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佛經《金剛經》的第九品,意為:修行的人不應該執著於虛名。
文字出處《金剛經》中的第九品(第九分),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每一品為一分,冠名一個小標題使讀者更加快速的了解標題下面的內容。《金剛經》並非只有昭明太子三十二品這一種分法,但是這種分法是最被世人認可的分法。
釋義一相,也就是“無相”。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這些小乘修行果位統統不過是虛名,修行的人一旦執著於這些虛名,那就談不上“清淨行”,就會墮入“有相”的境界之中。
注釋譯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相關資料
南懷瑾先生注的第九品偈頌:
四果階梯著意成,由來一念最難來。
兒啼黃葉飄然落,誑捏空拳大小擎。
四果這個階梯是由作意而成,人生學佛修道,一念能平靜,則萬法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