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附註:我愛你......大陸譯名
P.S. 我愛你.....台灣譯名
留給最愛的情書.....香港譯名
英文片名:P.S., I Love You
影片類型:劇情 / 喜劇/ 愛情片
片長:126分鐘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評級:Rated PG-13 for sexual references and brief nudity.
級別:UK:12A South Korea:15 Ireland:12A USA:PG-13
拍攝日期:2006年11月 -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理察·拉·格拉文斯 Richard LaGravenese
編劇 Writer:
理察·拉·格拉文斯 Richard LaGravenese .....(screenplay) and
Steven Rogers .....(screenplay)
Cecelia Ahern .....(novel)
演員 Actor:
希拉蕊·斯萬克 Hilary Swank .....Holly Kennedy
傑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Gerry Kennedy
莉莎·庫卓 Lisa Kudrow .....Denise Hennessey
小哈里·康尼克 Harry Connick Jr. .....Daniel Connelly
吉娜·吉舍恩 Gina Gershon .....Sharon McCarthy
Jeffrey Dean Morgan .....William
凱西·貝茨 Kathy Bates .....Elizabeth
詹姆斯·馬斯特斯 James Marsters .....John McCarthy
迪恩·文特斯 Dean Winters .....Tom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荷蘭
Netherlands 2007年12月20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7年12月20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7年12月20日
Ireland 2007年12月21日
USA 2007年12月21日
劇情介紹
命運的女神,總會有拋棄你的一天,當你不再受到眷顧,如何重新走回生活的正軌,也就成了你為之奮鬥的目
標……霍莉·甘迺迪是一個美麗的女人,聰明的她又幸運地找到了今生的最愛,並成為他的新娘。霍莉的Mr. Right是一個充滿了激情,幽默而且容易衝動的愛爾蘭男人,名叫格里,兩個人婚後的生活,就像霍莉預料的那樣,幸福到不像是真的。
所以不難想像,當格里因為一場疾病而死去的時候,霍莉的世界是如何坍塌成一片廢墟的。格里的離去,也帶走了霍莉對生活的渴望與信心,這個世界上,惟一能夠幫助她、安慰她的人,卻是那個永遠都不會再出現的愛人,霍莉知道,沒有人比格里更了解自己……好在格里在死前,就已經對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計畫好了。
第一個來自於格里的信息,出現在霍莉30歲生日的那天,以一個蛋糕和由格里自己錄製的磁帶的形式出現。從那以後,霍莉就不斷收到類似的信息,都是格里為了鼓勵她走出憂傷、重新擁抱生活而特別設計的。在隨之而來的幾周,乃至幾個月後,更多封由格里署名的信,以各種讓霍莉無比驚訝的方式抵達她的手中,每一封都在讓她做出新鮮的嘗試,並在信的結尾,無一例外地標註著--附註:我愛你!
霍莉的母親,還有她最好的朋友丹妮絲和莎拉,開始擔心格里的信會讓霍莉繼續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但是事實卻正好相反,每多收到一封信,霍莉的生活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有格里的話為她引路,霍莉重新又恢復了感動的觸覺和興奮的熱情,她發現婚姻帶給她的是另一個充滿了喧囂的故事,雖然那個人不會再陪伴在她身邊經歷這一切,但愛情是如此地強烈,最終將死亡變成了一個全新的開始。
幕後製作
永遠都可愛不起來的“硬女”
影片最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還是出在主演希拉蕊·斯萬克身上,惟一有可能讓人質疑的焦點。因為你實在是想不通,已經兩獲奧斯卡影后的她--兩部影片分別是《男孩別哭》和《百萬寶貝》,真的有必要非得弄這么一個傳統的女性電影來“作踐”自己得來不易的成就嗎?即使真的有心想從過於沉重的壓抑中放鬆一下心情,可是在那么多的選擇面前獨獨挑了這部最不適合自己的--更別提類似俗套的題材,早就被梅格·瑞安這樣的浪漫喜劇專業戶演爛了。不過,能看到斯萬克出現在這種稍微明快一些的影片中,到底還是一個不小的安慰,也許她在電影領域的未來之路,就像她飾演的這個角色霍莉一樣,要么接受死亡,要么獲得重生。
也許,只是也許,像希拉蕊·斯萬克這種年紀輕輕就有兩個奧斯卡小金人入賬的女演員,在好萊塢是不多見的,
其實她在《附註:我愛你》中的形象,更像是為桑德拉·布洛克或德魯·巴里摩爾量身定做的流水線作品--如此古怪的卡司,難免會讓人對製片人溫迪·芬納曼(Wendy Finerman)多了幾分猜疑:讓剛剛在《收割》中受完“驚嚇”的斯萬克和口音很重的蘇格蘭大塊頭傑拉德·巴特勒搭檔?好在巴特勒適當的時候還展現了一些獨特的魅力。巴特勒的角色格里在影片開始沒多久,就因為腦瘤而去世了……然而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後不斷出現在閃回的畫面當中,巴特勒和斯萬克的眼神交流都是木訥呆板的,沒有一絲情侶間的愛意隱藏在其中。另外,不知道怎么沒人事先“提醒”一下巴特勒,他的蘇格蘭英語,與愛爾蘭英語所獨有的腔調,實在是差太多了。
讓希拉蕊·斯萬克站在奧斯卡領獎台的那兩部作品,都是她通過把自己身上女性溫柔的特質蹂躪殆盡才贏得的,顯然,斯萬克是想藉助這部《附註:我愛你》暗示一下大家,她也是一個女人……雖然她實現願望的方法有那么點不顧一切的絕然,但理應得到諒解。女人嘛,多多少少都會對自我產生某種理想化的想像,同時也希望自己這一輩子至少能夠做一次那個只存在於想像中的自我。只是斯萬克的表達方式有點欠妥,至少用古怪的肢體語言來表現自己的幽默感,本來就不是一件討巧的事,弄不好就變成了愚蠢的代名詞,尤其是她嘗試唱歌並被電線絆倒的那個部分,功夫沒少下,卻一點都沒起到什麼實質的作用,好在她還有那么幾組場景拿捏對了感覺,也算對得起影片的編劇兼導演理察·拉·格拉文斯了。不過斯萬克也並非就她的角色上一點作為都沒有,至少當霍莉這個角色被孤獨、寂寞和憂傷統治的時候,還是進入了斯萬克最為擅長的領域的。到了最後,影片中的霍莉走出陰霾,重新擁抱生活,觀眾的心也會隨之豁然開朗--即使如此,還是想多嘴地補充一句:這類角色真的不適合她。
既不浪漫,也不逗樂
影片改編自西莉亞·埃亨(Cecelia Ahern)創作的同名處女作,於2004年出版發行,並迅速成為暢銷榜上備受推崇的小說之一,但這並不能阻止此類傷感故事中所蘊含的似曾相識的熟悉元素。
從《附註:我愛你》的內容出發,這裡有三個懸而未決又互相穿插的秘密:不斷抵達霍莉手中的信件背後的目的;她的媽媽伊莉莎白在感情上是否還具備正常的心態;最後,也是最最重要的,就是等待在前方的霍莉的未來。有了這幾點做鋪墊,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影片能夠成為那種以浪漫愛情喜劇為基礎,然後進行質的飛越的優秀作品,可惜我們要失望了,因為理察·拉·格拉文斯從頭到尾,似乎都沒有找到情感的突破口。
如果說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一個功能紊亂的愛情喜劇的話,到了後半部分,就淪為了一部廉價的科幻作品了。情節的安排上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即使影片從頭到尾都在假裝這一切皆是真實的,卻掩蓋不住天馬行空的故事風格。總體來說,《附註:我愛你》沒有任何靈感可言,而且缺乏相應的創新,甚至讓你清楚地感覺到,正常人是不會像裡面的角色那樣說話的……如果說劇本本身就具備了這樣的硬傷,那么希拉蕊·斯萬克的出現只會讓一切更加糟糕。眾所周知,斯萬克的獨特魅力就在於她那有如“男人婆”般的彪悍,所以她突然硬是柔和了臉上的線條裝可愛--用腳趾頭都能猜出這會產生什麼樣的“惡果”,所以用“浪漫喜劇”4個字來形容影片,本來就犯下了一種認知上的錯誤,因為它既不浪漫,也不逗樂,它存在的目的似乎就為了證明一個事實:斯萬克確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女演員,但她的成就並不是裝可愛得來的,所以她的每一次露臉,對觀眾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折磨。相反,類似的角色設定,如果換了梅格·瑞安或朱莉婭·羅伯茨,只需要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眼神,就能夠輕易表達出來。 除此之外,影片還存在著難以忽視的漏洞:首先,霍莉的丈夫格里是如何為死後安排了這樣一大堆事情的,而且是在守候在病床前的妻子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先是在信中交待妻子買下一盞燈,然後又讓她去唱卡拉OK,繼而安排了一場她和兩位好友去自己的家鄉愛爾蘭的旅程……這些都是由誰來付賬的?如果是霍莉的話,那么她有可能在丈夫經歷了腦瘤治療以及葬禮的昂貴花費後,還有餘錢去瀟灑嗎?所以說電影就是電影,你要是想不受傷害,就別太較真。
在劇本、導演和演員悉數不達標的情況下,影片的其它部分卻突顯出了難以抑制的才華。從它的畫面能夠看出來,攝影師特里·斯戴西(Terry Stacey)是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人,在他的運用下,鏡頭裡的一切都顯得虛實參半,而且採用的都是一些你所看過的最明亮的色彩,當你隨著斯戴西透過窗戶或門、甚至是鏡子注視本來平凡無奇的事物時,發現一切都變得擁有藝術感的同時又會恍如墜入夢中。
影片不僅僅能帶給你視覺的享受,在聽覺方面,也展示出一道不錯的風景線,原聲樂來自於曾給像《諜影重重》系列和《史密斯夫婦》這樣的票房大片做過背景樂的音樂大師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所有的聲音都與畫面相得益彰,讓故事顯得更加飽滿。到了美工,最出色的部分就在紐約的那組場景中,一切都顯得不溫不火,尤其要提到的是,那裡的布景特別有現實感--不但過於擁擠,而且不是特別乾淨或讓人舒服。
影片檔案
片名:附註:我愛你
美貌聰慧的霍莉,嫁給了熱情幽默的愛爾蘭人蓋瑞。兩個人非常相愛,以至於在 丈夫蓋瑞因病去 世後,霍莉的生活立刻失去了重心,止步不前。沒有人比蓋瑞更愛霍莉,也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她。深愛霍莉的蓋瑞,在去世前就已經提前安排了一系列後事,以指引霍莉走出悲傷,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蓋瑞的第一份信息是在霍莉30生日的時候,用生日蛋糕和錄有自己聲音的 錄音帶來展現的。在此後的幾個月里,更多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傳達到霍莉的手中,已經去世的蓋瑞,用這種方式鼓勵仍然活著的霍莉去嘗試新的事物。他在生前所寫的每份信息的結尾都標有“ 附註:我愛你”的字樣。霍莉的家人和好友,擔心霍莉會因此更加沉湎於過去。但事實上,蓋瑞生前所做的這些安排恰恰給了霍莉去嘗試新 生活的勇氣……關於影片
影片改編自西莉亞·埃亨(Cecelia Ahern)創作的同名處女作,於2004年出版發行,並迅速成為暢銷榜上備受推崇的小說之一,但這並不能阻止此類傷感故事中所蘊含的似曾相識的熟悉元素。從《附註:我愛你》的內容出發,這裡有三個懸而未決又互相穿插的秘密:不斷抵達霍莉手中的信件背後的目的;她的媽媽伊莉莎白在感情上是否還具備正常的心態;最後,也是最最重要的,就是等待在前方的霍莉的未來。有了這幾點做鋪墊,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影片能夠成為那種以浪漫愛情喜劇為基礎,然後進行質的飛越的優秀作品,可惜我們要失望了,因為理察·拉·格拉文斯從頭到尾,似乎都沒有找到情感的突破口。
如果說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一個功能紊亂的愛情喜劇的話,到了後半部分,就淪為了一部廉價的科幻作品了。情節的安排上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即使影片從頭到尾都在假裝這一切皆是真實的,卻掩蓋不住天馬行空的故事風格。總體來說,《附註:我愛你》沒有任何靈感可言,而且缺乏相應的創新,甚至讓你清楚地感覺到,正常人是不會像裡面的角色那樣說話的……如果說劇本本身就具備了這樣的硬傷,那么希拉蕊·斯萬克的出現只會讓一切更加糟糕。眾所周知,斯萬克的獨特魅力就在於她那有如“男人婆”般的彪悍,所以她突然硬是柔和了臉上的線條裝可愛--用腳趾頭都能猜出這會產生什麼樣的“惡果”,所以用“浪漫喜劇”4個字來形容影片,本來就犯下了一種認知上的錯誤,因為它既不浪漫,也不逗樂,它存在的目的似乎就為了證明一個事實:斯萬克確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女演員,但她的成就並不是裝可愛得來的,所以她的每一次露臉,對觀眾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折磨。相反,類似的角色設定,如果換了梅格·瑞安或朱莉婭·羅伯茨,只需要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眼神,就能夠輕易表達出來。
除此之外,影片還存在著難以忽視的漏洞:首先,霍莉的丈夫格里是如何為死後安排了這樣一大堆事情的,而且是在守候在病床前的妻子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先是在信中交待妻子買下一盞燈,然後又讓她去唱卡拉OK,繼而安排了一場她和兩位好友去自己的家鄉愛爾蘭的旅程……這些都是由誰來付賬的?如果是霍莉的話,那么她有可能在丈夫經歷了腦瘤治療以及葬禮的昂貴花費後,還有餘錢去瀟灑嗎?所以說電影就是電影,你要是想不受傷害,就別太較真。
在劇本、導演和演員悉數不達標的情況下,影片的其它部分卻突顯出了難以抑制的才華。從它的畫面能夠看出來,攝影師特里·斯戴西(Terry Stacey)是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人,在他的運用下,鏡頭裡的一切都顯得虛實參半,而且採用的都是一些你所看過的最明亮的色彩,當你隨著斯戴西透過窗戶或門、甚至是鏡子注視本來平凡無奇的事物時,發現一切都變得擁有藝術感的同時又會恍如墜入夢中。
影片不僅僅能帶給你視覺的享受,在聽覺方面,也展示出一道不錯的風景線,原聲樂來自於曾給像《諜影重重》系列和《史密斯夫婦》這樣的票房大片做過背景樂的音樂大師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所有的聲音都與畫面相得益彰,讓故事顯得更加飽滿。到了美工,最出色的部分就在紐約的那組場景中,一切都顯得不溫不火,尤其要提到的是,那裡的布景特別有現實感--不但過於擁擠,而且不是特別乾淨或讓人舒服。
花絮
·在拍攝一組跳脫衣舞的場景時,傑拉德·巴特勒的吊褲帶不小心砸到了希拉蕊·斯萬克的前額,留下了傷口並大量出血,斯萬克不得不去 醫院縫了幾針。·根據《人物》雜誌的訊息來源,傑弗瑞·迪恩·摩根(Jeffrey Dean Morgan)在影片中的戲份並不是很多,可是他卻不得不為這個角色在短時間內學會彈吉他,教他的是來自於“心靈”樂隊的南茜·威爾森(Nancy Wilson)。摩根說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是小心謹慎、戰戰兢兢的,因為他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就已經愛上了南茜·威爾森的歌。
點評
“混搭”已然成了當前世界最為時尚的流行趨勢。眼下似乎這樣的做法已經向電影的製作上蔓延開來。有著好萊塢金牌編劇之稱的理察?拉格拉文尼斯近年來也開始不甘幕後創作的寂寞,闊步走到前台,抄起導筒一展導演才華。之前的《自由作家》便清楚地說明了此君對導演這一行當的遊刃有餘。想想,理察當年的優秀編劇作品,崇拜之意令人油然而生:《漁夫王國》、《廊橋遺夢》、《真情赤字心》、《馬語者》《巴黎,我愛你》等等。如此點金之手想必已然成為各大製片方爭奪的對象。
華納兄弟可謂出手神速,從出品其前作的《自由作家》派拉蒙的手中奪過本片的製作權,並以其龐大的國際發行網路將本片在亞洲歐洲許多國家的發行權與當地的發行公司分享。雖力度與通常的商業大製作無可匹敵,卻也表現出了華納並非對如此小製作的輕視。 而且,有過前作《自由作家》的成功,導演理察與主演希拉蕊?斯萬克的合作亦愈發的純熟。顯然,憑藉一身肌肉、堅毅如牛的強悍性格而榮膺奧斯卡影后的斯萬克已經厭倦了人們對自己“男人婆”的定位。於是,便有了《黑色大麗花》中的嫵媚表現。儘管,隨後的驚悚片《報應》再度讓人們見到了女人斯萬克頗為剛毅的一面,還好影片本身的質量低劣並未造成太大的民眾效應。再加上今年反響不錯的《自由作家》,以及眼前這部“純溫情”作品《附言:我愛你》,希拉蕊?斯萬克回歸陰柔陣營的計畫該可以宣告成功了大半了。
而且,在這部典型的浪漫愛情電影中,為人妻的斯萬克身上雖“男人味兒”依稀可見,但在純肌肉男——傑拉德?巴特驃悍的臂膀下,柔情蜜意起來,還是女人味十足。尤其是影片這一款設計優美且愛意濃濃的海報,則運用了獨到的視角,將一位沉浸在愛情與幸福當中的小女人形象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棕色的秀髮、曼妙的頸肩曲線、平滑細嫩的肌膚、修長手指上爍爍泛光的鑽戒,線上條筆直、鬍鬚濃郁的“斯巴達勇士”的襯托下。嬌小的人妻形象簡直令人愛戀、愛憐!
“斯巴達勇士”的稱號對於傑拉德-巴特勒來講堪稱是運氣的象徵。入行多年,巴特勒並非不努力、不勤奮,但合適的機會卻始終找不到自己頭上,好萊塢挑剔的導演們看到的只是他身上突兀的肌肉塊和盡顯男人野性的濃密鬍鬚。於是,巴特勒便只能有在如《魔繭復活》、《古墓麗影2》和《歌劇院魅影》等影片中賣弄身段的機會了。直到一年前,《斯巴達三百勇士》最終慧眼識珠,鎖定了這個性格如同外表一樣強悍、堅毅的蘇格蘭男人。巴特勒也不負眾望,一舉將斯巴達發抗波斯入侵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和鬥志演繹得波瀾壯闊。影片的空前成功舉世矚目。如今,硬漢終於“解甲歸田”,對愛妻百般呵護、千般照顧,更是在得知自己不久於人世時,用自己對妻子無限的愛意為其營造了足可享受萬世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