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晏的由來
丁晏村,始稱晏飛鄉,是為了紀念烈士晏飛,由中共鹽城縣護隴區委命名,後來,該鄉丁萬松烈士犧牲後,中共鹽城縣委決定,將該鄉合稱為丁晏鄉。現為鹽都區龍岡鎮丁晏村。
晏飛(1922—1947)本名晏步成,原籍現濱海縣八灘人,後到龍岡楊樹村落戶。1943年,晏飛參加地方工作。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村農會長、鄉指導員等職。1947年1月9日,他化裝成商人,準備進龍岡偵察,剛過鳳凰橋,被“還鄉團”頭目還長太等認出,不幸被捕。他忍受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烙鐵燙等酷刑,緘口不語。五日後,被敵人殺害,並將頭顱懸於龍岡東天廟旗桿上“示眾”。為了紀念晏飛烈士,區委將晏飛烈士所在鄉命名為晏飛鄉。
丁萬松(1919—1947)原鹽城縣七區(龍岡)龍南鄉人(今丁晏村人)。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鄉財糧員、鄉長等職。1947年4月12日晨,他單身到三里橋執行任務,迎面遇到國民黨軍隊和“還鄉團”,被叛徒沙學凱認出。敵人蜂擁而上,他邊打邊撒,因腿部被敵人射傷,跌入河中。後被敵人開槍擊中頭部,當場犧牲。敵人將其屍體撈起,抬回龍岡開膛扒心,懸首於鳳凰橋上。
同年7月,敵人退出龍岡後,地方幹部民眾含淚將鄉長丁萬松遺骸找回安葬。為了不忘先烈,區委報請中共鹽城縣委批准,將丁萬松烈士同先前犧牲的鄉指導員晏飛各取姓氏一個字,改晏飛鄉為丁晏鄉作為紀念。
丁晏人物
丁萬松丁萬松,鹽城縣七區龍南鄉第三保(即今鹽城市郊區龍岡鎮丁晏村)人,1919年出生於一個貧農的家庭。1945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我鄉財糧員、鄉長等職。1947年4月12日早晨,因執行任務,在西湖莊(現屬郭猛鄉)以北,與國民黨還鄉團“黑摸隊”遭遇,突圍未成,光榮犧牲。
1945年9月,丁萬松擔任我解放鄉財糧員,他工作積極負責,保護糧食勝於保護自己的生命。徵收公糧任務完成後,即遵照我政府指示,送一部分到指定地點,留一部分藏於民眾之中,以便部隊隨時支付。他經手的公糧保存完好,無一損失。擔任解放鄉鄉長之後,正逢土地改革運動,領導貧下中農分田分地。他辦事公正,深得民眾信賴。頭子田、尾子田、高田、低洼田,總是搭配均勻,整天忙著丈量土地,填發土地執照。
1946年12月,國民黨還鄉團捲土重來,進駐龍岡。為了保衛翻身果實,在護隴區委的領導下,各鄉成立保田隊,隸屬於區聯防隊領導。由於丁萬松帶領的解放鄉保田隊非常活躍,有時與區聯防隊一起行動,有時自己單獨行動,龍岡還鄉團人少時是不敢輕易下鄉的。就是大股敵人,也時常遭到我聯防隊的襲擊。
1947年1月,龍岡的黑摸隊五六十人,到田草莊(即現在的榮華村二組)一帶去搶糧,遭我區聯防隊伏擊,霎那間被擊斃兩名,其餘敵人怕吃大虧,即拖著兩具屍體倉惶返回龍岡。因此敵人對我聯防隊和保田隊既恨又怕,不斷派出密探,窺測我保田隊的行蹤。
1947年4月12日早晨,滿天濃霧,對面不見行人。丁萬松單身一人,到三里橋去執行一項任務,他腰扎黑布小包,包里是晏飛鄉的鈐記條戳(即公章)和其他重要檔案,褲腰別著一顆手榴彈,頭戴斗笠,光腿赤腳,裝著農民下田幹活的模樣。剛走出西湖莊朝北不到半里路,因晨霧太濃,迎面碰上了一大趟敵人。情知迴避已無濟於事,他沉著冷靜,靈機一動,隨即走下田去薅草。這伙敵人並不認識丁萬松,但當中有個叛徒叫沙學凱,認出了丁萬松,喊了一聲:“你不是丁萬松鄉長嗎?”敵人聞聲蜂擁而上。丁萬松在毫無隱蔽的水田裡進退維谷,他想到身上帶有重要檔案,如果落到敵人手裡,不知要連累多少同志和民眾。必須儘快毀掉。想到這裡,他猛地抽出了手榴彈,敵人見狀害怕同歸於盡,而猶豫不前。就在這一霎間,他拔退就跑,敵人開槍射擊,擊中了丁萬松的腿部,他栽倒在地,鏇即忍著痛爬起身來,一步一個血印向小河邊跑去,剛跨上獨木橋,就跌落水中。他立即解下包袱,將檔案撕碎泡到水裡。還鄉團趕到後,見他毀掉檔案,暴跳如雷。丁萬松面對岸上一群敵人怒斥。叛徒沙學凱開槍擊中了他的頭部,鮮血染紅了小溝里的水。敵人槍殺了丁萬松還不死心,又將他的遺體撈起來抬回龍岡,在敵區公所里開膛扒心,砍下頭顱懸於鳳凰橋上示眾。遺體草草埋於龍岡東河邊沙灘上,即現在的渡船口北一帶。
1947年7月,龍岡敵人退踞鹽城,地方民眾及其家屬將丁萬松烈士遺骸找回安葬。為紀念丁萬松烈士,護隴區委報請縣委批准,將他家鄉——晏飛鄉改為丁晏鄉,以永遠紀念丁萬松、晏步成二位烈士。公社化以後,改為丁晏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又改為丁晏村
晏步成,又名晏飛,原籍阜寧縣,1936年來今龍岡楊樹村落戶,1943年參加革命,1944年入黨,歷任村農會長、鄉指導員等職。1947年1月14日,被國民黨還鄉團殺害於龍岡。
晏步成同志,1922年出生在今濱海縣陳濤鄉後垛村(現改名新河村)一個貧農家庭,家無立錐之地,可謂一貧如洗。其父晏維有,見弟維德無後,從小就將他過繼給維德為子。叔母和母親以要飯充飢,叔父和父親靠打短工度日。1936年,低洼貧脊、十年九不收的後垛,又遭夏季雨澇之災,晏家打短工無門。為了活命,年紀幼小的晏步成,隨叔父晏維德外出謀生,沿途討乞,至龍南鄉第一保(即現在的楊樹村)落腳,無處棲身,住在姓裔的看車舍子裡,白天外出要飯,晚上回小舍子過宿。後給這家主人看風車,多少弄一點糧食接濟接濟,一直到抗日戰爭初期。晏步成同志住的那個小丁頭舍子,就在龍岡西南約半華里,毫不引入注目,又靠近小河,進退都較隱蔽,故我地方幹部常到小舍子裡監視敵人動向。就這樣,步成同志漸漸親近地方幹部。地方幹部見他忠實可靠,有時派他到龍岡送送秘密信件,或打聽一些有關敵人下鄉“掃蕩”的訊息,步成也樂於接受任務。
1943年,步成同志參加了地方工作。他積極肯乾,立場堅定,英勇機智。例如,1944年春的一天,龍岡出來兩個偽軍,帶著兩支步槍到三里橋以北去捉雞,被步成同志發現,隨即跟蹤,靠近敵人,裝著幫他們攆雞,待捉到雞以後,兩個偽軍為感謝步成幫忙,給了他一支香菸,在點火的一剎那,他突然繳下了一個敵人的槍,又用槍對著另一個敵人,逼著他放下槍,就這樣,在幾分鐘內繳了兩支槍,押著兩個敵人,送到小吳舍一帶我區政府。就在這一年,經指導員蔡士達同志介紹吸收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5年任村農會長。在後來的清算、土改鬥爭中,他不僅工作負責,而且大公無私,敵我界限分明,深受地方民眾讚揚。1946年初蔡士達同志工作變動(仍結合解放鄉),步成同志接任護隴區解放鄉指導員(即現在的楊樹、丁晏、榮華、大李莊一帶)。下半年風聞國民黨還鄉團要捲土重來,反攻倒算,剛剛翻身不久的貧下中農,深深感到,政治鬥爭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武裝鬥爭。在護隴區委支持下,成立了解放鄉保田隊。
1946年冬國民黨軍隊占據鹽城、龍岡後,這支由地方民兵骨幹組成的保田隊,在晏步成、丁萬松的領導下,日夜活動在龍岡蟒蛇河南一帶,並經常派人到龍岡偵察敵情,有時步成親自化裝進龍岡街偵察,以掌握敵情,伺機打擊敵人。國民黨還鄉團占據龍岡期間,一時烏雲滾滾,腥風陣陣,少數不堅定的村幹部和共產黨員,經不住敵人的脅迫和惡劣環境的考驗,有的暗中到龍岡自首,也有的公開投敵,成為敵人鷹犬。晏步成革命意志堅定,和丁萬松帶著保田隊,白天分散,夜裡集中活動。還鄉團剛到不久,他們偵察到還鄉團小頭目還長太,要派人到三里橋接一個重要親戚到龍岡。保田隊就隱蔽在龍岡和三里橋之間大河邊的一個看車舍子裡守侯。下午2時許,果然來了兩個穿便衣背長槍的傢伙,等二人走近小舍子門口時,保田隊一躍而出,將兩個敵人活捉,送交了區政府。此舉給初到的還鄉團一個小小的“見面禮。”從此,小股敵人也再不敢下鄉活動了。在武裝打擊的同時,他還經常寫信給還鄉團里作惡多端的張從儉、還長太、丁大牛等人,義正詞嚴地警告他們,不要作惡太多,要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你們的行為我們是有一本帳的,否則,你們是逃脫不了人民對你們的懲罰的。因此,這些還鄉團對晏步成、丁萬松二人既恨又怕,但也無可奈何。
1947年1月9日,步成同志化裝成做生意的人,頭戴馬虎帽,身背貨郎簍,準備進龍岡偵察,剛過了鳳凰橋,迎面碰上了還鄉團頭目還長太和叛徒沙學凱,沙認出了晏步成,隨即喊了一聲,晏指導員嘛!狹路相逢,猝不及防,當即被捕,身上一顆手榴彈被搜出。敵人抓到了晏步成,真是如獲至寶。先是敵區長劉林香甜言蜜語,勸其投降,叛徒沙學凱還現身說法,遭到步成同志嚴正斥責。敵人見軟的不行,又對步成施以重刑,上老虎凳,灌辣椒水,烙鐵燙爛了他周身皮肉,又吊在區公所數天。晏步成始終不講一句話。還鄉團在步成同志身上什麼也沒有撈到,即於1947年1月14日,將晏步成同志殺害於龍岡,還懸頭於東天廟旗桿上示眾。步成同志犧牲時,年僅25歲。為了紀念這位威武不屈、全心全意為人民事業而獻身的共產黨員,護隴區委將原解放鄉改為晏飛鄉
風俗人情
丁晏人熱情好客,自然風景優美,是旅遊,創業的絕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