教師,800個學生。1968年村里創辦了幼稚園(當時叫育紅班),現在全村幼兒入園率100%,中國小入學率100%,大學本、專畢業生近百人,中專畢業生近百人。。

特產農作物

三官廟村由於地處三里河、雲溪河沖積平原西部,西高東低,土質屬沙質棕色壤土,鬆軟保墒,肥沃異常,除適宜於小麥、玉米、大豆等各種作物的生長外,本村村南土地特別適合種植大白菜(三里河流域屬“膠白”優良種植區),由於本村屬硬水地(俗稱懶水地)對菠菜的種植十分有優勢所以三官廟的“懶水菠菜”十分有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