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差法

三八線差法概念如下:
錄取分數
從院校錄取的角度,錄取分數一般分為最低錄取分數、最高錄取分數、平均錄取分數。
最低錄取分
是指院校某年度錄取的考生中成績最低的那名考生的聯考分數。
最高錄取分
是指院校某年度錄取的考生中成績最高的那名考生的聯考分數。
平均錄取分
是指院校某年度錄取的所有考生的平均聯考分數。
錄取區間(全稱錄取分數區間)
是指院校某年度最高錄取分數與最低錄取分數之差。
3/8分(讀作“三八分”)
將錄取區間等分為8等份,自下而上第三等份相應的點位所對應的分數即叫3/8分。如圖1, 某院校最高錄取分數=680分,最低錄取分數=600分,則錄取區間=80分。顯見3/8分=630分。
控制分數線
是聯考錄取的“生死線”,按錄取批次分別確定。如第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第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等等。只有聯考成績達到或超過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才有資格被該批次的院校挑選,低於這個分數的考生一般來說當年就與該錄取批次的院校無緣了。
線差
線差是我們在分析院校錄取情況時所引入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它是實際分數與各批次控制分數線的差值。
線差的作用主要用於對招生院校的錄取分數進行分析和比較,尤其是對不同年度的錄取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
例:遼寧某考生2003年以650分錄入北京大學,他的線差是650-523=127分。2002年遼寧某考生(文史類)也是以650分錄入北京大學,他的線差是650-532=118分(遼寧省2003年取消了文理分類,一本控制分數線為523分,2002年文史類一本控制分數線為532分)。顯而易見,雖然這兩個考生都是650分考入北大,但由於不在同一年度,其同一批次的控制分數線不一樣,所以他們的錄取線差是不一樣的。我們在進行比較分析時可以認為,無論是否在同一年度,錄取線差高的考生要比錄取線差低的考生位置靠前;我們同樣也可以認為,錄取線差高的院校要比平均錄取線差低的院校生源質量高。
需要強調的是,用於計算線差的實際分數可以因分析目的而異。比如,根據各院校最低錄取分數計算的線差叫做最低錄取分數線差;根據各院校平均錄取分數計算的線差叫做平均錄取分數線差。當然我們也完全可以根據分析的需要選取其他的分數計算相應的線差,“3/8線差”就是其中的一種。
3/8線差
根據3/8分計算的線差叫3/8線差。如圖1,3/8線差=110分。
加權3/8線差
加權3/8線差是運用合理的加權辦法,將同一院校不同年度的3/8線差進行加權計算所得出的加權平均值。
上線人數及上線率
上線人數是指某一考生群體達到某一分數線的人數。上線率是指某一考生群體中上線人數與總人數的比值。
上線率是比較學校(班級)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上線率高的學校(班級)教學質量高,反之則低。考生所在中學歷年的上線人數及上線率更是考生確定自己所處層次及在全省考生群體中位置的重要依據。
錄取人數及錄取率
錄取人數是指某一考生群體被某一批次院校實際錄取的人數。錄取率是指某一考生群體中某一批次錄取人數與總人數的比值。
同一群體同一批次錄取率與上線率之差是考察其志願填報情況的重要依據。志願填報好了,可以使錄取率接近或等於上線率。簡言之,就是能使上線的考生“個保個”地被錄取。這也正是我們進行志願填報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願上線錄取率
一願上線錄取率是院校實際錄取人數與第一志願上線人數的比值。它是我們分析院校錄取情況時將要經常用到的又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一願上線錄取率=實際錄取人數÷一願上線人數×100%
(約定:當一願上線人數為 0 時,按 1 計算)
計算一願上線錄取率的目的在於考察以第一志願報考某院校而且達到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比實際錄取人數(或招生計畫)究竟是多還是少(一願上線錄取率小於100%為多,反之為少),它是衡量和比較院校報考熱度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是考察和比較院校競爭強度、決定志願取捨的重要指標。值得提請注意的是,“一願上線錄取率”是相對於“一志願上線人數”,而不是相對於“一志願報考總人數”而言的,千萬不要弄混。它所表示的意義就是當你以第一志願報考這所院校並達到該錄取批次控制分數線後,被錄取的機率有多大。顯然,院校往年的一願上線錄取率越高,考生報考它時錄取機率就會越大。
加權一願上線錄取率
加權一願上線錄取率是運用合理的加權辦法,將同一院校不同年度的一願上線錄取率進行加權計算所得出的加權平均值。
一願上線率
一願上線率是第一志願上線人數與院校實際錄取人數的比值。它是一願上線錄取率的倒數。它的作用與一願上線錄取率相同,只是表示形式不同而已。
一願上線率=一願上線人數÷實際錄取人數×100%
一志願率
一志願率是指在院校實際錄取人數中,第一志願人數所占的比例。 當第一志願錄取人數 <= 一願上線人數時,它與一願上線率表示的意義相同。
一志願率=第一志願錄取人數÷實際錄取人數×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