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之地

古人用箭射出的長度做度量,每箭的距離約為一百三十步左右。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示例: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百官無馬,皆隨駕步行。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一箭之地 (yī jiàn zhī dì)

解釋:古人用箭射出的長度做度量,每箭的距離約為一百三十步左右。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出處:元·無名氏《諸葛亮博望燒屯》第三折:“放我一箭之地,埋鍋造飯去。”

示例: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

百官無馬,皆隨駕步行。出了洛陽,行無一箭之地,但見塵頭蔽日,金鼓喧天,無限人馬來到。 出自(曹孟德移駕幸許都呂奉先乘夜襲徐郡)《三國演義》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 yjzd

【近義詞】: 咫尺之隔、近在眼前

【反義詞】: 遠在天邊、天涯海角、遙遙相望

【用法】: 作主語、賓語;比喻不很遠的距離

【英文】: a stone's throw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