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烈士亭簡介
綠色的柴米河畔,聳立著一座飛檐翹角的六角亭。亭右芳草萋萋,花開花落,散溢著沁人心脾的幽香;亭左松柏森森,蒼翠欲滴,掩映著七座烈士墳墓。這就是坐落在沭陽縣七雄鄉七雄村的七英雄紀念碑亭。亭中高豎一塊長方形巨碑,正面上書寫"七英雄紀念碑"六個大字,字跡工整而遒勁,莊重而俊秀;背 面為原沭陽縣委書記於康撰寫《七英雄紀念碑碑文》。吟誦碑文,你會知道,就在這片血染的神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
戰鬥經歷
1946年底,我軍主力在蘇中七戰七捷後向山東作戰略轉移。國民黨反動派向我蘇北根據地猖狂進攻,於1947年1月10日占領沭城。時仲灣鄉(在今七雄鄉境內)歸章集區管轄,處於對敵鬥爭的前哨陣地,為敵我雙方必爭之地。
1947年6月15日,盤踞在沭城的國民黨五十一師的一個營,偷偷開往官田,與據點裡的還鄉團共同策劃偷襲我仲灣鄉公所。事前,我方城東一帶負責人史國華已從內線掌握有關敵人動向,並派人遞送情報,同時,章集區委書記張聘三也得到了同樣的情報,並派人送信,要其火速轉移。但是,兩方面派去的人都未聯繫上。仲灣鄉的鄉村幹部和民兵對敵人的動向一無所知,仍在原地活動,未能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
6月16日凌晨,敵軍一個營和300多名還鄉團,黑壓壓地趴在柴米河堤,準備攻打仲灣鄉鄉公所。此時,河南城東三聯防宋廣德發現敵情後,首先鳴放第一槍。尖歷的槍聲劃破柴米河寂靜的上空,空氣凝固了。頭天晚上,仲灣鄉的鄉村幹部和民兵幹部分兩處住宿:鄉指導員章傑新等17人住緊靠柴米河堤的仲家,鄉屠文生等11人住河堤東北角宋家,兩處呈犄角之勢,以便發生情況時相互策應。
槍聲報警,情況危急!章傑新、屠文生分別在各自的駐地進行戰鬥動員,大家同仇敵愾,紛紛表示:為保衛家鄉,保衛人民,血戰到底,活著是戰士,死了是烈士!
拂曉,敵人在密集炮火的掩護下,向我兩處住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章傑新的住處是一個坐北朝南的院落,後面三間堂屋,東面兩間鍋屋,前面是個門樓,門樓不遠處就是柴米河堤。敵人以河堤為陣地,居高臨下,用輕重機槍向我處瘋狂掃射,17位民兵以門樓作掩護,機智、沉著地進行還擊,到吃早飯時,已打死打傷敵人20多名,而我方無一傷亡。
面對民兵們的頑強抵抗,敵人一籌莫展,只好派人前來勸降,得到的是章傑新義正詞嚴的拒絕:"我們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敵人見勸降不成,一面集中炮火猛轟,一面派人到堂屋後檐放火,霎時間,烈焰騰空,濃煙滾滾……
章傑新負了傷,還在繼續指揮戰鬥;仲灣村治安委員楊如成,膀子掛了彩,鮮血染紅了衣衫,仍堅守陣地,向敵人猛烈射擊。頃刻間,屋被燒光,目標完全暴露,敵人在河堤上用機槍瘋狂掃射,子彈像飛蝗似地落下,我方傷亡很大。仲灣村指導員仲維成、屠嶺村指導員葛恆興先後中彈犧牲,不少同志負了傷,情勢異常緊張!章傑新說,與其束手待斃,不如衝出去,決一死戰。於是,他把已經打壞了的手槍塞進陰溝以後,組織大家突圍,但敵人的火 力已經封鎖了大門,章傑新、楊如成和鄉中隊副毛尚柱、仲灣村財糧紀士林、民兵仲躋玉五位同志又都壯烈犧牲。
鮮血染紅了柴米河畔。平凡的生命化為壯麗,正是在生與死的煉獄中鑄就,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誕生。
與此同時,住在宋家的屠文生等11人打得也很頑強,緊密配合章傑新等17人勇猛作戰。戰鬥持續6個小時,敵見我援軍趕到,倉皇撤退。仲灣鄉人民政權在血雨腥風中巋然不動。
七英雄事跡傳遍淮海。當年華中六地委曾號召全區乾群,開展學習七英雄的活動,並將仲灣鄉更名為七雄鄉,追認章傑新烈士為中共模範黨員。
柴米河,英雄的河,那英勇悲壯的旋律永遠迴蕩在沭陽人民心中,猶如清粼粼的河水,奔流不息。
建立英雄紀念亭
為緬懷先烈,激勵後人,1987年6月,七雄鄉人民政府於七英雄犧牲40周年之際,在烈士墓地一側,建成七英雄紀念碑亭。每至清明前後,七雄鄉黨政機關、中小學生和人民民眾,成群結隊地到七雄烈士亭祭掃致哀,重溫七英雄革命鬥爭史跡,決心繼承英雄遺志,發揚烈士精神,緊跟時代潮流,堅持艱苦創業,努力在英雄的土地上畫出時代最新最美的畫圖。
宿遷地處江蘇省北部,南部與洪澤湖相接,境內河流湖泊運河眾多,駱馬湖、京杭運河就是其中代表。宿遷四季分明,春季、秋季較短,夏季較長,冬季最長(超過130天),雨熱同季,降雨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6℃左右,屬明顯的暖溫帶魯淮季風氣候。
宿遷境內多為丘陵,山地較少,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季節不同風向也不同,最熱月為7月。春秋季出遊較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