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簡介
三和鎮隸屬於江蘇省海門市,位於海門市西郊,東以宋季河與海門市區分界;南與海門開發區、沿江漁場、種羊場相連;北與天補鎮相接;西與通州區川港鎮毗鄰。西至蘇通大橋8公里,南距海太渡口5公里。區內沿江公路、富江路、大港公路等五橫四縱九條高等級公路貫通東西南北;進入市區唯一的內河航道——滸通河穿境而過;規劃建設中的寧滬鐵路縱向通過。1949年設三和、濱海、三民、路南鄉,1957年合併稱三和鄉,後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4年設鎮。2006年,全鎮總面積36.5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0.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31公頃。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37個村民組,13163戶,33796人。其中外來人口468人,非農人口1230人。鎮村從業人員20702人。轄向榮、高北、興隆、向民、高南、兄弟、桕生、大興鎮、岸角、洪北、自新、工農、培新、斜洪、和宏、太平、三和、社南、鬥爭、快樂、牛洪、近江、三南、橫橋、沿江、創業、三民、志氣、三圩、新沙、遠征、創新、江淤33個村委會。地區生產總值15.6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6877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3億元。農業種植玉米、水稻、棉花、黃豆、赤豆、油菜等。特產薄荷、小辣椒。副業以種桑養蠶、水產養殖為主。企業有紡織、服裝、皮鞋、毛條、發條、機械、輕工、印刷、化工、建築、建材等行業。歷史沿革
三和鎮地處長江下游,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早在乾隆年間的二十年代(1736年—1756年)陸續漲出來了一大片沙灘,並命名為“裙帶沙、大洪沙、玉心沙、復興沙”。那時的裙帶沙和玉心沙隸屬通州管轄;復興沙和大洪沙隸屬崇明縣管轄。乾隆33年(1768年)由江蘇巡撫決定將以上四隻沙劃歸海門直隸廳管轄。三和就在那時有這四隻沙合組而成。當時有徐、杜、沈3家在此處開設小店,故取名三和。民國16年(1927年)夏,1957年合併屬匯通區的三和、濱海、三民、路南4個小鄉,建立三和鄉。1958年建立三和人民公社,1983年復稱三和鄉,鄉政府所在地上三和鎮,1994年撤鄉建鎮,鎮人民政府駐三和大港公路與南三公路交會處。全鎮下轄33個村,367個村民組。2002年,全鎮33個自然村合併為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37個村民組。區位優勢
航空:西距南通機場25公里,南距上海虹橋機場90公里、上海浦東機場120公里,西距南京祿口機場200公里。大橋:西距蘇(蘇州)通(南通)大橋10公里,東距崇(崇明)海(海門)大橋6公里。
水運:南距海門港6公里、上海港70公里,西距國際航運中心上海港的輔助港南通國際貨櫃碼頭30公里。
鐵路:北距寧(南京)啟(啟東)鐵路6公里。
公路:蘇336省道橫穿東西,大港一級公路縱貫南北,北距寧(南京)啟(啟東)高速公路6公里。鎮村均由硬質黑色化道路連線。
項目建設
2008年初,三和鎮黨委、政府從三和項目建設的實際出發,大力實施以工業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汽車10里長廊為特色,以招商引資、項目開工、投產達效為核心,一、二、三產業項目整體推進的目標任務。在項目推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前提下,要實現年初確定的目標,實現三和鎮經濟快速發展,關鍵就是建立一種項目建設強推進機制,實打實地抓落實,硬碰硬地抓考核。2008年三和鎮形成了項目推進壓力傳遞等三大機制:項目制包乾,“曬太陽”推進,大環境承諾,做到天天交流、周周小結、半月匯總,每個黨政領導掛帥一個團隊,鎮村幹部均分到每個團隊之中,比一比,賽一賽,把全體鎮村幹部興奮點和聚焦點都集聚到項目為重點的經濟工作上。圍繞“雙過半”,三和鎮先後召開了“雙過半”推進會和服務環境年動員大會,在三和鎮上下進一步形成了“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乾”的濃烈氛圍,強勢推進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建設、早竣工、早投產。特產產業
海門市三和鎮總投資5000萬元的嘉宇名人汽車廣場竣工,當日進駐的北京現代、悅達起亞兩個品牌的汽車銷售4S店開門應客。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裡,三和打造的汽車銷售十里長廊先後已有19家品牌汽車銷售店落戶,其中4S店達到10家。汽車服務業集群正在三和鎮快速崛起。海門市委、市政府從進入橋港經濟時代的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三和鎮地處海門市城郊接合部,是蘇通大橋接壤海門的門戶,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獨特,對外連線和輻射功能強,適合將汽車服務業作為特色產業來打造。2006年尼桑4S店捷足先登,並已達到尼桑品牌預期的效果,尼桑店銷售直線上升,在2006年全國汽車銷售緩慢的形勢面前,三和鎮尼桑店汽車銷售增幅依然在30%以上。尼桑4S店創辦成功,增強了三和鎮加快發展汽車服務業的信心,也放大了三和鎮集聚汽車4S店的磁性能力。隨之,別克、廣本、北京現代、悅達起亞、一汽豐田、斯科達、上海大眾、長安福特、一汽大眾等4S店相繼落戶。同時,江玲、標緻、奇瑞等9大汽車品牌的3S店和銷售店紛紛登入三和。汽車品牌店的入駐,拉動了汽車服務的相關產業,在三和的汽車銷售十里長廊中,汽車美容、汽車維修、汽車零部件銷售、餐飲業快速發展。三和鎮又規劃啟動1450畝的汽車廣場,前期啟動300畝。主要以汽車美容、汽車銷售為主,以休閒娛樂、購物、餐飲等配套為輔。建設30個汽車4S店,一個30萬平方米的汽車展示中心,項目總投資超過10億元。11月18日,汽車廣場名稱通過省工商局的核准,前期工作已啟動。文體發展
境內有中新國中,中心國小各1所;中學生1029人,小學生1300人;教師148人。先後榮獲“文明單位”、“百分考核優秀單位”、“科普宣傳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並成為南通大學教學實踐基地。三和鎮是屬革命老區,早在1927年,海門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即三條橋黨支部在三和地區成立(今雙高村境內),由黨支部書記張冠今(公開身份為三和中心國小校長)、支部成員顧煥棋、顧錦揚、杜恩露等人組成並帶領三和人民開展了艱苦卓越革命鬥爭。
經濟發展
三和鎮工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花友蜂場全國有名,職工100多人。60年代辦起了農具廠、農機廠、磚瓦廠等企業。80年代中期,三和鎮“兩條一鎖”——三和鎮毛條廠、三和村毛條廠和上海求精鎖廠海門分廠稱雄海門。88年成為第一批工業經濟超億元鄉鎮。1990年,有企業33家,職工2105人,工業總產值1.5億元。200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1億元。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5.4億元。主要包括:機械五金、紡織繡品、電子材料和汽車相關產業等4大支柱產業。2003~2007年中共流轉土地7339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8%。全鎮新增、擴建農業項目60個,實際完成投資2億元,初步形成了以科技農業園、城郊農業園、綠色循環農業園和休閒農業園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產業群;全鎮中高效作物面積達到178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0%。通過觀念引導、技術培訓、資金扶持,圍繞果品、禽畜、蔬菜、特經作物四大優勢產業,做足做好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三大文章,共獲省無公害基地5個,總面積29000畝,無公害農產品7個,綠色食品2個,有機食品1個,農產品註冊商標4個。通過紮實有效地開展動物疫病防控、抗旱防汛等工作,維護了農業生產的安全和穩定;我們切實執行農村稅費制度,推行涉農收費公示制度,全鎮各村取消了農業稅;在實行“一事一議”籌資中,按每勞50元標準,年收取一事一議74.5萬元,五年共收375.19萬元,給每勞減輕負擔100多元;近幾年中,及時發放涉農補貼,累計兌現各類惠農資金130萬元,有效地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2007年預計全鎮可實現農業總產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2.5%。通過盤活資產,整合資源等措施,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村營收入由2002年的31萬元增加到52.5萬元,增長了69%。同時,我們積極重視和發揮好專業合作組織的中介、推動作用,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9家,其中南通市“四有”合作組織1家,海門市“四有”合作組織3家,新註冊合作組織6家,共吸收社員600多,帶動農戶5000多戶,做到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村村有特色。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5218元,提高到今年的8890元,年均增長11.5%。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以工業集中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實現工業發展速度與運行質量的同步提高。通過政府投入和市場化運作,健全並完善集中區基礎設施,不斷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步伐,有效地樹立工業集中區品牌,提升工業集中區檔次。我鎮先後投入近1000萬元,完成了工業集中區內道路、自來水管網、10KV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三和工業集中區於2003年被南通市政府評為示範工業集中區。同時加快投融資體制創新,積極探索投資主體多元化,先後建成了山鷹中小工業園、輝煌創業中心和揚博工業園三大區中園,為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發展前景。截止目前,工業集中區共落戶企業146家,完成建設總投資18.5億元。預計2007年全鎮可實現工業經濟總產值50.5億元、實現利稅4.5億元,分別是2002年的5.4倍、5.6倍。
第三產業亮點凸顯。依託我鎮特有的區位優勢、通道優勢、人文優勢,大力發展以品牌汽車銷售為龍頭,以汽車裝飾、美容、維護、保養和汽車金融保險、零配件銷售等為一體的現代汽車服務特色產業,全力打造三和服務業特色板塊。汽車服務板塊從無到有、目臻完善,目前,已建成尼桑、廣本、別克3家汽車4S店,另有兩級汽車銷售點——大眾、昌河、樂風等10多個品牌,人民西路汽車一條街已初具雛形。同時,進一步加大服務業特色村建設,組建行業協會,發揮協會效能。五年來,先後引導、建立健全兄弟村玻璃儀器行業協會、雙高村無公害小青菜行業協會、三江村酒釀行業協會和三和村獼猴桃協會,這些協會不斷完善協會職能,通過註冊商標、制定行業標準,鼓勵優品開發,抵制不平等競爭,從而提升了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擴大了市場份額和在外知名度,真正把我鎮的第三產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2007年,我鎮可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88億元,在2002年的基礎上,實現了五年翻番的目標。
建築經濟穩步發展,運行質量不斷提高。2007年全鎮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5億元,在2002年的基礎上,實現了五年翻兩番。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創新思路,創優環境,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外出招商活動。五年來,先後引進智利、南非、澳大利亞和台灣、香港、上海、浙江、江蘇等國家和地區的公司、企業來我鎮投資置業,引進1000萬元以上項目68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總投資16.06億元。2007年實際到帳外資1800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2590萬美元,分別是2002年的10倍、12倍。近些年,儘管用地指標日趨緊縮,但通過內部挖潛,向上爭取,積極化解土地瓶頸,五年來,全鎮共徵用土地105棕,面積1638畝,從而為我鎮的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打下了紮實基礎。
財稅收入穩步增長。通過拓寬“聚財、理財”思路,積極應對和消化土地出讓金減少等不利因素,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強化協調力度,深入挖掘各方面增收潛力,努力做到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目標的順利完成。同時,積極培植納稅大戶,全鎮新增年納稅百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鎮財力和發展後勁逐步增強。2007年可實現預算內收入6806元,同比增長22.8%。
知名企業
南通恆嘉公司是該鎮首家實現多元化經營的市骨幹企業。總占地70畝。公司一期工程——南通恆嘉廚具有限公司占地8畝,主要從事玻璃鍋蓋的生產、銷售,產品全部外銷,年出口創匯420萬美元。公司二期工程——南通恆嘉廚具有限公司與美國通用合資興辦了南通恆嘉空氣過濾器有限公司。占地18畝,投資2000萬元,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主要從事空氣過濾器機芯和整機的生產銷售,產品全部銷往美國、歐洲等已開發國家。06年1月份建成進入試生產。空氣過濾器項目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2005年3月,恆嘉公司又征地50畝,開工建設三期工程——高分子塑膠項目,註冊資本200萬美元,總投資300萬美元。恆嘉公司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億元,出口創匯2200萬美元。南通三瑛電子有限公司是生產電解電容器用電子正負極箔及鋁電解電容器的專業廠家。公司一期占地12畝,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2005年2月,三瑛電子增資1400萬港幣(註冊資本增加1000萬港幣),在原有廠區規劃2000萬元技改投入項目,新建6000平方米廠房及輔助用房,新引進、安裝8條負極箔生產線、4條正極箔生產線。二期建設全部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2006年3月,南通三瑛電子又在鎮工業集中區征地18畝,新上一個高壓箔項目,註冊資本210萬美元,總投資420萬美元。南通三瑛電子有限公司位於東海之濱全國衛生城市--海門市境內。地處長江三角洲,瀕江臨海,南至海太汽渡,西臨南通港,緊靠新長鐵路,距南通機場僅35公里,與上海、無錫、蘇州隔江相望,乘車至上海僅需2.5小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極為方便,生產鋁電解電容器及電解電容器用正極箔和負極箔,年生產電容器一億隻生產正極箔100噸,生產負極箔400噸,各種規格齊全,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檢測完善。
海門市佳宇實驗儀器廠成立於1995年,地點位於東海之濱全國衛生城市—海門市境內本廠主要產品有,吸頭、離心管、冷凍管、冷凍盒、離心盒、吸頭盒、試管,載玻盒等各種塑膠實驗耗材以及玻璃製品,有機玻璃、不鏽鋼製品等。
工業
三和工業集中區選址於省道蘇336線兩側,規劃總面積5.33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土地2.1平方公里。集中區東與海門市區接壤,西至海門市城市規劃控制線——大港公路往西500米,南至南海路西延段,北至十一號橫河。按照“科技含量高、投資效益好、生態環境美、示範作用強”的總體要求,以高標準配套、大生態格局、園林式廠區為原則,突出“高新技術、外向經濟”兩大主題。自2001年3月建區以來,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2082萬元:道路建設總長度8730米,總投入1920萬元。其中人民西路2200米綠化,投入100萬元;秀山西路1100米,投入900萬元;大港公路2800米,投入600萬元;創業一路800米,投入100萬元;創業二路730米,投入100萬元;培新路1100米,投入120萬元。架設10KV電線5600米,投入102萬元。鋪設4寸以上自來水管6000米,投入60萬元。整個園區交通便捷、地勢平坦、景色秀麗、環境優美,336省道和大港一級公路縱橫交匯,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交通優勢,成為長江北岸一塊投資寶地。截止2006年底,共有進區企業126家,累計投入18.5億元,其中500—1000萬元投入的企業有43家,1000—3000萬元投入的企業有18家,3000—5000萬元投入的企業有7家,5000萬元以上投入的企業有4家。2006年全區實現銷售收入213750萬元,利稅8597.5萬元,占全鎮工業利稅的72.6%。
三和鎮現有工業企業100多家。主要工業門類有電子鋁箔、玻璃廚具、塑膠玩具、床上用品、服裝繡品、玻塑儀器、彈子門鎖、煙火信號、五金加工、電鍍化工等。工貿園區規劃占地5.3平方公里,其中可供開發土地2.1平方公里。建區一年多來,已有28個企業前來洽談投資興業,園區已使用土地0.6平方公里。實現了路通、河通、水通、電通、郵通和土地平整其“五通一平”,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園區內還規劃建設中高檔別墅群生活區和集商貿、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商貿區,為投資者安全、愉快地賺錢和生活提供了諸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