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民國政壇內幕

一本書讀懂民國政壇內幕

《一本書讀懂民國政壇內幕》是2012年6月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寧公子。本書主要講述了辛亥革命到30年代初,新舊軍閥的混戰等內容。

內容簡介

《民國往事:一本書讀懂民國政壇內幕》內容簡介:辛亥革命至30年代初民國前期改界的紛爭,政權更迭,新舊軍閥混戰以及蔣介石在民國黨內統治地位的確立,對於了解民國前期政界往事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最精彩的一段莫過於民國了。武昌起義莫名其妙勝利,全國各地立憲派、革命黨、幫會乘機舉事,十幾個省迅速獨立。尚在美國籌款的孫中山得知國內革命成功、各界殷勤推舉自己當臨時大總統,頗為意外:“不可思議,沒想如此迅速!”等孫先生回國,雲集南京的各派代表多數想的並不是如何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而在考慮改朝換代後能否加官進爵。更有謠言紛紛,說孫在海外多年,募集了巨額經費。孫苦笑不得,只得宣稱“本人一文不名,帶回的僅是革命精神”。精神能當飯吃么,精神能當軍餉么?精神能封賞“功臣”么?鬆散的南方頓時寄希望於執掌北洋軍團的袁世凱。

不管定都南京北京,“臨時政府”的構建也相當怪異。宋教仁提出“責任內閣”被孫中山否定,後者主張實行美國似的總統制,確保元首權威便於除舊革新;等孫讓位給袁世凱的時候,臨時議院匆忙翻出宋的議案,通過《臨時約法》規定“國家政體必須是法國式的內閣制!”

也就是說,同盟會認為孫中山的人品可信,不會亂用權力;袁世凱則不可信,必須以責任內閣加以限制。可是誰都沒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立國之本如此草率,又怎能讓老奸巨猾的袁心服?遑論北洋集團的赳赳武夫們?既然同盟會能操縱議會將法律條文隨便更改,其他人為何不能?

作者簡介

寧公子,好讀書,尤喜民國作品。歷經多方考究,終有“民國往事”系列問世。 閒暇舞文弄墨,曾有《江湖風雲》《國商傳奇》《且把浮名拋——才子》《亂此之俠客——武林》《鴛鴦蝴蝶夢——名媛》等作,深得眾多讀者厚愛。

目錄

卷一竊國風雲
清朝末年,風雨飄搖,滿清政府對中華大地的統治已走入末路窮途,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懷有共和理想,但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抱有獨裁野心,為決定中國的前途命運,兩派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較量……
一、袁世凱整垮了大清國
槍聲打響
袁世凱玩了把心計
落井下石
該出手時就出手
北洋軍團的優勢
總統之位
大清國退出歷史舞台
二、玩政治各有千秋
孫與袁的政治較量
北洋軍兵變
出任臨時大總統
唐內閣跨台
“黑鍋”誰來背
三巨頭會晤
三、談民主無非鬧劇
大選的奧妙
不為我用者,必毀之
二次革命
正式當總統
內閣就是花瓶
法律大還是總統大?
四、當皇帝眾叛親離
復古潮人
北洋間隙
欲滅亡,先瘋狂
袁世凱絕望了
卷二北洋總統
袁世凱恢復帝制,引發了全國性的討伐浪潮,最終在眾叛親離中死去。大樹既倒,原來表面上鐵板一塊的北洋各派系各立山頭,拉開架勢爭奪利益。於是,在洪憲帝制醜劇收場後,民國政壇風起雲湧……一、府院之爭京師亂
黎元洪?不中
“小扇子”,催化劑
總理、總統相互為敵
復辟,復辟!
再造一次共和
二、兄弟鬩牆虎狗斗
段祺瑞與馮國璋聯手
馮總統的野心
討伐兩廣
督軍團挺主戰派
兩制之爭
三、直奉聯手敗老段
徐總統井水不犯河水
北洋軍大亂
曹錕敗興而歸
為了和談而和談
終於找到了藉口
政治強人的落寞
四、賄選總統陷牢籠
秀才趕跑鬍子
黎菩薩再跑龍套
最戲劇性的離職
總統也能買
東北軍捲土重來
卷三軍閥更迭
袁世凱死後,北洋內部派系林立,紛爭不斷。北方直、奉、皖均想用武力把持中央,而南方桂、粵、滇擁兵自重,川、黔、晉等小派朝秦暮楚,加上新舊軍閥的交替更迭,中華大地狼煙一片。哪幾股軍事力量曾對時局產生過重要影響?內部之間又是如何歷經興衰演變的呢?一、吳佩孚與孫傳芳
秀才是猛將
不墜青雲志
孫傳芳真不地道
五卅慘案
二、老子英雄兒好漢
張作霖,我看行!
坐上奉天頭把交椅
別以為咱沒軍紀
少帥易幟
三、閻錫山左右逢源
借鍾馗打鬼
保境安民避兵災
也是革命軍
四、窮小子扳倒老官僚
土匪也愛國
獨霸廣西
窮小子鬧事
五、革命火種來之不易
書生都督一步錯
革命就是投機
屢撲屢叛
卷四爭霸中原
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後,革命形勢更是如火如荼,然孫中山不幸早逝,國民黨內也逐漸分裂,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在政治上明爭暗鬥,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更是用武力反抗蔣氏獨裁。到最後,國民黨右派公然與共產黨決裂,徹底背叛革命。一、後起之秀始登台
汪精衛成了一把手
廖案是個好機會
先把兩廣弄到手
汪精衛賭氣
二、覆雨翻雲顯手段
南京,還是武漢?
翻臉如翻書
以退為進吧
威風背後的難處
還得老蔣出面
三、桂系居然敢逼宮
裁軍,裁軍!
這酒不好喝啊
扯皮拉筋的會議
天又要變了
溫柔的一刀
談不攏,打
四、中原混戰無錯對
西北軍反蔣
閻錫山變臉
“改組派”起事
閻錫山很善變
張老弟,幫幫忙
五、兩廣再起波瀾
跟老蔣翻臉
石友三反奉
別打了,和談
三個地方開“四大”
再涮胡漢民

文摘

一、袁世凱整垮了大清國
槍聲打響
歷史進入了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清帝國在經歷了庚子之變、推行新政和預備立憲後,已經是內外交煎、風雨飄搖。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響起了革命的第一槍。這可不得了,漢人竟敢“造反”,朝廷當然要派威武之師戡亂。這就給宣統皇帝的親爹——攝政王載灃出了一道難題,究竟派哪支軍隊呢?
載灃所統率的八旗禁衛軍,基本成了老爺兵,鬥雞遛狗在行,打仗估計不成,而且這些根正苗紅的純爺們還“肩負拱衛京師保駕”之責,不可輕動。綜觀全國,當時能夠迅速調動而又具有戰鬥力的軍隊只有北洋軍。
如果啟用北洋陸軍的話,誰來擔任統帥呢?這在朝議中再次引起了一番爭論。有人跳出來建議用袁世凱,理由很簡單:北洋軍是在他的手裡建成的,這傢伙人氣旺。
袁世凱與北洋新軍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經朝廷同意,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以武衛右軍(袁在天津小站編練的陸軍)為基礎編練“新式陸軍”。四年後,袁提議統一全國軍隊番號,將原有常備軍編成“北洋六鎮”(鎮相當於師),共7萬多人。
1907年8月,清政府決定仿北洋六鎮之制,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由袁世凱全權負責。袁乘機廣插心腹。
自從小站練兵,袁世凱通過一系列懷柔手段,又是結拜又是發錢,逐漸將北洋各鎮培養成了袁家軍,一時間軍中“只知有大帥,而不知有朝廷”。北洋軍這種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狀況讓載灃坐不住了。他老袁想乾什麼?想當活曹操嗎?於是趕緊聯絡愛新覺羅家的人一起倒袁。當然,鐵板一塊的北洋軍使得攝政王載灃清算袁世凱時投鼠忌器,只是藉口袁世凱患“足疾”將其開缺回籍了事,沒能砍掉老袁的腦袋。
當年好不容易把老袁趕下台,現在怎么能又把鋼刀遞到他的手裡去呢?所以,載灃和滿族王公大臣一致強烈反對讓袁重新出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