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言性辯

《三子言性辯》是唐代杜牧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三子言性辯

孟子言人性善,荀子言人性惡,楊子言人性善惡混。曰喜、曰哀、曰懼、曰惡、曰欲、曰愛、曰怒,夫七者情也,情出於性也。夫七情中,愛、怒二者,生而能自。是二者性之根,惡之端也。乳兒見乳,必拏求,不得即啼,是愛與怒與兒俱生也,夫豈知其五者焉。既壯,而五者隨而生焉。或有或亡,或厚或薄,至於愛、怒,曾不須臾與乳兒相離,而至於壯也。君子之性,愛怒淡然,不出於道。中人可以上下者,有愛拘於禮,有怒懼於法也。世有禮法,其有逾者,不敢恣其情;世無禮法,亦隨而熾焉。至於小人,雖有禮法,而不能制,愛則求之,求之不得即怒,怒則亂。故曰愛、怒者,性之本,惡之端,與乳兒俱生,相隨而至於壯也。凡言性情之善者,多引舜、禹,言不善者,多引丹朱、商均。夫舜、禹二君子,生人已來,如二君子者凡有幾人?不可引以為喻。丹朱、商均為堯、舜子,夫生於堯、舜之世,被其化,皆為善人,況生於其室,親為父子,蒸不能潤,灼不能熱,是其惡與堯、舜之善等耳。天止一日月耳,言光明者,豈可引以為喻。人之品類,可與上下者眾,可與上下之性,愛怒居多。愛、怒者,惡之端也。荀言人之性惡,比於二子,荀得多矣。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市)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進士,曾任弘文館校書郎、左補闕、監察御史,黃、池、睦、湖等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杜牧受祖父杜佑影響,關心國事,有政治抱負。牛李黨爭時期,牛李兩派都賞識他的才能,但因他“剛直有奇節”(《新唐書》),不願趨炎附勢,因此兩派對他都不重用,一生鬱郁不得志,未能施展抱負。杜牧的詩多指陳時政之作,詩風飄逸俊爽, “雄姿英發”(劉熙載語),別具一格。杜牧擅長近體,以七言絕句最為出色,是唐代絕句大家。他又是晚唐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有《阿房宮賦》。有《樊川文集》,存詩二百餘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