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彬是浙江上虞人,讀過幾年書。略曉文義。他想著書求名,抄襲而成《文武記》、《太公望傳》,於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呈獻江南學政莊有恭。莊有恭收了丁文彬的書又把這兩部書增補改寫為《洪範》、《春秋》。作者在書中以"天子"、"王帝"自居,並且大行封賞:父母封"王"封"後";兄、叔等人 封"公 "封"太宰";暗自戀慕過的一董姓女子封"妃"。丁文彬年幼時,叔祖丁芝田在山東任教官,與孔府衍聖公某訂交。丁文彬隨這位叔祖在山東住過幾日,終身不 忘,藉此想入非非,在《洪範》、《春秋》中妄稱該衍聖公曾將其二女許配給他,於是分別封"後"、"妃",孔府其他人也封予高官顯爵。丁文彬還編造《時憲 書》,自擬國號"大明"(後改"大夏"),年號"天元"(後改"昭武"),自畫錢幣樣式,自訂冠婚喪葬制度等。十八年(公元1753年)五月,三十八歲的 丁文彬攜帶《洪範》、《春秋》和《時憲書》等來到曲阜孔府,向素不相識的當代衍聖公孔昭煥獻書、攀親。孔照煥呈報山東巡撫,巡撫上奏清廷,最後照"大逆" 謀反例把丁文彬凌遲處死梟首示眾,他的親屬及看過"逆書"的王士照等人分別判斬監侯、杖、流等。
丁文彬是浙江上虞人,讀過幾年書。略曉文義。他想著書求名,抄襲而成《文武記》、《太公望傳》,於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呈獻江南學政莊有恭。莊有恭收了丁文彬的書又把這兩部書增補改寫為《洪範》、《春秋》。作者在書中以"天子"、"王帝"自居,並且大行封賞:父母封"王"封"後";兄、叔等人 封"公 "封"太宰";暗自戀慕過的一董姓女子封"妃"。丁文彬年幼時,叔祖丁芝田在山東任教官,與孔府衍聖公某訂交。丁文彬隨這位叔祖在山東住過幾日,終身不 忘,藉此想入非非,在《洪範》、《春秋》中妄稱該衍聖公曾將其二女許配給他,於是分別封"後"、"妃",孔府其他人也封予高官顯爵。丁文彬還編造《時憲 書》,自擬國號"大明"(後改"大夏"),年號"天元"(後改"昭武"),自畫錢幣樣式,自訂冠婚喪葬制度等。十八年(公元1753年)五月,三十八歲的 丁文彬攜帶《洪範》、《春秋》和《時憲書》等來到曲阜孔府,向素不相識的當代衍聖公孔昭煥獻書、攀親。孔照煥呈報山東巡撫,巡撫上奏清廷,最後照"大逆" 謀反例把丁文彬凌遲處死梟首示眾,他的親屬及看過"逆書"的王士照等人分別判斬監侯、杖、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