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繪畫史(中國繪畫斷代史叢書) 特色及評論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藝術方面的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書法藝術方面,楷書真正出現了。繪畫藝術的變化雖然不象書法那么顯著,但是社會風氣的變化,崇佛思想的上揚,都讓本來簡略明晰的繪畫進一步變得繁複起來。曹不興創立了佛畫,他的弟子衛協在他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作為繪畫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南方出現了顧愷之、戴逵、陸探微、張僧繇等著名的畫家,北方也出現了楊子華、曹仲達、田僧亮諸多大家,畫家這一身份逐漸地進入了歷史書籍的撰寫之中,開始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在這一時期中,發展得最為突出的是人物畫(包括佛教人物畫)和走獸畫,而中國繪畫中的其他各科還遠未成熟,東晉顧愷之的傳世作品《洛神賦圖》中出現的山水只是作為人物故事畫的襯景,山水畫的逐步獨立直到南北朝後期才趨於完成。之所以會這樣,也是由於這一時期繪畫的主要任務決定的――為政教服務,“是知存乎鑑戒者圖畫也”。這也是那時繪畫的一個主要特點。
魏晉南北朝繪畫史(中國繪畫斷代史叢書)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題材範圍不斷擴大,佛教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山水畫開始獨立成科。湧現了顧愷之、陸探微等對後世產生重要影響的畫家;產生了《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為後人不斷效仿的傳世名作;出現了《論畫》、《古畫品錄》等經典畫論等等。本書對這一時期的繪畫歷史進行了論述。魏晉南北朝繪畫史(中國繪畫斷代史叢書) 本書目錄
第一章、繪畫的多方面發展(功能的拓展與技巧的變化;上層畫人的介入;曹不興與衛協)第二章、顧愷之(顧愷之及其傳世作品;顧愷之的貢獻與影響)
第三章、山水畫的出現(山水題材的發展與山水畫的出現;早期山水畫作品)
第四章、中國畫理論體系的形成(傳神論的形成與發展;山水畫論的貢獻;繪畫品評與“六法”體系)
第五章、疏密二體(張僧繇;多種繪畫風格的產生;疏密二體與多種繪畫樣式的出現)
第六章、墓室繪畫與石窟壁畫(多種遺存反映的匠作風格變遷;墓室壁畫的南北分化;石窟壁畫的分布與形制;石窟壁畫的藝術形象;研究壁畫的繪製手法)