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釋義
詞目 一龍一蛇發音 yī lóng yī shé
釋義 比喻人的處藏或出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出處 《莊子·山木》:“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管子·樞言》:“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成語舉例:孫犁《文字生涯》:“恐怕還是東方朔說得對吧,人之一生,一龍一蛇。”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變化莫測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示例
《後漢書·馮衍傳》:“一龍一蛇,與道翱翔,與時變化,夫豈守一節哉?”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變化莫測
一龍一蛇與時游
中國古代把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比喻為一龍一蛇。其意是說,順境之飛黃騰達,如龍高飛;逆境之時潛伏隱匿,如蛇遊走。是為龍還是為蛇?這是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將這種處世的方法稱為一龍一蛇與時游。
典故
莊子說:“我所要處的境界是:乘著自然而然的大道自由自主地漫遊,無所榮譽也無所謂恥辱,一會兒像是一條龍,一會兒像是一條蛇,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絕不做那一成不變的事情;一會兒向上,一會兒向下,以自然和諧為標準,飄飄遊游,就像是來到萬物的發源地一樣,不分彼此,不分是非。這樣一來,就能縱覽事物的起伏和變化。縱覽事物的起伏和變化,就能駕雙事物的起伏和變化,就不受事物發展變化的左右。”莊子有關“一龍一蛇,隨時而變”的思想與其處世觀念是密切相聯的。在他看來,人長著身體就要行動,長著嘴吧既然有這些功能,就不可能也不應該不使用。使用這些功能並不一定就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和生命。而是否有害於自己的身體和生命,那要看是否會於時宜。合於時宜,行動,說話也不會受害;不合時宜,不行動、不說話,也會遭受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