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釋義
“抓革命,促生產”的提法,最早見於1966年8月中共中央《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隨著“文革大革命”廣泛展開,涉及到各個方面,各行各業,甚至軍隊,於是又補充促工作,促戰備兩項,而成為“一抓三促”。
口號起源
“一抓三促”這一口號的提出,是為了強調在已經發動起來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中,要保證“革命,生產兩不誤”。這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後來的報刊、檔案宣傳則遠遠脫離和超出了這個範圍。所為“抓革命”,就成了單純強調開展階級鬥爭,搞政治運動,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大力發展生產力,讓工作和戰備才能出成果,甚至把“抓革命”與“生產、工作、戰備”之間的關係說成是綱與目的關係,把“一抓三促”誇大地說成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規律、根本指導方針。
1967年《紅旗》雜誌第四期文章寫道:“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生產關係及其上層建築的改革”。“是在不斷變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過程中實現的”。這種觀點,實際上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另一種表述方法,在生產和其它方面都造成了很大損失和危害。後來,使很多人不敢也不願去放手的抓生產,工作和搞戰備訓練,生怕被指責為是只抓生產,不抓革命的“修正主義”。
口號評價
生產、工作、戰備等,都有自己特定的內容和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據不同的特點,經過實事求是的認真努力才能搞好。絕不是籠統的“抓革命”就可以促進的。“一抓三促”的口號已經完全喪失積極的意義,而不再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