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初,丁謂出準門至參政,事準甚謹。嘗會食中書,羹污準須,謂起,徐拂之。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謂甚愧之,由是傾構日深。
——《宋史·寇準傳》節選
釋義
出準門:是指丁謂考取進士,寇準是主考官。唐宋時期,進士及第的士子們要到主考官的府第拜謝,並稱主考官為師,以後在學界就稱為出自某某門下。
參政:即參知政事,為宰相之副。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
傾構:排斥陷害。
譯文
當初,丁謂是從寇準門下走上參知政事這個位置的,對待寇準非常恭謹。曾經(有一次)在中書省聚餐,羹湯弄髒了寇準的鬍鬚,丁謂起身,慢慢地為寇準擦試掉了湯水。寇準笑著說:“參知政事,是國家的重臣,是為官長捋鬍子的嗎?”丁謂很是羞愧,從此對寇準的排斥之意日益加深。
點評
丁謂考取進士時,寇準是主考官。按照宋朝的規矩,進士及第的士子們要到主考官的府上去“拜碼頭”,並稱主考官為師。所以,丁謂就得尊寇準為師,成了寇準名譽上的學生。這也就是“出準門”的來歷。
丁謂這個人雖說有點才智,但心術不正,宋真宗喜歡談論神仙之事,他就積極迎合,因此“天下目為奸邪”,也就是說當時的人都把他視為奸佞之臣。而寇準以剛直足智著名,對丁謂的種種作為當然看不慣了。雖然丁謂是在巴結討好寇準,為寇準捋去了鬍子上的湯汁,但寇準並不領情,而是義正辭嚴地告訴他:你是參加政事,是國家依靠的重臣,你的職責是應該想些國家大事,不是讓你在這個位置上給上司捋鬍子的。可以想見,丁謂的熱臉貼了這樣的冷屁股,該是多么尷尬和窘迫。但是由於他是天生的小人,所以他聽了寇準的話,不僅沒有反思改過,反而對寇準懷恨在心了,極力羅織罪名排擠寇準,導致寇準被罷相貶官。這是後話了。
後來“拂須”就成了諂事長官的典故。運用舉例——宋·李洪《新交行》詩:“若非大夫嘗便客,亦是丞相拂須人。”明·無名氏《鳴鳳記·二相爭朝》:“劾微忱拚死捐生,做不得拂須參政,俺待要對天朝明訊於君聽。”清·黃鷟來《猛虎行》:“中山之狼恣反噬,萊公遠謫為拂須。”
成語“溜須拍馬”中的“溜須”,據稱就是出自丁謂為寇準“拂須”這一典故。至於“拍馬”,卻不見於古代典籍,據說是來源於元朝文化。
一種說法,蒙古族善養馬,牧民們常以養得駿馬為榮。牧民們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隨口誇讚幾句,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不管馬好馬壞都說好話,一味地奉承。還有一種說法說,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員大多是武將出身,馬往往是一個將領權力、身份、地位的象徵,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拍拍他的馬屁股、誇他的馬好。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屁”或“拍馬”。因為只要一拍馬屁股,肯定全是誇讚奉承的的話。
“溜須”的動作和“拍馬”的動作,都是討好巴結上司的行為,所以就形成了“溜須拍馬”這一成語,用以比喻討好奉承。運用例句——浩然《艷陽天》第一二八章:“跟在李鄉長 的屁股後邊,溜須拍馬,可神氣啦。”麥雲《第一次出擊》:“我可不贊成你這辦法!成就成,不成就拉倒;乾什麼跟他低三下四,溜須拍馬?”有時單用“溜須”表示討好巴結。例如——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他得到了貧農和僱農的熱烈的擁護,他也碰到了溜須、嫉妒、諷刺和恐嚇。”蕭軍《五月的礦山》第六章:“他們這些偽滿的職員們,儘是白吃飽,除開會‘溜須’以外,什麼事全是尿包。”
把向人諂媚奉承的行為稱為“拍馬屁”。運用舉例——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第四五回:“帳房師爺因為他時常進來拍馬屁,彼此極熟,不好意思駁他。”清·秋瑾 《演說的好處》:“這種最上等的人,腐敗不堪,今日迎官,明日拜客,遇著有勢力的,又要去拍馬屁。”管樺《清風店》二:“她鼻子這么一哼,傻小子陳貴便立刻跟著拍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